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莹 《东南传播》2012,(7):39-41
早在2006年"彭宇案"之后,"扶老人"事件即持续成为媒介报道热点,但其中所包含的矛盾并未随报道增多而愈辨愈明,一方面,因"扶老人"而"惹麻烦"的事件不断出现,另一方面,跌倒老人因无人扶助而出现生命危险的事件也越来越多。在此事件高潮回落之后,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扶老人"事件媒介报道情况的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出于新闻报道对公众行为的无形引导,以及对公众态度的偏向调节,提出以多维度报道来多角度呈现事实才是引导公众行为与调节公众态度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污名化和标签理论为研究视角,发现媒体在对"扶老人"事件的报道中,通过戏剧化的处理报道情节,热衷描绘故事,夸大卖点噱头等方式,给"扶老人"事件贴上了"被讹"、"炫富"等标签,以此形成了对"扶老人"以及老年群体的污名化建构。本文解析新闻报道对这一媒介话语的原初意涵和演变过程,管窥媒介话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并提出去污名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快速大范围传播使许多社会议题不断放大,新闻媒体在利益环境下为了迎合受众,往往以特定的新闻热点为依据进行泛标签化新闻报道,这种传播态势很容易忽视社会舆论走势,影响社会环境稳定,"扶人反被讹"就是新闻热点议题中的代表。本文以2011年至2015年间腾讯新闻中有关"扶人"事件的报道为例,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扶人报道的舆论引导态势和舆论引导现状,探析新媒介环境下切实可行的舆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4.
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会根据事件的新闻价值进行选择性报道。基于受众需求、价值判断、眼球经济等原因的选择性报道往往忽视了媒体的社会责任,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以最近媒体频繁曝光的一系列"老人倒地"事件为例,分析了媒体选择性报道机制的动因及产生的舆论影响,以发挥选择性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融媒体环境下,大量跟风报道导致同质化新闻充斥各大媒介,与为受众呈现后续新闻事件进展的跟进报道不同,跟风报道“一窝蜂”式的重复报道,在形成新闻舆论场的同时,极易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客观理性评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我国舆论场中出现了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评价中,出现舆情急剧反转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舆情反转"的两个案例,即"中年男子马路殴打七旬老太"事件和"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事件,发现舆情反转是新闻失实在舆论场上的表现,其成因主要是记者主观臆断过多体现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报道信息处理模糊化以及新闻把关不到位。  相似文献   

7.
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新闻近几年成为受众获知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互联网新闻在以其发布速度快、更新频率高、互动性强为特点的优势条件下也暴露出了许多弊端,例如网站新闻报道失真,对舆论产生误导,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更应该发挥引导正确舆论的作用,为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本文以"大妈碰瓷玩具车事件"为视角,通过阐述互联网新闻媒体和传统新闻媒体对该事件不同的报道视角,还原新闻真相,以此阐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王念 《新闻世界》2013,(7):346-347
【摘要】新闻事件报道中,媒介起着再现事实本真和重塑现实,引导舆论的功能,并影响着受众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本文运用媒介框架理论,探究分析兰考县“袁厉害事件”始末背后所隐藏的社会问题,从而探讨媒介的框架建构在社会事件报道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敏 《传媒》2017,(23):75-77
近年来,"舆论反转"现象频发,这与新闻媒体的报道或相关信息的公开有着直接的关系.分析和总结典型的"舆论反转"事件,可以发现一般事件的"舆论反转"往往与初期报道的失范有关,而突发事件的"舆论反转"则多由信息披露不当导致.从更深层次分析,"舆论反转"现象频发是新媒体环境催生的.为此,可以从加强媒介监管、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重视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等举措入手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
杨婧 《东南传播》2012,(7):84-85
2012年2月,"少女毁容案"在网络爆发,从事件初期充斥着极端暴力言词的"一边倒"局面到传统媒体深度介入后网络舆论渐趋平静和回归理性,这一过程体现了网络传播语境下受众心理的一系列特点。本文试从传播学的"刻板成见"、"群体极化"和"沉默的螺旋"三种理论入手,分析此事件中潜藏的网民心理特点,呼吁受众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增强运用媒介及其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提前“死亡”的媒体乌龙事件,成为了2015年全球第一则乌龙新闻。国内外知名媒体及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于第一时间争相报道李光耀去世的消息。而在短短不到二十五分钟后,各大媒体又开始相继删除这些内容。在媒介融合的今天,一则真实新闻的报道,经过互联网和各种自媒体的传播,迅速地被广泛传播,其传播影响力可想而知。而未经证实的新闻其传播效力和影响力同样也是超乎大家所想像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李光耀逝世乌龙事件的报道始末进行分析,分析媒体乌龙事件频现的原因,并提出如何有效规避乌龙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新闻单位在突发事件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直播和连线报道方式,以实现最优传播,从而吸引受众、引导舆论。本文从公共突发事件中,抽出"台风"这一新闻事件,以"莫拉克"台风报道为例,对沿海城市台台风报道的对策与实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梁佳玲 《新闻世界》2014,(4):309-310
由新闻报道产生的舆论效应是由媒体和受众共同造就的。“道德事件”容易催生非理性的报道和公众意见,引发道德审判。笔者由媒体对北京大妈“讹”外国小伙的乌龙报道出发,联系过去一系列的相关事件如彭宇案,从媒体标签化报道使得公众产生的先入为主和刻板印象,到公众对此类事件妄下的道德判断,对媒体对“摔倒讹人”事件的一再关注以及由此引发非理性道德审判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回归媒体应恪守新闻的道德规范和舆论应保持的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14.
