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年多来,《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初稿关于“新闻记者享有无过错合理怀疑权”的规定,赢得了舆论的普遍喝彩,认为这“将是我国新闻媒体行使监督权在法律上的一次较大突破”。笔者对这一规定予以极大关注的同时却发现,目前新闻媒体对“无过错合理怀疑权”的探究中,存在若干重大误解。这些误解势必影响正常健康的舆论监督,有必要提出来探讨。  相似文献   

2.
去年底,深圳市有关部门起草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的一个条文引起了学界、实务界的热烈讨论。该条文规定:“新闻记者在预防职务犯罪采访工作过程中享有知情权、无过错合理怀疑权、批评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任何单位和履行职务的人员应当配合、支持,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在此我就媒体的怀疑权也来谈谈粗浅的看法,并求教于各位同仁专家。一、怀疑权的内涵及意义《条例》没有规定怀疑权的涵义,依据笔者的理解,怀疑权是媒体享有的对公职人员或者社会知名人士的行为(《条例》特指公职人员涉嫌犯罪的行为)进…  相似文献   

3.
据报载,《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初稿最近完成起草。初稿中对新闻媒体的监督权以专条作出规定:“新闻记者在预防职务犯罪采访工作过程中享有知情权、无过错合理怀疑权、批评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任何单位和履行职务的人员应当配合、支持,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普  相似文献   

4.
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偏离行为,对刑事案件进行报道是新闻媒体对社会进行监督的形式之一。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刑事新闻报道的正面作用,同时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就有必要对刑事新闻报道加以规制。刑事新闻报道应坚持正确导向原则、适当过滤原则、同步报道原则、连续报道原则以及遵循"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5.
张岩  刘立刚 《今传媒》2014,(3):68-69,74
《十二怒汉》是美国导演西德尼·吕美特在1957年推出的处女作品。整部影片探讨了上个世纪美国法律的陪审团制度下的"合理怀疑",彰显出法律的公平正义。本文将通过该影片挖掘合理怀疑中的人文关怀,并由此联系媒体在进行此类新闻报道和媒体对司法的监督中的合理怀疑和媒体监督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温云云  高欣欣 《传媒》2021,(15):91-93
2021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正式生效,丰富和完善了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的相关解释和界定.一方面,该法强调以法律权威充分保障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在合理限度内给予媒体采访报道自由;另一方面,该法也为媒体依法行使舆论监督权划清了规则底线,保障了舆论监督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公信力.本文就《民法典》颁布实施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合理空间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线索来源、报道手法、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四个方面,深入分析新闻媒体对安徽好人好事的报道,探索从"好人好报"到"好人效应"、从"安徽好人"到"好人安徽"的发展路径,解析新闻媒体报道好人好事的创新法则,为更多的新闻媒体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8.
笔者一向认为,经得起“怀疑”这个程序证伪的东西才是靠得住的东西——所谓真金不怕火炼,“怀疑”就是炼金的火。虽然很多时候“怀疑”让人讨厌,让人避之惟恐不及。 《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草案)第四稿已于日前完成,近期内将提交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个条例一个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对新闻舆论监督进行了明确规定,创新地提出了“记者有怀疑权”这一理念:新闻记者在预防职务犯罪采访工作中享有知情权、合理怀疑权、批评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任何单位和履行职务的人员应当配合、支持,自觉地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仅有“合理怀疑权”是不够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草案)第四稿,近期提交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此条例将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新闻舆论的监督权——合理怀疑权。合理怀疑权如何界定?在中国,没有新闻立法,所以,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最终还会由行政权力来判别是非。所以,要规范“合理怀疑权”的定义,从原则上规范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行为,可以借鉴国外司法中的“实际恶意”原则,只要新闻记者的合理怀疑不是恶意的,就应该受到法律保持。要立法规范和保护新闻舆论监督,定义就必须准确,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甘肃兰州 康劲等级夏…  相似文献   

