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哈萨克族民俗文化》专著中记录的哈萨克族民俗事项丰富多彩,是作者多年调查和积累的成果,也是哈萨克族生活历史的真实记录。哈萨克族民俗不但丰富了中国文化,同时也给世界文化作出了贡献。该书是作者将哈萨克族民俗文化对世界的展示,特别是资料索引部分对1879-2005年间有关哈萨克族研究成果的整理,是对学术界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杨金娜 《甘肃教育》2020,(2):124-124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融合了多个民族,而哈萨克族作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形成了特有的民俗文化。哈萨克族保留了众多古老的文化遗产和生活习俗,形成了一定的民俗文化。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在写作教学中融入哈萨克族民俗文化,以此更好地传承、发扬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带有典型民族特色和地域性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哈萨克族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呈现了草原文化、游牧文化的内容,在最大程度地吸收外来文化优势的同时,也使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阿依特斯是一种智慧和语言的竞技,这种竞技是哈萨克民间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纯的艺术表演。阿依特斯是和哈萨克民间传统、哈萨克民俗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哈萨克民间普遍的语言心理和传统的民俗生活共同构筑了阿依特斯的传承空间。只有保护阿依特斯赖以传承的空间,保护阿依特斯具体的哈萨克语境,保护阿依特斯的民俗文化土壤,在民间传承当中,阿依特斯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的饮食习俗是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它适应了特定的草原文化需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饮食习俗如何适应现代文明,已成为民俗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哈萨克族饮食习俗中对民族发展起着消极作用的几种典型饮食,分析其中的不足和缺点,寻求阻碍民族发展与进步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饮食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文化以其强大的传播能力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也受到了大众文化的种种影响。大众文化一方面挤压了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播。同时,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也对民俗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分析民俗文化的新形态,探讨民俗文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民俗摄影中的民族服饰拍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摄影以记录民俗事象为题材,对民俗文化进行拍摄记录、搜集整理,以独特的记录手段和视角展示民俗生活的丰富多彩。民俗文化中的服饰民俗以其艳丽的色彩、特殊的形制吸引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注意。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民族服饰拍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我国56个民族,服饰千差万别,有的色彩绚丽,有的以刺绣纹样最美,有的胜在形制奇妙,应针对不同的特色进行拍摄,要注重服饰作为文化符号载体同穿着服饰的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民俗文化是民间文化和现代生活结合面形成的一种文化,一般存在于家庭文化、电视文化、体育文化、服饰文化、旅游文化、社团文化、歌舞文化、花卉文化之中。潮汕新民俗文化,是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面而产生的一种新文化。这种文化在潮汕的社会生活中已显示其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应予足够重视。本文主要从功能文化学角度分析其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民族极富艺术才华,中国苗族、侗族的刺绣、蜡染、织锦在中国南方民族服饰工艺文化中享有盛名。为深入探究中国民族服饰工艺,从而促进现代服装设计发展,作者以《中国民族服饰工艺研究》为课题,以苗族、侗族为例,以其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必然性为出发点,从中国民族服饰工艺相关概述入手,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中国民族服饰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即积极学习中国民族服饰工艺文化,以民族特色为基础,塑造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校科技》2017,(Z1):154-155
少数民族服饰是随着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发展历史而产生并发展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其产生初期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经过长期的发展,人们对其有了一定的审美观,服饰的发展也逐渐的变得充满民族色彩。哈尼族的服饰充满了该民族的独具特色,总体以该民族生命的保护色即黑色为主,图案以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以及自然花鸟等为主要特色。文章分析了哈尼族以自然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积极探索了该民族服饰蕴含的深刻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民间叙事诗“四个四十”是外来文化在哈萨克民间文学土壤上开出的一朵奇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兄弟民族文化对哈萨克民族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正是对外来文化的积极开放心态和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成就了哈萨克民间叙事诗“四个四十”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服饰艺术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应当通过全国性的综合立法,加强对包括蒙古族服饰艺术在内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力度,并明确其立法原则和保护制度,同时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产权制度来解决蒙古族服饰艺术私法保护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草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其传统的文化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作为草原游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也在时时刻刻受着新型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巨大的变迁。一个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服饰,对于其他民族,是一种区别和标志,对于本民族则是互相认同的符号,是一种集结的纽带。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对于该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珍惜传统,就是要求很好地认识传统中最有特色的地方,把历史累积下来的传统之长处加以总结和发扬,让其更好地传承下来,并把它转化为服务于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4.
哈尼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历史,服饰是其特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相对增强,哈尼族平日着装日趋汉化,但在本民族重大的节日,他们仍遵循传统的礼仪和穿着。对哈尼族老、中、青、少的十月年服饰进行田野调查和描述,为研究哈尼族服饰、民间美术、民族文化内涵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地处白龙江流域的宕昌县藏族在服饰、民居、语言和信仰等方面均与其它地区藏族有明显区别,他们保留了一些古羌文化习俗,同时也深受汉文化影响,具有典型的"边缘性"特征,该地区长时间复杂的民族交往历史和封闭、险恶的自然环境是宕昌县藏族文化"边缘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族民间达斯坦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保护传承和达斯坦民间艺人的传承息息相关,通过对他们生活现状的分析,讨论了在对哈萨克民间达斯坦的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其源头就在古文明的发祥地。从陇南古代氐羌后裔的服饰去考证,羌民族的麻纺织技术在历史上处于领先地位,其服饰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服饰与节日、家教、礼制、民俗等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服饰文化不单是一种服装的技艺和知识,而是渗透于不同时代人们情感、意愿、习俗、道德风尚和审美情趣之中逐渐淀积而成的一种观念,一种反映社会普通心理的民族精神实质的一种观念。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哈萨克族悠久的民族文化渊源及其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内容,以构建哈萨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新疆地域文化之间的融合性。从中得出的结论有:构建与新疆地域多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构建与新疆地域旅游业文化之间的融合性,有利于新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
武威攻鼓子是一种器乐和舞蹈相结合的民间乐舞,是武威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从其服饰特征、表演特征、民俗特征、人文特征等四个方面来分析武威攻鼓子的艺术审美特征,意在突出武威攻鼓子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族伦理思想述评   总被引:4,自引:23,他引:4  
哈萨克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情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了带有自己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文章分别就哈萨克族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与哈萨克族民谚、民俗礼仪、婚姻礼俗、禁忌、丧葬仪式中的伦理思想,以及哈萨克族英雄史诗《阿勒帕米斯》中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概述,指出: 这些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既是哈萨克族文化和人民精神生活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论过去和现在,哈萨克族人民都为充实、丰富和发展中国伦理思想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