传播力是媒介传播能力的简称,指媒介的实力及其搜集信息、报道新闻、对社会产生影响力的能力。传播力的主导优势是媒介真实、正确、积极和健康的内容产生的竞争力,表现为正义的思想倾向激活受众感官的能量,使媒介发挥重要的作用。①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少儿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少儿(动画)频道陆续开办。少儿电视普遍坚持"引领成长,塑造未来"的宗旨,与社会各界一道努力营造有益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有效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随着电视收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龄化"的上星频道群与省级地面频道群也越发重视争夺青少年受众收视份额。因此,面对竞争态势,我国少儿  相似文献   

15.
姜赟 《中国广播》2015,(2):94-95
"一次不实报道就能让农民桔子卖不动""一篇虚假新闻足以阻挡上市步伐""一波走偏的舆论竟能导致社会不敢扶老人",可以说,正是这种"新闻雾霾",把社会生活空间污染了。而污染源头,则是从一些媒体人的心灵蒙尘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谭熠 《新闻世界》2014,(8):244-246
在当今媒介格局发生转变,受众的层次、利益需求、知识背景等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如何扬其所长,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从重庆钢铁集团搬迁这一重大事件出发,借助内容分析法,对这一事件的相关报道和受众意见进行分析,探讨媒介如何为重大政策的施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刘颖 《东南传播》2012,(1):40-42
培养理论认为,媒介内容会对受众对于社会的认知产生影响,甚至上升到态度以及行为层面。在当前的社会舆论中,媒介事件往往是舆论的起点,甚至决定舆论的方向。因此,大众媒介对于媒介事件建构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曾发生的西外"阅卷门"事件为案例,对其报道内容进行内容分析,分析其建构的"象征性现实",并且检验其与客观事实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环境下,因为报道的半途而废,没有能够揭示事实真相和事件全貌,造成了事实上的新闻"烂尾",而让读者"悬疑"。随着舆论新热点的不断出现,这些"烂尾"新闻迅速被媒体和受众遗忘,除了浪费了大量"注意力"资源以外没有留下任何反思。本文以"院士讲座上的睡觉学生"这一舆论事件为例,从角色定位、职业素养和媒体机制等方面分析了这一类新闻"烂尾"与"悬疑"反映出的问题,呼吁整个行业树立危机意识,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媒体从业者、媒体机构、媒体管理部门和新闻教育机构四方面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9.
刘晓来  李劭强 《传媒》2021,(5):77-79
应对包括疫情在内的重大突发事件,需要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有效性.新闻舆论的"四力"构建是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的根基.其具体路径包括:在议程精确设置中提升新闻舆论公信力;在事件深度报道中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在受众黏性增加中扩散新闻舆论传播力;在共识有效构建中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20.
新闻舆论监督一直是新闻传播业的重要职能,多层次多形式的媒介对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社会媒介,广大受众参与到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增强社会的透明度,进一步弘扬了社会正义。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媒体逾越手中权力,违背新闻精神影响舆论氛围的案例,而当司法中也出现"沉默螺旋",这便形成了"媒体审判"。但是,"媒介审判"作为新的传播环境衍生出的产物,其对舆论风暴的号召力不可小觑,所以我们需要对它进行更为理性的思考,让其在安全轨道上正常行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