10.
现行《著作权法》第24条第1款第3项规定了新闻报道中的合理使用制度,此次《著作权法》修订,将"时事新闻"改为"新闻","新闻"一词意指事实而非表达,意指报道的目的 而非结果.对于不可避免的认定,在使用作品与报道内容关系上,应以时间关联性为原则,以内容关联性为例外,同时从量与质两个角度分析作品在多大程度上可被使用.合理使用的主体,除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之外,还应包括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媒体.  相似文献   

11.
张岩  刘立刚 《报刊之友》2014,(3):68-69,74
《十二怒汉》是美国导演西德尼·吕美特在1957年推出的处女作品。整部影片探讨了上个世纪美国法律的陪审团制度下的“合理怀疑”,彰显出法律的公平正义。本文将通过该影片挖掘合理怀疑中的人文关怀,并由此联系媒体在进行此类新闻报道和媒体对司法的监督中的合理怀疑和媒体监督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服务中著作权合理使用问题刍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图书馆馆藏外借、馆藏复制等服务工作 ,对如何正确理解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有限使用”的概念和原则 ,其中包括 :用户存限原则 ;内容存限原则 ;技术存限原则。参考文献 5。  相似文献   

13.
刘军  权俭 《今传媒》2010,(12):37-38
近些年,农村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部署层面,全国每年约有1000亿元用于土地整治,如何保证土地整治中各项资金高效、合理的使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06年以来通过完善相关条例,陕西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整治资金合理使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目前土地整治资金存在的问题以及土地整治资金的合理使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提出了"合理资金体系图"。以期对资金的合理利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环境下,“无过错合理怀疑”现象客观上已充斥整个舆论场,并成为推动当代社会舆论走向的重大因素.文章认为,面对这一现象,媒体应把重点放在对“合理怀疑”而不是“无过错怀疑”的引导上,信息传播领域中的“合理怀疑”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判断:基于经验论的、基于价值观的和基于方法论的.  相似文献   

15.
陈静 《大观周刊》2012,(19):38-39
“排除合理怀疑”作为英美法系国家普遍认同的证明标准,在“无辜不受定罪”的法律价值取向下,是保障人权和公正审判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司法实践中,法官是否应当指示陪审团有关“排除合法怀疑”的内容?对此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本人认为,为了真正的公正审判和避免违宪赔偿的司法资源损耗,应当向陪审团指示“合理怀疑”的适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合理定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合理定位的必要性,提出了高职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定位中应遵循的原则,就定位的内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2月21日的"手术室自拍事件"在网络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初,传统媒体、官方微博的转载报道和微博网友的谴责,让事件中的医患矛盾与医生职业责任缺失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事件的持续发展和报道,真相逐渐明朗,网络话语更多趋于理性。本文就此次事件发展中的官方微博、传统媒体和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享有无过错合理怀疑权。”这是《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初稿以法规的形式作出的规定。该条例规定,新闻记在预防职务犯罪采访工作过程中,享有知情权,无过错合理怀疑权,批评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任何单位履行职务的人员都应当配合、支持,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蒙晓阳  戚婧 《新闻界》2024,(4):76-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首次提出了合理核实义务,并规定了认定合理核实义务的六个因素,最大限度地平衡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名誉权保护。然而,新闻工作者对合理核实义务的理解与贯彻仍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选择中国裁判文书网、北大法宝、威科先行三个法律数据库作为样本来源,通过对民法典施行后涉诉媒体被适用合理核实义务因素的频率分析,得出“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是适用最频繁的单个因素,而“内容的时限性”和“核实能力与核实成本”是最被弱化的要件。“内容来源的可信度+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是决定媒体胜败的组合关键因素。核实义务也应该分层级,专业新闻媒体、网络服务提供者、自媒体应负有不同的合理核实义务。  相似文献   

20.
基于当前网络环境下,数字技术对传统合理使用制度的冲击这一现实背景,文章以合理使用制度的基本原则为出发点,对重构合理使用制度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