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正社 《报刊之友》2011,(3):119-120
新闻摄影人在新闻报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图文并重"的方针使文字不再枯燥乏味,好的新闻摄影能够使新闻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极具现场感,吸引读者的眼球,这就要求新闻摄影人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而如何做好新闻摄影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摄影人,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以下几点,首先摄影基本功要扎实,其次要掌握新闻摄影的特性,再次要掌握技巧,本文就详细阐述以上几点,从多角度提高新闻摄影人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新闻摄影作品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新闻作为一种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读者和听众最多,最有影响的一种文体,它无疑也要给人以美感。本文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新闻美"的构成要素加以剖析,探讨新闻作品的"美"的成分。  相似文献   

3.
胡鹏 《新闻世界》2011,(1):58-59
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的基本特点,也是新闻学习者和从业者首先要恪守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新闻事件成为新闻又必定要经过新闻工作人员头脑的"加工",这使本该客观的新闻不得不带有人的主观意识,这似乎成了"新闻"本身存在的不可调和的一对矛盾,如何理解新闻的客观性,新闻加工过程中的倾向性以及如何把握二者之间关系,本文对此作一解析。  相似文献   

4.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广播民生新闻要想突出重围,首先必须找准定位。民生新闻报道,需要遵循"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这一原则,还必须遵循广播新闻的规律,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必须"好听"。因此,广播民生新闻的基本定位,就是要取平民视角,做到好听而有深度。  相似文献   

5.
新闻文风指的是写作新闻作品的风气。它既包括新闻工作者报道写作新闻的态度、内容和方式方法,也包括新闻作品的风格、格调和风尚。好的新闻文风可体现在以下方面:要讲真话,不讲假话。古人云:"修辞立其诚"。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没有事实依据就构不成新闻,  相似文献   

6.
张瑞 《新闻世界》2014,(10):31-32
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实践活动进行如火如荼,本文以"走转改"实践活动下的新闻作品出"精品"的角度考量"走转改"的实际成效,举例佐证了《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通过开辟"社区新闻"版块,挖掘基层"活鱼"的成功案例,从中分析"走转改"的实际内涵在作品中的体现,从新闻作品的选题、采访、细节和语言写作等,多角度探讨"走转改"新闻报道值得借鉴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郭军 《新闻世界》2011,(5):12-13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一名新闻媒体编辑人员,要义不容辞地凭借自己的能力,在社会成员中宣扬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宣扬人文关怀;用健康积极的新闻作品感染读者。编辑要在新闻选择上多关注"弱势群体",在新闻编辑中要尊重当事人,在版面设置上凸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翟旭瑾 《今传媒》2013,(2):56-57
马克思认为,报纸工作要了解世界的"分针"运动,同时,以世界资本流通的角度看待新闻时效,力争"以时间消灭空间"。然而,许多新闻记者因"抢新闻"而缺乏新闻作品内容、形式的精品意识。本文以我国新闻业为研究对象、以许多新闻报道中的词语误用现象为切入点,辩证分析追求新闻时效与正确把握用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期,全国新闻战线将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意在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使新闻作品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实现最佳宣传效果。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基层?笔者觉得,一个是要向下,沉下去,接地气;  相似文献   

10.
尹文云  李永兵 《新闻窗》2011,(6):128-128
作为电视新闻的编辑每天要面对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稿件。而这些稿件在记者眼里属于是已经完成的作品。而编辑眼里,只是编辑合成新闻节目的一些素材。编辑的"成品"应是一组完整的、高质量的、符合编辑意图和宣传思想的新闻组合。这就要求编辑对稿件进行选择和加工.要按照当前的宣传中心工作,按照新闻的价值进行组合和编排,这就是编辑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闻写作,要按照经济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好经济新闻写作的时代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如何让所写的经济新闻做到具有这"三性"?笔者认为,首先要有政策意识,其次要有全局意识,最后还要有专业意识。  相似文献   

12.
自去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倡导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媒体新闻采编人员纷纷深入基层,采制出一批批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事实说明,"走转改"是新闻人提高自己能力素质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3.
易飞 《新闻前哨》2012,(9):35-37
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从业人员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新闻战线一方面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记者,产生了一批优秀甚至伟大的作品:但另一方面,某些记者由于种种原因,其"急就章"下的一些新闻作品,要么夸大新闻事实拔高新闻价值:要么为了使作品血肉丰满,编造细节甚至非常生动的细节(多在人物通讯中);要么张冠李戴,转移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景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丁永丽 《新闻窗》2012,(2):120-120
新闻失实的定义要弄清楚什么是新闻失实,首先必须理解新闻的定义。关于新闻的定义,当今主要有四种提法。一种是以胡乔木为代表的"事实说",即认为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一种是以甘惜分为代表的"手段说",即认为新闻是以报道或者评述最新发生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一种是以宁树潘为代表的"信息说",即认为新闻就是向公众传播新近事实的信息;一种是以陆定一为代表的"报道说",即认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论新闻作品的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扩大新闻的信息量,必须对新闻作品进行信息分析。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新闻作品的信息分析问题。首先阐述新闻作品信息分析的两种类型:一是层次分析法:二是主次分析法。其次阐述新闻作品的潜在信息,指出显现新闻作品潜在信息的三个途径:一是注意选择新闻事实,二是注意选用背景材料,三是注意新闻事实的排列组合。最后阐述新闻作品信息分析的五条标准:一、是否有有效信息,二、是否是首传信患,三、是否有主要信息,四、是否有必需信息,五、有无深层信息。  相似文献   

16.
效果分析新闻作品优劣的最终评判标准是其传播效果。对传播者来说,一方面,受众至上的观念是提高新闻质量的关键;另一方面,要避免盲目追求作品的“轰动”式效果,首先必须掌握新闻正确的职能。一、新闻作品的职能新闻作品的根本职能体现在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上。由于新闻媒介的日益现代化、普及化,新闻已成为人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基本手段,这种强烈的依赖性使得新闻作品的作用愈发显著。新闻作品的职能是其内在价值的外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引导舆论,促进社会变革。新闻是舆论的最大制造者,从资产阶级革命到无产阶…  相似文献   

17.
在对央视《24小时》的节目策划进行讨论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概念是新闻节目是否可以"策划"。这里我们要区分的是:新闻策划与新闻节目策划。  相似文献   

18.
刘琦 《新闻世界》2012,(7):288-289
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走基层"有力地保障了新闻真实性,也锻炼了新闻队伍。  相似文献   

19.
占琦  罗海燕 《新闻世界》2011,(4):143-144
随着人类"读图时代"的到来,"一图胜千言"的新闻摄影开始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了。然而从2004年《非典时期的婚礼》到2006年《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再到2010年的《挟尸要价》,几乎每年都有一些新闻摄影作品被卷入到失实的争议当中。新闻摄影作品的失实无疑将导致媒介公信力的下降,引发社会对媒介...  相似文献   

20.
王景曙 《新闻窗》2011,(3):14-16
就形态而言,"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都由文字组合而成,所谓"码字"。但是,这两者不仅存在很大的内在差异,甚至某些核心技术还是反向的。简而概之:新闻作品绝对不允许虚构,而文学作品却可以虚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