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与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据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开辟两种渠道,分清三个阶段,抓住三个训练,使小学作文教学构成一个科学的训练过程,较好地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学中的指导、评改尤为重要。目前,小学生作文存在无话可写,作文内容空洞,上作文课就头痛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作文的指导。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小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要重视批改和讲评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凭证教学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提高小学生作文素质,必须拓宽思路,培养学生产生文章思路内容的能力和表达文章思路内容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提高小学生作文素质,必须拓宽思路,培养学生产生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和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始终。一、平时注重引导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语文明确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老师都对此有自己的认识,形成了既适合自己又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培养习作能力。对于我来说对怎样进行作文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知识的获取,要通过感知、理解、接受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作为“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的小学生作文,对发展其认识能力尤为重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要重视批改和讲评的指导作用”。要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达到大纲的要求,必须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贯穿作文教学的指导、批改、讲评等全过程,让其在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与创设情境双城市实验小学李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所谓从内容入手,就是要解决“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问题。因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写什么”即作文材料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如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身边的作文材料呢?这就需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强调材料的积累与利用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义教”小语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须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为重要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作文教学规律,重视丰富生活,指导观察,扩展阅读,以开内容之源,拓思维之流,疏语言之渠,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善说。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较难开拓学生思络和激起学生表达情感。在作文教学的指导中一直走不出审题立意,选取材料,谋篇构思,运用语言等这个传统的作文教学圈子。这个过程虽然也有启发选材的指导,但一节课时间紧,指导又比较抽象,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过程应该先从认识出发,再过渡到表达能力的训练。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首先碰到的难题是写什么?过去大家总认为小学生所写的东西都是经历过的,不必再在认识上多下功夫,其实不然。首先,有些事物虽然是经历过的,但并不在意,印象淡漠,感受不深,所以说,熟悉的事物并不等于认识了。只有认识的事物才能表达,学生所经历的事,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这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规律。去年,三年级语文教师出了个“洗手帕”的作文题让学生去写,刚开始大家认为很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来说是起步阶段,而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来说却是关键阶段。把握好这一阶段,让学生一开始就觉得作文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使其乐于去说、去写,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能力。低年级儿童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对新鲜的东西特别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教师教学作文的设计和学生作文的质量,发现“作文难,难作文”是作文教学的困惑。分析其意思,大致不外乎两点:一是老师感到作文课难上,作文质量难于提高。二是学生感到作文难写,无法走出写什么,为什么要写、怎样写(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①教师研究教学大纲的功夫不到位,缺乏指导学生作文的方向性。②教师研究教材单元作文训练项目的功夫不深,缺乏指导学生作文的针对性。③教师研究学生认识、接受事物规律的功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贫乏,缺少对生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导致小学生写的作文中“假、大、空”的现象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那么,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里的内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素材或材料。内容行之于文字就是作文,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必须从内容入手。“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既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经验。怎样才能指导学生作文,从内容入手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阐明得很清楚,那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做生活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5.
靳玉玲 《课外阅读》2011,(10):321-32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作文教学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这就是说,在构成作文能力的诸因素中认识能力是基础,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同时还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这就使我们明确了作文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有意义内容的能力。这种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字、词、句、篇”等知识和基本的表现方法为基础,以“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为前提。道理很简单,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才能进一步把话说明白、说透彻,把事写清楚、写深刻。根据这个道理我们采取了低年级充分打好字、词、句的基础,中、高年级坚持“看、读、说、写”的主体发展,同步提高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沈建萍 《学周刊C版》2011,(10):111-111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因此.从低年级起抓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小学语文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培养认识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刘丽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作文教学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这就是说,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是较普遍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所写的事...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搞好作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怎样才能搞好小学作文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已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这一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