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段丽 《文教资料》2008,(20):20-21
女作家朱文颖在她的小说<高跟鞋>中描绘了两个独特的女性--安弟与王小蕊,本文结合其另一部小说<水姻缘>来分析这类女性的形象,揭示她们在与男性交往中的真实地位.  相似文献   

2.
陈娟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37-40,67
丁玲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是其小说创作历程发展的反映。从"莎菲女士"时期、"左联"时期、延安时期、"土改"时期四个不同时期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阐述,可以深刻了解丁玲小说塑造的一批具有真正女性内涵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宋艳 《文教资料》2007,(15):94-95
本文通过对苏童的代表作的深入分析,深刻地阐述了苏童小说中女性的悲剧起源:一方面,他承认男权社会对女性悲剧形成的外部因素,但是另一方面,他更关注女性自身所具有的弱点。正因为这个特点,才使得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充满了悲剧色彩。在苏童笔下,我们看到的女性形象丧失了传统美、女性之间相互残害、女性对男性的盲目崇拜,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苏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4.
在佛道二教走向融合的唐代,其教义无不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唐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其中的一方面。唐代小说女侠形象的塑造从女侠的练成、女侠的行动及女侠的最后归宿中都可得以一窥。佛道文化对唐小说的渗透,使得小说中女性走出闺阁,增添了女性形象的奇幻色彩,使女性形象在文化殿堂里更加多彩。  相似文献   

5.
“从微笑到沉思”,是著名评论家黄秋耘对茹志鹃小说创作道路的精辟概括。这种风格的变化,也突出地表现在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前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都单纯、善良、完美,有理想化倾向,反映的主题比较单一;后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则显得复杂、丰富、真实,歌颂与鞭挞辩证地统一,反映了作家对生活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茹志鹃在塑造女性形象的方法的运用上,则体现了其作为女性作家的独特优势,在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唐冬萍 《文教资料》2014,(16):18-20
在当代文坛中,沈从文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独树一帜。沈从文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既有清纯稚嫩的少女,又有饱经生活磨难甚至沉沦到生活底层的少妇、妓女。这些女性形象用特有的生活经历诠释人性的善良与纯朴。本文从沈从文小说中女性的分类、特点及作者所采取的塑造方法等方面入手,论述沈从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夏仁娟 《文教资料》2011,(14):19-20
毕淑敏的小说对女性的关怀和解读有着独特的视角。本文通过整理毕淑敏小说中的几个典型女性形象,来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和女性价值。本文主要从女性的社会意识、母爱意识、灵魂救赎三个角度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苏曼殊因其小说"六记"被尊称为鸳鸯蝴蝶派的鼻祖,其小说表现了新的婚恋观及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这与"五四"文学精神有相通之处。"六记"中塑造的"佳人"形象彰显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女性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史价值。本文从苏曼殊的女性意识及其作品中建构的女性形象来解析其小说对女性塑造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在其小说《猫眼》中,揭示了儿童交往中的阴暗面。主人公通过儿童游戏来塑造社会自我(指社会规定的自我形象),却只能以失败告终。游戏中渗透的男权至上思想决定了女性追求社会自我的不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0.
亨利·詹姆斯笔下的小说和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是其显著的特色:女性角色都是脱离了罪恶根源的形象,转而代表了美国的新价值,也代表了美国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在他的带领下,美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开始有了新的意义,各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获得了很大的转变。文章围绕亨利·詹姆斯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典型分析其笔下"美国女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Korea opened up to foreign intercourse in 1876, when the country concluded its first international treaty with Japan. Similar treaties with European and American nations followed during the 1880s. The period until 1910, when Korea was annexed to the Japanese Empire, saw manifold attempts to reform as well as resistance to these reform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 on the world institutionalisation of education, this contribution analyses the changes that the opening of Korea entail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focusing on newly established forms of education. First, modern education was characterised by newly created institutions and curricula. These institutions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actors engaged in their creation, private Korean citizens, foreign missionary actors and the Korean government. Second, new educational discourses and practices characterised modern education in Korea. These new discourses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negotiating Korean nationalism and in culturally positioning Korea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Bodily practices were radically changed through uniforms, new hairstyles and military drills. A new system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was introduced to Korea.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coordination between governance ac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is a department at a public university, seen as a multi-project environ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llustrate and analyze project governance as a tool that allows departmental management to coordinate with the authorities, the board and the management at different levels at the university. The importance of project governance as a coordination tool relates to the expected function of project governance to coordinate with governance actors and to project governance implementation, which affects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tors. Another finding of the case study is the importance of accountability both for functionality an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governance, and, by extension, for coordination with governance actors.  相似文献   

13.
“自然”和“女性”是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两个重要主题,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本文从生态批评角度研究华诗中自然和女性的关系,以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作为切入点,探索其不同类型的女性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揭示华兹华斯在女性主题诗歌中流露出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4.
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coordination between governance actors in a public universit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llustrate and analyze policy documents as...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中国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将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置放于中国电影发展史的链条上,置放于中国西部电影思潮这样的背景上进行考察,透过对中国西部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分析,试图揭示出电影创作者们对女性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托尼·莫里森分别在《他们眼望上苍》和《秀拉》中塑造了不朽的黑人女性形象。借用心理分析学家南茜·乔多萝的客体关系理论,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比分析在种族、性别和阶层的桎梏下寻求独立的女主人公们与她们母亲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母爱对女主人公来说或是分离的残酷现实,或是对自我成长的限制,或是难以摆脱的依恋,母亲的影响对女性性格的塑造、自我意识的发掘和女性身份的认同起到限制或推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汉画像石中鸟鱼组合的图像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1):96-100
汉画像石中的鸟鱼组合图像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鸟鱼组合图像起到镇墓辟邪的作用。第二类鸟鱼组合图像是对现实生活的延伸和继续。第三类鸟鱼组合图像含有阴阳复合、男女交合的思想。对汉画像石中鸟鱼组合图像的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解析鸟鱼组合图像的本来意义,并且更加深入的了解汉代人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8.
唐前女仙爱情小说的主题演变及叙事结构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前女仙爱情小说的主题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母系社会生殖图腾时期,两情相悦的情爱时期,六朝以性爱为主题的世俗化爱情观时期。与三个时期相应,叙事的结构也呈现出了三种形式:帝王求偶女仙型、男仙女仙交游型、凡男女仙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希望透过分析中央政府和天津市政府在天津经济发展中作用这一问题 ,参与探讨如何解画结构与行为体能动性间辩证关系的讨论。通过对在天津市利用外资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内实践形成的过程中天津市政府和中央政府影响的分析 ,发现天津市选择既重视经济发展又关注民生的发展方式 ,是在中央政府和天津市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 ,虽然中央政府对天津市政府的影响很重要 ,但不容忽视的是 ,天津市政府是在对中央政府的利益偏好进行评估和解释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策略选择。而且尽管他们之间的利益偏好比较接近 ,但他们仍然存在相互作用 ,各自有自主行为的空间 ,其行为选择同样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矛盾与冲突 ,也同样可能带来合作。至于结果究竟导致合作还是矛盾 ,又是如何形成的 ,端赖于对行为体间互动过程的“历史细节”的详尽挖掘。这是全面呈现“结构 -行为体能动性”间辩证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康妮和曹七巧分别是《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与《金锁记》中的两个特点鲜明的女性形象。两部书的作者劳伦斯与张爱玲都是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同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的安排上存在异同之处,本文探析了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