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叶志宏 《当代电大》2003,(7):41-42,45
填空题答案1)市民法  2 )法律形式  3)平等主体 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  4 )人格关系 身份关系  5 )民事主体地位平等 等价有偿 自愿公平 诚实信用 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  6 )财产法律关系 人身法律关系  7)绝对法律关系 相对法律关系  8)主体 内容 客体  9)事件 行为  10 )支配权 请求权 抗辩权 形成权  11)主权利 从权利  12 )既得权 期待权  13)死亡时 民事权利 民事义务  14 )生理死亡 宣告死亡  15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  16 ) 16周岁  18周岁 自己的劳动收入  17)10…  相似文献   

2.
叶志宏 《当代电大》2002,(7):37-38,41
填空题答案1)市民法  2 )法律形式  3 )平等主体 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  4)人格关系 身份关系  5 )民事主体地位平等 等价有偿 自愿公平 诚实信用 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  6)财产法律关系 人身法律关系  7)绝对法律关系 相对法律关系  8)主体 内容 客体  9)事件 行为  10 )支配权 请求权 抗辩权 形成权  11)主权利 从权利  12 )既得权 期待权  13 )死亡时 民事权利 民事义务  14)生理死亡 宣告死亡  15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  16) 16周岁  18周岁 自己的劳动收入  17)10周…  相似文献   

3.
<正>在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七课"维护合法权益"的教学和复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对民事权利、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等法律范畴不甚明了。现对民事权利和民事权利能力、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一、民事权利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关系民事权利是公民依据民事法律取得的可以实施一定行为或获取一定利益的法律资格,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4.
1名词解释 1)民法学2)民法3)财产关系4)人身关系5)人格关系6)身份关系7)民法的渊源8)民法的适用范围9)民法的基本原则10)平等原则11)等价有偿原则12)自愿原则13)公平原则14)诚实信用原则15)法律关系16)民事法律关系17)财产法律关系 18)人身法律关系19)绝对法律关系20)相对法律关系21)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22)民事主体2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24)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25)民事法律事实26)民事权利27)民事义务28)财产权29)人身权30)公民31)公民民事权利能力32)公民民事行为能力3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35)无民事行为能力36)监护37)住…  相似文献   

5.
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简称,它包括公民(自然人)和法人,因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也分为两类:一是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二是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一、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一方面,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1.本质不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公民权利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它强调一种资格或可能性。比如,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关于确认和保护公民房屋所有权的规定,说明法…  相似文献   

6.
1名词解释 l)民法学2)民法3)财产关系4)人身关系5)人格关系6)身份关系7)民法的渊源8)民法的适用范围 9)民法的基本原则10)平等原则11)等价有偿原则12)自愿原则13)公平原则14)诚实信用原则15)法律关系16)民事法律关系17)财产法律关系18)人身法律关系19)绝对法律关系20)相对法律关系21)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22)民事主体2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24)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25)民事法律事实26)民事权利27)民事义务28)财产权29)人身权30)公民31)公民民事权利能力32)公民民事行为能力3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35)无民事行为能力36)监护37)住…  相似文献   

7.
1名词解释 1)民法学2)民法3)财产关系4)人身关系5)人格关系6)身份关系7)民法的渊源8)民法的适用范围9)民法的基本原则10)平等原则11)等价有偿原则12)自愿原则13)公平原则14)诚实信用原则15)法律关系16)民事法律关系17)财产法律关系18)人身法律关系19)绝对法律关系20)相对法律关系21)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22)民事主体2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24)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25)民事法律事实26)民事权利27)民事义务28)财产权29)人身权30)公民31)公民民事权利能力32)公民民事行为能力3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35)无民事行为能力36)监护37)住所…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人格权问题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以人格关系上所体现的与其自身不可分离的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与其他民事权利相比。人格权具有固有性、非财产性、对世性和支配性等法律特征。从内容上讲,人格权具有控制、利用、有限转让和处分等权能。  相似文献   

9.
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系指自然人以自身理解力和财产状况对其一切不法行为负损害赔偿义务的资格或能力,包括自然人的社会责任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在诸多方面存有差异。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将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责任等易混淆制度严格区分,并作独立规定。  相似文献   

10.
1.法人、自然人、企业法人、法人企业、非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以生命或血缘为存在特征的单个人)而言的,它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根据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及活动内容的异同,法人划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企业法人是指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法人企业和企业法人是同一概念,只是提法不同而已。非企业法人是与企业法人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农村承包经营户:从独立民商事主体到适当的有限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承包经营户具备非法人组织的六大特征,它应成为非法人的独立的第三民商事主体.应以合伙法的原理来设计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对外对内法律关系,土地承包经营权份额化,理顺农户内部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引进有限责任制,如对老、幼、重疾者等无劳动能力者实行有限责任,实行农村承包经营户破产等特殊的有限责任制,减轻农村承包经营户的生产经营风险,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校法律地位和学生与学校的法律关系是确定学校侵权责任的基础;学校对学生造成侵权责任的性质和构成要件有其自身特点;学校侵权的法律适用包括民法和教育法律、法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对侵权行为的发生有过错的,学校可减轻责任.  相似文献   

13.
人格利益一直被视为现代社会人的最高利益,本文通过对一般人格权概念、内容及侵犯一般人格权构成要件的介绍,阐述了构建一般人格权制度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往往有其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理论的背景。身份权作为民法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其存在有两个重要基础:身份关系和平等人格。身份权应当是民事主体因特定身份而享有的权利;身份权的客体为此身份所产生法律上的某种特定利益;身份权的类型深受立法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立法以及我国的民法理论均认为法人即意味着法人成员的有限责任。因而出现这样矛盾的局面:民诉意见上的“其他组织”未在法律上取得人格(即不具备法人资格),却又能具有当事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然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应当具有一致性,即享有当事人资格者就应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本文从考察法人人格和有限责任入手,指出我国现有法人理论的缺陷,并进而对法人的理论模式以及业主团体的未来立法模式提出了新的论点。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只有部分自然人有民事责任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相冲突。自然人有无民事责任能力是考虑自然人有无行为能力的前提,有无行为能力是考虑自然人在过错责任原则下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的前提。无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基于衡平事由承担结果责任说明无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是有民事责任能力的。传统观点中所界定的“民事责任能力”其实是自然人以自己的财产承担自己责任的条件,在自然人有民事责任能力的前提下才讨论传统观点中所界定的“民事责任能力”,是比民事责任能力低一个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格的财产性价值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愈加凸现。自然人的姓名、肖像等人格标识被广泛应用于商事活动中,自然人商事人格权观点的提出引发了的对传统民事人格权制度的挑战。本文基于民商分立立法模式,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制度,试图构建我国的自然人商事人格权规则,以期引发人们对人格权当中经济利益内涵的重视并为人格权的商业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主要从责任类型、归责原则、责任主体和责任构成要件四方面对海峡两岸有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赔偿法律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岸在这方面规定的差异与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在承认公司具有法人人格的前提下,对特定法律关系中的公司人格及股东有限责任加以否认,直接追索公司背后成员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以传统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理论表述的缺陷为出发点,本文从理论层面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关系学校、教工、学生和家长等多方主体利益,更关系国家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发生原因的不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可以分为因物的原因、因人的原因和因意外原因导致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受教育阶段学生的行为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学前教育阶段学生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初等教育阶段学生以无民事行为能力为一般,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特殊;中等教育阶段学生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结合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不同受教育阶段中,不同类型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各方主体(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的法律责任分配是不同的。法律责任的清晰界定不仅有助于解决此类纠纷,而且有利于构建一个权责明确的社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展体育运动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