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体现能力本位、学生主体、任务训练的职教理念,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应改革传统职教学科体系,规划设计课程学习领域,创设工作任务下的学习情境,全面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工作过程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工作任务分析与行动领域内各知识点,分析VB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将其课程知识体系分为vB编程知识群和扩展知识群两个部分.在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课程知识体系的分析基础上,设计冒泡排序、定时器、聊天程序、记事本和学籍管理系统5个学习项目,每一个学习项目又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学习型工作任务,学习与实践交替,使学生不断提高编程能力.  相似文献   

3.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AutoCAD辅助设计》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筑装饰专业《AutoCAD辅助设计》课程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其课程设计首先应根据学生毕业后从事室内装饰设计这一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确定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再根据AutoCAD软件绘制工程图纸的流程设计学习领域,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和划分学习单元,并根据学习单元特点合理采用示范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德国的考察和分析,笔者认为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是从满足社会发展、企业需求和个人进步三者要求来设计的,同时这也成为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机构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需要的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变革和个人进步所需要的非专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了职业行动能力。职业行动能力需要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加以培养,行动导向教学以具体的职业行动和各种思想活动为基础,也是理解他人行动的过程。学习领域是德国新框架计划的结构特点,它面向职业任务与行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行动导向是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它强调做中学,强调手脑心的统一.教师通过对学生行动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关键能力.本文从明确目标、课程内容的解构重构、任务设计、测评体系等方面阐释了如何将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力需要在行动中才能获得,没有行动就没有学习,本文将雷金纳德·瑞文斯的"行动学习法"观点应用到内科护理学理实一体教学中,探讨如何将实践真实融入到内科护理学的理论学习中,以实现真正的理实一体。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作过程的化工专业学习情境系统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动导向课程开发的起点是职业的需求,要求按工作过程进行内容序化,现代化工职业要求的技能是以理论知识支撑的判断、分析、选择能力,这种能力训练要求的学习情境是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的复杂学习.这种具有完整工作过程,能帮助学生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的学习情境需要在专业课程体系上的整体性设计.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包括学生个人的责任感、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面对面地交流以及对整个合作过程的管理能力。学生们经过合理的分工组成小组,共同承担某项学习任务,通过团体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每个学生不仅确保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还要确保组内其他成员完成任务。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加强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也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意识,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建立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学会合作,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丁海燕 《甘肃教育》2013,(23):79-79
任务型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通过任务型学习,学生不但能建构语言知识体系,掌握语言技能,而且还能学会社交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和做事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任务型教学法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1.
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手段.工作过程导向的“程控交换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开发经历了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和学习过程分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对职业岗位所含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出了典型工作任务;第二阶段,通过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能力的分析,确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第三阶段,以课程教学目标为框架完成了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典型工作任务的挖掘和学习情境的构建是课程开发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2.
预期学习成果为本的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是区别与普通学历教育的教育类型,其课程的设置既要具有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又要满足职业教育的具体要求。本文从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出发,论述了以预期学习成果为本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操作程序和方法,进一步说明该课程体系构建模式的特点,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问题日益突出。在指出以往学习评价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职学生自主评价之学习叙事评价,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探索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与学习化社会构建的系统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全球经济、科技的发展已将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目标摆到了教育的整体战略框架中,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其中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引入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内部构成诸要素和结构的合理组合,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而揭示在学习化社会整个体系最优化过程中如何促成高职教育系统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周群 《高教论坛》2012,(1):4-7,102
加拿大CBE模式是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我国铁路行业职业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借鉴加拿大职业教育观念。进入21世纪以后,在实践CBE模式的基础上,我国铁路职业教育改革进入"以岗导学"形态的深水区。"以岗导学"是CBE模式的本土化,包括课程开发本土化、实训基地建设本土化、职业素质培养本土化,人才评价本土化。从CBE到以岗导学,充分反映了我国铁路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当然,也不难发现,我国政府在职业教育相关环节还有缺位现象,以及职业教育法律相关条款不当和企业主体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职教育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从重规模发展到重内涵建设的转变,各高职院校都确立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路线图,而教学做一体化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是保证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是集多媒体教学、示教、实训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室,通过“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学生整体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教育理念滞后、教育资源紧缺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的制约因素,应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从更新教育理念、优化专业体系和创新课程体系、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通信专业核心课程——交换技术为案例,详细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关键环节,包括岗位能力分析、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的研究、项目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等,为其他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新信息时代下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当代教育变革发展的新范式。为推进新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创新,破解人才培养难题,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设备管理课程为例,进行课程现状和学情分析,构建大数据视野下基于云学习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模型,进行课程个性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学习满意度调查和学习成绩分析,个性化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混合学习模式在普通高校的应用优势和趋势,混合学习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将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通过分析高校师范专业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学习设计需求,构建了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学习模式,设计了该课程的混合学习实施流程图,并从混合学习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阐述该课程是如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学习实践。课程混合学习实施结果显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网络课程学习导航、网络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及时的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网络学习参与度、师生对网络学习的认可度等因素对混合学习的有效实施有重要影响。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学习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网络教师培训;重视混合学习环境设计;强化混合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提供在线学习辅导与支持;明确学校激励措施与网络教学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