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忆一些我国地质工作初期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翁文灏先生在晚年回忆我国地质事业初期的一些工作,涉及农商部地质研究所的教学情况。与丁文江、章鸿利等人对地质学名词的汉译、地质报告的印发、古生物学研究如何开展及相关图书设备等问题的思考和工作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2.
丁福保(1874-1952年)是20世纪前期中日医学交流史上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在进一步发掘史料的基础上考察了他在中日医学交流方面的工作:详细介绍了丁福保1909年赴日考察近代医学和进行医学交流的情况;对丁氏翻译日医学作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通过对丁氏医学译的种类、数量、质量和传播情况的分析,着重探讨了他在引进近代西医学和日本学用实验方法研究中医药的成果方面所起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医学论文写作中容易出现问题和医学名词审核修订中变更较大的名词,即《医学名词》注解中的“曾用名”,部分学科的“又称”和“简称”。希望广大作者和医学编辑共同努力提高,尽快实现医学名词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傅兰雅为中国近代科技知识的传播实践作出了贡献,他通过创办杂志、开设书院、编译西方近代科学著作等方式,广泛传播了科学知识,对近代中国科技知识的更新和观念的转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他在当时所进行的科学名词实践活动,对于当今的科技传播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健康需要中医药.中医药的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离不开标准化,而中医药标准化的基础是中医药名词规范化.中医药学科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其名词有其独特性,与我国绝大多数自然科学的名词来源于外国不同,大量的中医药名词形成于古代,有的甚至有数千年的历史,构成独特的名词体系.中医药名词具有历史性、人文性、定性描述、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名词来表述等特点,加上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浓厚,以及少数民族医学、外来医学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义多词、多义一词等现象,有相当部分的中医学名词外延宽泛,内涵不清,所表述的概念形式与现代医学也不同,很难用"种加属差"的方法来规定,使得中医药名词规范化工作十分艰难.因此,需要对中医药名词进行深入考证、广泛论证,对每一个规范名词的确定都要做到有理有据,为名词规范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学是世界医学界的一朵奇葩,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中最为系统、最为精辟的医学体系。中医药学与东方文化融为一体,为人民的健康、民族的繁衍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近200年来以近代科学观、方法论评价中医科学性,以西医规范中医,在对中医药的认识上产生许多误区,有人认为中医药学是朴素的萌芽状态的前科学;有人认为中医学是封建医学、经验医学、工匠型科学;甚至有人叫嚣中医药学是“当代中国最大的伪科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3,(8):48-49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是临床医学中一个最近才出现的名词,从这字眼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出它想要强调的,是对证据的重视和遵循。当然,我们不是说此前的临床医学不重视证据,因为自近代以来,证据观念一直是临床医学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核心;但是,在此前的医生那里,证据的含义更多的来自于个人经验和见识。  相似文献   

8.
一代学人郑贞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贞文是我国近代的一位博学多才的知名学者,他在商务印书馆作地职十三年,在福建省教育厅任职十多年,他对我国早期的科学教育,编辑出版和统一化学名词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简要介绍他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9.
北洋医学堂是中国最早的官立西医学校,清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培养海军医生,于1893年设立,因经费困难,1933年学校停办,本文叙述了北洋医学堂的始末及其教学等事项。  相似文献   

10.
山东近代西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代西洋医学传入山东,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于1860年签订了《北京条约》,规定了传教士可以到内地活动的条款,而山东的登州列在不平等条约之中,从此,欧美各差会大批涌入山东。他们登岸伊始,便四处布道。然而由于语言、民情、风俗的障碍以及尖锐的民族矛盾,致使布道困难重重。为了使教会在山东地区站住脚并扩大影响,他们“借医传道”,以行医为手段,接近当地民众,开展布道工作。至20世纪30年代,山东出现了教会创办的西医学校、山东政府自办的西医学校两种办学形式,西医教育有了初步的发展。兹就山东近代西医教育的概况作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1.
近代化学史上值得纪念的学者——虞和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和钦(1879—1944年)是中国近代化学史上值得纪念的学者之一。他最早向国内读者介绍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也是制订有机物系统名称的第一个人。基于其在科技史上零散可见,未见全貌,故据其著作和有关资料整理成文,以介绍这位近代科学的早期传播者。  相似文献   

12.
竺可桢与东南大学地学系——兼论竺可桢地学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地学的主要开创者中,竺可桢以学术权威和学术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创造一个适当的发展环境,竺可桢在地学体制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创建的第一个地学系——东南大学地学系,培养了几代中国早期的近代地学人才。中国地理学界和气象学界的莫基者,多出自竺可桢门下。中国学者在引进西方地学的同时也在努力创造一个适合中国的近代地学体系。竺可桢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正是近代地学在中国形成、发展的一个缩影。文章通过对竺可桢所受教育背景和学术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研究了近代地学在中国的发展及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3.
英语科技语篇中存在大量名词化现象。使用这种结构不仅可以增加语篇的信息承载量,还能体现科技活动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因此受到语言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多方面研究表明,其汉译可以通过英汉形式转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医学英语谚语的特征,阐述了医学英谚汉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学会》2021,(1)
北京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北平分会) 1922年10月在北京西总布胡同燕寿堂成立,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地方性科技社团。学会倡导"医界同志,群策群力,共谋医道改良、会务振兴"的宗旨,并开展了大量活动,如定期举行学术演讲集会、承办《中华医学杂志》、筹备抗战救护委员会等。北京医学会的成立及其发展为北京医学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增进了医学业者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极大地推动了近代西医科学在北京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企业家、科学家.能够学以致用.不但创办了企业,还创造出了全新的产品以及全新的名词.这并非易事。"纯碱"这个新产品、新名词,就是由我国近代著名企业家、化学家、"中国纯碱工业之父"——侯德榜博士首先创造的。他以"侯氏制碱法".打破了近百年来外国人对世界制碱行业的统治;他以所生产的优质国货"纯  相似文献   

17.
一百年来,在民族文化自卑症、近代科学主义、近代哲学贫困的文化背景下,以西医所依据的近代物理学、化学的观念与方法对中医进行西医化改造的做法,笼罩着中医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的各个领域。并从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模式上,牢牢地固定至今。告别中医西化,是实现中医复兴梦的第一步。实现中医复兴梦的第二步,应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下,遵照《宪法.总则》的规定和我国"中西医并重"的既定方针逐步完成。按其先后,第二步的战略任务大体有五个方面。即定向、复兴、重组、创建、革命。实现中医复兴梦是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突破口,也是人类医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福州)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积极倡导西学启蒙教育,是近代我国系统引入西方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的“第一人”。他翻译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与天交胜”,启蒙和教育了一代国人。  相似文献   

19.
1988年初春,一个消息在西安医科大学不胫而走:“陈君长当棱党委书记了!”人们高兴地议论道:“他是二院院长,又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骨科专家。专家治校,西安医科大学大有希望!”一晃10年过去了,西医大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力地表明了陈君长没有辜负西医大人的重托和期望。1995年二院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1996年西医大干部理论学习和党员“双学活动”均被陕西省委宣传部评为陕西省先进单住。突出的政缋和卓越的才干,使59岁的他在去年2月的党代会上再次当选为西安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卫生部明确表态,让他再任一届党委书记。面对广大职工的厚望和组织上的信任,陈君长深知肩上责任的重大,他决心一如既往地把重担挑下去,让西医大在各方面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医学名词是经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发布的,反映的是医务工作者对疾病的规律性的认识,表达的是特定的科学概念。因此,在出版工作中编辑人员应切实注意医学术语的规范应用。文章对出版物中最常见的几组字词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