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以微博、微信、短视频、抖音等为代表的微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方式,大学生作为微时代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正在被微时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如何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当代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义"指仁义道德;"利"指功利、物质利益。"义利之辩"的核心问题是道德价值观上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问题,实质上也是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置身于改革开放中的大学生,在新旧两种观念的冲突和碰撞中,不断地构建着自己的价值观念系统。深刻分析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重塑现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还是健康向上的,竞争、公平、进取、诚信、创新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对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但由于多种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我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也在加强,我们的人生目标也在发生着变化,价值观中的消极因素也在不断的滋长,这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高度重视并加强我们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当前时代的主流课题。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政府和社会以及学生家长普遍关注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对高等院校来说,如何在教育功能的多元化与一元化之间,在追求个体发展与建构社会规范之间,在承续传统与展望未来之间保持固有的均衡;如何让大学生既在现实生活中脚踏实地,又对未来生活充满激情,从而适应一个多样的生活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共存的大千世界,这是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假期社会实践应成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5.
"80、90后"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代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受到了教育界、大众社会及媒体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正确、客观地认识"80、90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如何结合其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是每一个教育者特别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比较分析"80、90后"大学生与"7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的异同点,为探索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创举.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中,人们的价值观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正在取代自然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价值观念.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变中,当代大学生应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摆在每个大学生面前的人生重要课题,怎样适应市场经济,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摆在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新课题.一、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是关于价值及价值关系的根本观点.在一个人价值观念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人生价值的取向是最为重要的和核心的问题.人生价值是什么?人的一生价值何在?人的一生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人生对社会的价值,即社会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也包含自我价值,即人的一生对自我生存、享受、发展、完善的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要以对社会的价值为基础,以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学习方式产生双重影响。以手机媒体为视域,通过维护校园和谐网络环境,构建信息安全制度保障,革新思政教育实施渠道的方法,可以优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正向人生信仰,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两个巩固"成为全国宣传思想工作根本任务的号召下,当前青年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产生诸多的干扰和解构因素。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管理工作是落实核心价值体系最主要的教学载体,其宗旨即完善学生素质、建立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高校管理工作应以学生思想动态为引领,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新特点、新要求,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新途径、新规律。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建党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精神伟力,也是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精神支柱,所以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应然之义。融入的首要前提是以二者的内在统一性为抓手,以融入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要求为遵循,进而探究融入的有效策略,让伟大建党精神通过高校思政课这一主渠道直抵大学生灵魂,沁润大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综合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学生的综合价值观念在选择职业过程中的具体反映。通过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的现状及其原因,对改善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学习改革的总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并应确立基本学习观:终身学习观、全面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和创新学习观。从终身学习的理念出发,经由学什么(全面学习观),到如何学(自主学习观),最终实现创新学习的目标。大学生学习能力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知识获得与应用能力、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学习资源管理与应用能力都只是处于中上等水平,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让大学生"学会学习"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针对这一课题,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试析传统戏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戏曲资源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综合艺术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戏曲节奏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节奏的养成以及戏曲虚实相生与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务实与务虚"等三个方面,重点探讨戏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和功能,力图进一步丰富完善当下传统戏曲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网络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所带来的教育方式也使得教育者的权威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文章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出发,结合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产生的具体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个体对各种价值观念事物和行为的判断,使个体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向着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方向或目标去做。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据分析法,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以期为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兴趣、同辈、文化、社会和教学因素;2)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路径共有11条,既有社会等因素的直接作用,也有同辈、文化、兴趣和教学因素的"中介变量"的间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提出为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历史任务。高校要牢牢把握理论教育、实践养成、环境熏陶三个维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并外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实践伴随着文化与价值观念的深层变革,是整体性的新社会价值理念范型的发现、甄别、确认以及实践创制的过程.这一过程首先表现在中国社会结构由"领域合一"向"领域分化"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国家化和社会国家化现象的发生,社会整体价值观念取向由"平等"向"发展"的渐进并向深层的转变.其次,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既表现为一个客观的历史的必然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同时也是一个合乎当代中国民众利益追求的合目的的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合理性,集中体现为改革开放实践主体多重利益诉求的合理性认定与社会新的价值坐标方位的确立.再次,这一过程的努力目标直接指向公正本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公共价值理性信念的确立:关注民生,实行利益分享式改革,重视发展成果的共享.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外多种社会思潮的不断交织涌动,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和冲击,这对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表现在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主体问题、方法使用等方面。本文从红色文化育人的资源选择、载体运用、形式创新等角度为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如何把这项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针对高校实际,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抓好一个课题。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了"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从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