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轨螺栓结构参数对其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出螺栓螺纹根部最大圆弧半径与螺母螺纹小径处的削平高度、螺距的关系,探讨了增大圆弧半径的途径;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钢轨螺栓螺纹根部圆弧半径对其最大轴向拉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大螺母螺纹小径处的削平高度,可以增大螺纹根部最大圆弧半径,缓解螺纹根部的应力集中,改善了应力分布,提高了螺栓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该文同时运用电测法及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注塑机拉杆进行应力及变形分析,实验结果与计算出的应力分布情况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的正确性,说明拉杆断裂的原因主要是螺纹圆弧出现了应力集中.计算结果对下一步栏杆的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铡草机刀片保持良好锐利度,直接影响刀片的有效工作时间和机器的功耗.采用局部气体渗碳、淬火、回火工艺对材料为Q235的铡草机刀片进行自磨刀强化,使其渗碳层硬度高,母材韧;分析自磨刀强化刀片的硬度分布;比较普通65Mn刀片和自磨刃刀片的刀尖圆弧半径.试验证明:有效工作时间内自磨刃强化刀片保持了较小的刀尖圆弧半径;渗层厚度0.6mm刀尖圆弧半径最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工程车发动机支架极易发生疲劳断裂的现象,通过Pro/E、ABAQUS等软件结合进行了 FEA分析,得到了支架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支架焊接工艺路线和增加侧边肋板2 mm厚度的结构优化方案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支架最大受力部位与实际工况中断裂位置一致,改进后的发动机支架能有效避免开裂的问题.此方法对于发动机支架设计与制造以及疲劳可靠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活塞式阀芯底面受到的不平衡力矩,不仅会让阀芯有倾覆的趋势,甚至会造成阀杆和阀芯变形卡滞,最终导致阀门内漏。本文提出了活塞式截止阀的简化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探究了入口流道弯曲半径、异形管直径和阀芯高度等特征结构参数对阀芯底面不平衡力矩的影响机制,为活塞式阀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依据。创新点:1.建立了活塞式截止阀的简化模型,研究简化模型特征结构参数对活塞式阀芯底面不平衡力矩的影响;2.对简化活塞式截止阀在不同入口流道弯曲半径、异形管直径和阀芯高度下进行流动及阀芯受力分析。方法:1.建立具有不同入口流道弯曲半径的简化活塞式截止阀的数值计算模型,并比较分析入口流道弯曲半径对阀内速度以及阀芯受力情况的影响(图7~9);2.建立具有不同异形管直径的简化活塞式截止阀的数值计算模型,并比较分析异形管直径对阀内压力以及阀芯受力情况的影响(图10~12);3.建立具有不同阀芯高度的简化活塞式截止阀的数值计算模型,并比较分析阀芯高度对阀芯受力情况的影响(图13),总结得出阀芯受到的合力矩与阀门流量之间的关系(图14)。结论:1.随着入口流道弯曲半径的增大,阀芯底面受到的不平衡力矩逐渐减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适当增大阀门入口流道弯曲半径来减小不平衡力矩。2.随着异形管直径的增大,阀芯底部的不平衡力矩略有增大;在阀门的设计中,可以忽略异型管直径对不平衡力矩的影响。3.阀芯高度增大,出口流量随之增大,加剧了阀芯底面力矩分布不平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水动力旋转喷雾降尘装置应用于煤矿井下工作时结构的可靠性,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以其工作状态为基础,对前、后支撑板结构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对水动力输出轴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前、后支撑板瞬态动力学分析时,前支撑板最大应力为58.354 MPa,最大变形量为0.13466mm,后支撑板最大应力为48.404 MPa,最大变形量为0.12603 mm,均发生在支撑板与外壳连接处。瞬态动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结果为水动力旋转喷雾降尘装置结构的改进设计及进一步动态特性分析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重介质管路平板闸阀的使用寿命,针对重介质管路的特点,改进了平板闸阀的结构,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阀体和闸板的流体动力学分析和结构应力分析三维模型,数值模拟分析它们的受力状况及边界条件,并对结构改进前后的受力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以某主跨85m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建立局部精细化模型,对拱座进行受力分析。研究表明:拱梁组合体系拱桥拱座的结构刚度比较大,在拱脚最大弯矩工况下,最大变形出现在哑铃型拱肋加载截面下缘,变形值仅为4.3mm;拱座整体应力分析表明,结构受力以纵桥向受压为主,整体应力值不大,拱肋与拱座节点交界面因刚度突变出现了较大的应力变化,存在不大于1MPa的主拉应力;除了端横梁预应力锚固处压应力在10MPa左右,其他部位应力绝对值均在1MPa以下,满足要求;为了进一步优化结构受力,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应在结构中增加加腋、倒角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轧机主传动系统中的关键件——叉头进行三维建模及力学特性分析,发现危险截面出现在叉头顶部即与十字轴相连接的孔面上。以叉头顶部距叉头底面距离和孔面半径为优化所需的设计变量,以最大等效应力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设计,得到叉头最佳设计方案。叉头优化设计后所受最大等效应力相比优化前降低了37%。又因在轧机主传动系统中,万向接轴直接受尖峰扭振影响,最为薄弱,故根据优化后的叉头建立万向接轴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固有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万向接轴的共振点在100 Hz附近,此时的第一阶扭振在传动系统中的破坏性大,因此,轧机工作环境要避免或减少该频率附近的振动,以免共振时峰值扭矩突然增大,造成接轴及其关键零件破坏。  相似文献   

10.
拉深成形中凸、凹模圆角半径一直都是成形的关键,严重影响成形的质量。以板料成形理论和abaqus软件为基础,探讨带凸缘圆筒件拉深成形过程中凸、凹模圆角半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深成形过程中,板料最大应力主要集中在凸、凹模圆角半径处;在一定范围内拉深时采用较大的圆角半径,整形以后侧壁的厚度也较大;但凸、凹模圆角半径处的壁厚变化则刚好相反,随着首次拉深圆角半径的增大,壁厚逐渐变薄,甚至出现破裂和折叠;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能很好地预测其成形缺陷,并可对计算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