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性广告,又称“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它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场景的一部分,以非广告的形式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展露给受众。最初的隐性广告是将产品植入电影场景作背景,使观众能够看到该产品或公司的标志。最早的有据可查的电影隐性广告出现在1951年的《非洲皇后号》上,其中明显出现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网络上对于隐性广告过热的炒作现象,本文从隐性广告受到追捧的原因入手进行了必要的分析,探讨其本质,然后从受众的角度对于隐性广告的表现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探讨,指出其不利于营销传播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其一是它在影视传播中隐蔽性,其二是它在传播中的一次性,其三是指它在传播方式上的不可控性,借此让人们清醒地认知其在广告传播中的实际地位,以正视听,避免被网络论坛中的片面观点陷入盲目的误导。  相似文献   

3.
王春月 《新闻爱好者》2008,(12):110-111
目前,我国隐性广告发展仍处于初期成长阶段,并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如何发挥联想因素在隐性广告中的作用,越来越为广告界所关注和重视。作为一种新型的广告传播形式和表现形态,隐性广告若要被大众所接受,就要充分运用联想因素来武装,本文在对隐性广告作概括性的研究基础之上,着重对隐性广告中的联想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莹 《东南传播》2010,(3):93-95
近年来隐性广告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网络中的隐性广告也在不断地成长壮大,它以更隐蔽、更多样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网络隐性广告的定义、特点、主要类型及策划方法几个方面对网络隐性广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广告信息海洋中要聚焦消费者已实属不易,而消费的理性化和部分广告的失实传播更致使人们不愿接触甚至对广告怀有抵触和厌恶心理,因此吸引消费者必须另辟蹊径,在此背景下,隐性广告开始出现,并日益受到重视。隐性广告的内涵所谓隐性广告,是指一种与显性广告(在媒介中位置固定、自成体系、与媒  相似文献   

6.
宋佳音 《新闻传播》2009,(10):31-32
随着隐性广告理论研究的深入,投放媒介及植入形式的扩展.我们身边出现了更多、更隐蔽的隐性广告形式。作为广告人,我们更应该及时考虑隐性广告今后的发展所需达到的新境界。隐性广告只有抓住其隐身的特点,巧妙植入.才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7.
隐性广告,或称“植入式、嵌入式广告”,之所以被冠以“隐性”,主要指它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场景的一部分,以非广告的形式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展露给受众(消费者)。隐性广告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只要处理得当,可以嵌入任何情景和文本,其中最常见也最引人关注的是电影作品、电视节目中的隐性广告。虽然隐性广告历来以低费用高效果著称,但在操作中却要有更高的技巧,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目前我国的隐性广告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李艳艳 《今传媒》2013,(2):86-87
随着受众对隐性广告的敏感意识的提高,当消费者对电视剧、电影等传播媒介的隐性广告越来越排斥的同时,电视娱乐节目作为一种新的广告传播媒介,得到了众多广告主的青睐。实践证明,在细节处理得当的前提下,将隐性广告与娱乐节目相结合,可达到节目、受众、品牌三者共赢的效果。本文以电视娱乐节目《天天向上》为例,对隐性广告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隐性广告(Surreptitious Advertising)又称为"软广告",对"隐性广告"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国经贸新词典》认为隐性广告是指一种与"显性广告"(在媒介中位置固定、自成体系、与媒体的正常内容界限清晰、容易分辨的广告)有着很大不同的商业宣传,它表现出很强的渗透性,有的还与媒体内容互为一体,其功能与目的和广告并无两样,但其间接效用较显性广告更胜一筹。隐性广告的渗透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提供赞助,  相似文献   

10.
浅论隐性广告与媒介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由  徐光胜 《新闻传播》2007,(4):46-46,48
隐性广告,或称“植入式广告”,俗称“软性广告”,即将商品或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品牌工具或服务商标甚至服务内容有策略性地融入至媒体内容当中,成为内容的一部分,让观众留下对商品的品牌印象,进而达到行销商品的目的。简而言之,是将想要传达的广告信息植入媒介,透过隐性的方式呈现,甚至融为一体。由于只是采用单纯的传播方式而不是劝说或促销的形式,使得其效果自然,易于接受,其实质上是一种弱化的广告形式。  相似文献   

11.
浅谈隐性广告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素欣 《今传媒》2007,(2):43-44
隐性广告,或称"植入式、嵌入式广告",之所以被冠以"隐性",主要指它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场景的一部分,以非广告的形式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展露给受众(消费者).(1)隐性广告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只要处理得当,可以嵌入任何情景和文本,其中最常见也最引人关注的是电影作品、电视节目中的隐性广告.  相似文献   

12.
植入式广告的界定“植入式广告”或“嵌入式广告”。又称隐性广告.之所以被冠以“隐性”.主要指它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  相似文献   

13.
解析隐性广告:内涵、本质与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乐 《新闻界》2007,(5):142-144
本文对隐性广告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探讨了隐性广告的发展背景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隐性广告现象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隐性广告已渗透到广告传播的各个领域。本文对隐性广告现象的产生及发展的原因、本质特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操作技巧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许伟杰 《新闻界》2007,(3):103-104,109
一个真正健康发展的广告产业不仅需要显形环境的支持,更需要充分开发并运用隐性知识,使那些最常识层面的但又被人们忽视的知识,即“广告思维中的隐性构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广告知识中的隐性构成一旦被科学地挖掘利用起来,将有利于完善我国广告知识生态圈。  相似文献   

16.
丁敏玲 《新闻世界》2009,(10):144-145
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今天,借助于影视载体的隐性广告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青睐。影视隐性广告同样也要符合5W传播模式,坚持慎用巧用的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广告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植入式广告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广告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增幅趋缓,开始进入瓶颈期,但是精明的媒体人又找到了一种让观众无法躲避而又乐意接受的广告方式,这就是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也称隐性广告,与显性广告相对,主要是指把广告植入到电视剧、电影场景、节目中等,使广告与之融为一体,在受众无意识的情况下将商品和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地展现给受众,进而达到广告主所要求的目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广告做得不像广告,让观众在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悄然接受。  相似文献   

18.
从广告传播动机的表现显隐程度上分,广告可分为显性广告和隐性广告,这两种广告在当下电视媒体传播中都存在着严重的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19.
植入式广告也称为软广告或隐性广告,它与硬广告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了人类的知觉,将广告信息精心编码,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广告信息的刺激。如今,电视植入式广告在国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栏目、活动、主持人宣传、频道包装等各个层次,植入式广告无处不在,它们正隐形在各个节目中,在各电视台创收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植入式广告占据了频道总收入的20%,达到了每年五千万元左右。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的报告,  相似文献   

20.
隐性广告从本质上看利用的是人的潜意识,它以非广告的形式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商品信息展露给受众。它利用的是人们的阈下知觉,广告的刺激强度在意识阈限以下,不易被消费者察觉,不像广告,但无形中会影响消费者的心理、购买意向或购买行为。本文以全球第一中文博客网站点击率较高的博客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博客中的隐性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