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大学生出现焦虑、担忧、自卑、自负、盲目从众、过度依赖、无所谓及挫折心理的原因,并倡导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强化其就业信心,使大学生正确认知挫折感并不断提升抗挫折的能力,正确评估就业期望并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学校要组织大学生参与就业心理指导、创建良好的就业环境并制定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等,让大学生保持良好心态并树立健康向上的就业理念。  相似文献   

2.
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关联性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不一致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并就如何缩小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差异性,实际操作的可能性等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就业期望是否负面地影响就业选择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就业期望高并不必然会负面地影响就业实现,高期望背后的毕业生的个人禀赋和就业努力,有助于就业的顺利实现。建议充分掌握和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就业实际及毕业生的个人禀赋和就业努力等关键信息,更有效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4.
周闻名  杨琴  基艳 《文教资料》2012,(22):147-148
高校就业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就业和择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就业辅导员的身份对高校"难就业"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他们就业困难的原因有职业生涯规划"空白"、就业政策"模糊"、就业期望过高、就业竞争力差等,从而提出了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难就业"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难就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形势不断加剧。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将有利于高校就业课程内容设置改革,就业指导措施实施改进。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为例,从生源情况、自我认识、就业期望、求职准备、创业意识等方面对就业观念进行分析,并提出高校的相应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宋传颖  易佑斌 《文教资料》2013,(10):155-156,174
大学生就业期望是大学生对某种职业的渴望和向往,是希望自己从事某种职业的态度和信念。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就业期望在就业目标、就业单位性质、就业职位价值及就业区域选择上的特点,并从职业生涯规划、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机制与网络平台建设及创业四个层面提出了就业指导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关联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曾向昌 《高教探索》2007,(2):110-112
就业期望值与实际就业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的大小对毕业生的成功择业,工作的稳定性及发展,就业的心态以及心理调节能力均产生较大的影响。分析研究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关联性及所构成的关联系统,对进一步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个性化指导服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索大学生预见就业风险认知心理特点,可为就业心理指导提供依据. 运用大学生预见就业风险认知问卷对1 29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大学生预见就业风险认知的特征蕴含着2个潜在变量:重要性和不可控性.女大学生对求职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从业风险3个因素比男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P<0.01).理工科大学生对求职风险因素比文科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P<0.01);一年级和三年级大学生对求职风险因素比四年级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P<0.05).大学生预见就业风险认知具有高"重要性"、低"不可控性"的特征,不同群体大学生具有不同的预见就业风险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选择与就业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做好职业决策规划 ,成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和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每一位大学生都应切实重视并解决好这一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阐述 ,期望对大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华东地区某高校过去三年的就业数据为例,分析大学生就业期望和实际就业方向、期望与实际就业单位、期望与实际就业区位、期望与实际就业环境、期望与实际就业工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大学生期望和实际就业工资的影响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厘清大学生期望与实际就业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对于精准提升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大学生和管理部门应各司其责,精准施策,协同促进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袁纲 《思想教育研究》2004,(4):39-40,43
当前,面对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大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并随之出现大量就业心理问题。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结构分析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知心理大学生就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判断。而就业形势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认知程度。首先,自我认知不准确。一是产…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认知与社会环境、就业制度环境紧密相关。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认知生成的经济社会背景,从政府主导到"自主择业"则是其制度背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环境,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形塑理性化就业认知凸显重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确立,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积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确立面向市场的理性化的就业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背景下,本研究探讨风险容忍和家庭就业期望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满意度的影响路径。基于SEM模型,通过对632名大学毕业生开展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风险容忍是由风险控制能力、风险态度倾向、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预见能力构成的4因子模型;风险容忍正向影响初次就业满意度;家庭就业期望对风险容忍有正向的预测作用;风险容忍在家庭就业期望与初次就业满意度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根据调查结论,从提高大学生风险容忍和家庭就业期望调整两方面给出提升大学生初次就业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个体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就业期望对个体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就业期望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力图较全面的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准备行为与就业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就业准备与实际就业效果关系密切,是影响就业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准备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准备包括七个因素;就业能力准备、社会实践经验、自我认知准备、求职行动准备、政策形势准备、就业目标设计和就业技巧准备;就业质量包括五个维度:稳定状况、专业对口、单位水平、工资水平、满意程度。并对两者作了相关分析,发现就业准备与就业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通过对重庆,四川等地区2009届毕业生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就业准备中三个维度——就业能力准备,求职行动准备,政策形势准备对就业质量有显著的贡献。最后对研究结论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有两个类型即结构性失业和选择性失业,其中选择性失业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生源地视角调查研究发现,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就业目标期望、就业行业期望、就业单位性质期望、薪酬水平期望、就业区域期望以及制约就业因素的选择上,呈现出大学择业中的五大特征:先就业再择业成为主要的就业目标期望;择业价值观开始由重社会价值向社会与经济价值并重方向转变;就业职位期望呈现自我价值实现与兼顾家庭并重的特点;就业区域期望开始由一线中心城市向东部沿海城市及中部城市转移;制约就业因素的选择上重工作经验轻学业成绩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价值标准、就业目标期望、就业能力认知等就业价值取向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呈现出就业价值标准以兴趣导向为主,毕业去向选择上出国研修明显增多,创业意愿明显增强,就业能力认知上以实践来提升就业能力成为共识等特点,同时存在专业意识受到冲击、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存在冲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两套问卷调查数据,并且结合访谈所获资料,对在华韩国留学生以及中国大学生所期望的就业部门、就业地点以及升学愿望等就业期望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这两个群体在上述就业期望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大多数韩国留学生也希望在大型企业、政府部门就业,在大都市就业,并追求更高的学位等.本研究将这种就业期望的相似性归因为两国社会文化背景的相似性,并且试图说明目前中国大学生种种就业期望的合理性.本研究还将根据韩国留学生的就业期望的现状,尝试预测未来若干年内中国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9.
根据针对辽宁省大学生就业预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频次分析的方法分析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与特点,总结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期望的因素,并就如何调整大学生就业期望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324名女校大学生的就业认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女校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以及职业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女生存在自我认知偏差。就业认知是影响女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就业认知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