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略论明代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中的弊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社会保障政策主要由荒政、养老、存恤孤贫以及优抚军人等方面组成.其社会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端,诸如救荒政策不力、养老政策受惠者极少、养济院经营奸弊百出及优抚将士差距甚殊等,导致了明末社会严重的流民问题.这些揭示了明代社会保障政策的不健全性以及明代政权更迭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实行军人优抚是稳定军心、固国安邦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现代化军队的内在要求,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受体制机制改革、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保机制转型等社会因素的制约,我国军人优抚还存在法制不健全、关系不顺畅、制度不落实等诸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为此,完善军人优抚法律制度,健全军人优抚社会保障,提高军人优抚待遇水平,建立军人优抚监管机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优抚安置制度是党和政府对以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安置对象进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种制度。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就着手制定全国统一的抚恤优待及退役安置政策,对其主要内容、历史作用的探讨,有助于今天我国优抚安置保障制度的改革。一、建国初期社会优抚安置制度的主要内容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优抚安置工作。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制定了《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这些条例的颁布施行,使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有了统一的优抚法规。1954…  相似文献   

4.
洪武时期天下初定,经济凋敝,社会矛盾重重,为巩固明王朝统治,恢复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一方面积极采取备荒救荒等措施;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尊老爱幼,注重社会慈善机构的设置和军人的优抚,从而初步奠定了明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是1939年为纪念卢沟桥事变以后第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由时任十三军代军长的张雪中撰文并书,该碑对研究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按照美国人的传统,他们会在每年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向为国捐躯的军人表达哀思和敬意。美国人最早开始举行阵亡将士纪念日的活动是在一百多年前的南北战争期间,当时各地教会和妇女组织等民间团体为战争中的阵亡士兵举行悼念活动。本文作者就亲历了美国当地人为纪念阵亡将士所举办的悼念活动。  相似文献   

7.
明代桩朋银制度的实施,一是惩罚不法的养马军人故意倒死马匹的行为,一是鉴于部分军人过于贫困而以朋合的办法帮助之。桩朋银最初由各地武官自行收支,后来改由各地马匹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明代在设计桩朋银制度时,"损有余补不足"是其根本出发点,但政策的实施和运作完全背离了最初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试论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社会保障政策主要集中于优抚、救济和福利方面,并形成了突出优抚、强调“政府、社会与群众”多主体保障和寓社会保障于战时社会经济政策之中的特点。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是战时抗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和改善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社会保障政策主要集中于优抚、救济和福利方面,并形成了突出优抚、强调"政府、社会与群众"多主体保障和寓社会保障于战时社会经济政策之中的特点.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是战时抗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和改善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确分析优抚安置对象的民生需求,不仅是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议题.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第一,优抚安置对象的基本生活水平较低,各类对象普遍要求提高抚恤补助标准;多重身份对象期望抚恤补助标准叠加;二次服役和超期服役对象强烈要求给予补偿.第二,优抚安置对象的医疗保障水平较低,老龄和伤病残对象普遍要求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第三,优抚安置对象的总体住房水平不高,部分城镇和农村对象迫切要求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四,优抚安置对象的就业问题突出,大多数重点优抚对象要求解决子女就业问题.要保证优抚安置对象的民生需求能够优先得到维护和满足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一是要全力解决优抚安置对象服务管理的资金问题,注重畅通资金筹集渠道;二是要切实提高优抚安置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注重各类对象的差异性与公平性;三是要努力完善优抚安置对象的医疗保障体系,注重提高门诊和住院医疗补助标准;四是要尽力改善优抚安置对象的住房条件,注重农村对象住房需求的特殊性;五是要积极落实优抚安置对象的就业政策,注重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子女的就业和升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是调和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此政策上曹魏秉承汉风,并有所发展,曹魏的社会保障是以政府行为为主的官民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主要通过社会优抚、赈济蠲免、政府赏赐、屯田政策的积极效果以及宗族互助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钱江 《师道》2004,(5):52-53
走下林肯纪念堂,踏进东北侧那片树林,有一块坡地缓缓下陷,然后突然转变向两边伸开,托起两面黑色大理石磨成的、像镜子般平滑的碑墙,那上面镌刻着58,132个参加越南战争而一去不复返的军人的名字。它就是被人称为“美国历史上的一道伤痕”的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  相似文献   

13.
洪武时期的优抚政策发端于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环境,洪武时期得到很大发展。优抚内容既有物质奖赏,也有精神鼓励;范围涉及所有将士;优抚对象有阵亡及伤残将士、将士家属、现役军人、高龄和致仕武官等,具有前朝未有的特点。对军队战斗力的提高、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儒家仁政思想、中国古代天命思想和佛教慈悲思想影响,统治者秉承汉代遗风,以政府行为为主,通过安置流民、赈灾济荒、医疗救恤、社会养老、军人优抚等手段来实现社会保障。这些保障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社会弱势群体,缓和了社会矛盾,为发展社会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八年浩劫,加之水旱蝗雹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使得华中解放区经济衰退,民生凋敞。苏皖边区政府作为战后华中地区统一的民主的地方最高自治政府,励精图治,兴利除弊,在着力恢复边区人民生活与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拥军优抗运动,及时颁布并落实了系统而周详的优抚安置规章条例,有力保障了荣军的经济与政治生活,稳定了后方秩序,激发了前线将士英勇杀敌的士气和人民参战、支前的热情,其一整套荣军举措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红军时期与抗战时期的优恤政策,为建国后我党我军统一的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辽东马市是明代沿边马市的先声,是明代东北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结果,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明代该地区民族关系的状况,以及明朝所推行的民族政策的当否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叶,出于冷战格局的需要以及对泰国军人独裁统治的不安,美国积极介入泰国政治生活,极力帮助泰国军人集团组建政党筹备大选,对其进行军事保护和经济援助.与此同时,泰国奉行一边倒的亲美政策,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桥头堡和马前卒.至此,泰国军人集团的执政地位得以合法化,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亚洲紧张局势持续升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明代前期永乐、洪熙二朝政治,揭示成祖朱棣与太子监国时的仁宗朱高炽的分工合作与矛盾积怨,分析永乐、洪熙二朝政治政策的异同,并从政治制度和社会时代诸方面揭示其根源所在,从而对明代前期政治主线以及政治家的作为做出描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明代尤其是明代初期,统治者推行"抑商"政策,同时也有恤商、通商之举,明代中后期尤其是后期确立恤商、通商政策。明代恤商、通商政策使商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及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超越此前各个朝代,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先进强国。但是,"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流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并且中国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影响并妨碍了恤商、通商政策推行,延缓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使中国逐渐失去了领先世界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激励军队广大官兵效命沙场,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优抚措施和制度。这些举措对于保证战时军队的动员、征集和鼓舞士气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民党政权的性质以及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财政困窘,其优抚措施的多数内容仅停留在字面上,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