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断加剧的全球化与信息化,在给人类带来讯息满足与快捷便利之时,也带来了各种危机与风险,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贝克(Ulrich Beck)预言的全球性风险社会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的新常态。(1)自2019年12月末我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在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具有私人性、亲历性、情感性等特点的个人史书写、口述史、私人影像等公众史学性质的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2.
当下,全球化进程日益推进,并逐渐向世界纵深辐射,在世界联系愈发密切的今天,人类的全球化意识在各个领域不断深入。全球化进程在世界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毋庸置疑,文学也卷入了全球化的范畴中。文学不再囿于某个国度、某个民族,而是在跨国、跨文化语境下开始对人的自我与迷失进行反思,但思想和观点上一度存在偏见和扭曲的问题。文学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化语境下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全球化和多元化时代,世界文学仍在文化霸权主义的阻挠中磕磕绊绊披荆斩棘。世界文学路在何方?文章通过研究中国的他者文化,对全球化语境中世界文学的发展态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安全风险十分密集的领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企业如何充分整合、利用所具有的资源.减少和控制生产中的风险,降低生产施工中各类安全事故的损失。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金融全球化的特点 金融全球化是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联系日益紧密的一个过程。这个概念强调了以下三个要点:第一,金融全球化不仅是翻越国家藩篱的金融活动,而且也是一个风险发生机制相互联系且趋同的过程。第二,金融全球化在相当程度上更是由无数的微观经济组织基于谋取利益的自发活动,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的逐步一体化所导致的。第三,金融全球化是一个不断深化有着明显阶段性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传播研究需要更多地立足人类自由交往的需要与实践,通过经验研究揭示不同跨文化情境中保持文化多样性与文化间可沟通性的独特路径,通过批判研究揭示文化间的权力关系,重构人类的普遍交往。当下,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纷争把人类带入一个充满冲突、交流贫困的时代。跨文化传播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消除世界范围内的不安全感和不稳定状态,更好地认识文化模式与文化变革、文化对人的影响、移民的融合,以及社会、经济因素与价值观、信仰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国理论回应的着力点是建构与世界的文化共同体,以此开拓基于中国问题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业已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应对气候变化亦是一个需要全人类关注和全球治理的课题。全球化时代,沟通交流、合作共赢是必然选择。在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领域也是这样,不仅需要各国政府的联合行动,也需要加强学术界的沟通与合作,形成研究气候变化和气候传播的学术共同体。基于此,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于10月11日至13日发起倡办了“2013气候传播国际会议”,以期在各国学者间寻求共识,协调行动,共同推进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研究,使其达到更高水平,产生更大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推动力,使气候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渐成气候。笔者与会期间采访了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请他谈谈气候传播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如何在气候传播及更广阔的领域向外说明真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7.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转变和革新前所未有。但是,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塞缪尔逊曾经指出的: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但也是一个侵犯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许多看上去似乎联系不大,但本质上有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共同预示着一个高风险社会的来临.我国社会面临着很多的社会风险隐患,如果不防患于未然,预防与应对社会风险的准备不充分,就会面临加大了的社会风险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时代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许多看上去似乎联系不大,但本质上有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共同预示着一个高风险社会的来临。我国社会面临着很多的社会风险隐患,如果不防息于未然,预防与应对社会风险的准备不充分,就会面临加大了的社会风险的威胁。政府作为公共主体,在防范和化解各种类型的公共风险,在实现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生态秩序的和谐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全球化” ,不是说中国在 2 0 0 1年 1 1月加入WTO之后就算完成了 ,也不是说这个国际贸易组织有了中国就十全十美了 ,“全球化”仍然值得人们深入探讨。走“国际化”道路 ,是 2 1世纪多数国家别无选择的“现实”。这个“现实”如果发育成长正常 ,它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繁荣和进步。历史地看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若以现在的话说 ,具有现代意义和前瞻意识的“全球化” ,是科技“爆炸”和经济高度发展为全人类酿造的“美酒” ,而不是为“个人”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栽种的菩提树。“全球化”的历史文化 ,可以从…  相似文献   

11.
洪刚  邱金英 《文化学刊》2014,(3):177-182
风险社会,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贝克首次系统提出用以理解现代性社会的核心概念。在当代社会,风险更是无处不在,它将会打破国家的界限在全世界内自由传播,现在的风险与古代的风险不同,是现代化、现代性本身的结果。因此,如何正确看待社会风险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对每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书以风险社会理论为论述主线,研究乌尔里希·贝克本人的社会背景与理论产生的历史渊源,风险与风险社会的基本概念、分类与特征,全球化发展与社会风险理论碰撞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与现实困境,为风险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是各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可以说是我国政府、媒体、NGO在国际气候谈判舞台上的一次集中亮相。经过三方的共同努力,我国在哥本哈根的气候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逆全球化症候揭示出全球化结构性失衡的文化心理根源是精神文化交流失衡、价值观念沟通滞后、民心民意隔阂撕裂,现有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存在缺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超级大国煽动种族撕裂与意识形态对立,肆意毁坏国际合作与世界和平的根基。针对大灾疫与大变局叠加的全球危机,人文共同体秉持和谐传播目标,珍爱生命价值的首要序列,倡导世界和宁为人类最大利益,反对“新冷战”与“文明冲突论”,以此为基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底层价值逻辑,以文明对话交往沟通东西方人文主义价值共识,构建人类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共创人类精神文化公共品的共享通道,完备适应全球化可持续进程、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的人文价值观与仁爱和谐的道德秩序,帮助人类从失控冲突走向和谐平衡,开启文明对话觉醒的国际传播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文化学刊》2011,(5):118-118
杨思远在《河北学刊》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全球化进程引发了文化的多种危机,使人类文化呈现出分裂趋势。可以说,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之间的矛盾就是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生存困境在文化价值内在张力上的反映。在世界历史性构成人的基本存在特征的情况下,中华民族文化个性的定位必须以世界历史进程和全球化时代为基本参照。中华民族既是人类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员同时又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鲜明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5.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是人类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势下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培育民族精神与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是在全球化环境下在更高层次上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的二重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化的性质和利弊得失问题是全世界不断争论的一个大问题。在新千年到来之时 ,全球范围内对全球化的争论出现了新的高潮。2 0 0 0年 4月 1 3日 ,德国《世界报》发表一篇题为《全球化及其反对者》的文章 ,讨论全球化的性质和利弊得失问题。文章说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个景象就是全球化。全球化创造的财富越多 ,反对者的行动就越咄咄逼人。这是一支由许多非政府组织组成的队伍 ,他们中有环保和消费者利益保护者、社会活动家和工会组织、宗教界领导人以及呼吁和提供发展援助的人。”关于上述人士反对全球化的原因 ,《世界报》说 :“他们反…  相似文献   

17.
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生命支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得到的所有惠益,由MA(一个关于生态评估的国际合作项目)工作组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方法(MAG,2002)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归纳为四个方面,包括产品提供功能——提供能为人类带来直接利益的各类自然资源相关产品,如粮食、水源等;调节功能——调节人类生态环境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如净化环境、调节气候;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学刊》2010,(6):62-62
张晓红、张海涛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撰文指出:西方全球化文化理论从文化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真实图景:人类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推动的资本主义全球化。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辽宁金州"曲氏井"题咏堪谓中华近代国耻的一个历史细节的聚焦点。人类社会史中历经的"丛林法则",应时刻警示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行进中的我们,唯有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方可破灭强敌外虏觊觎进犯之梦。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关于全球化问题的讨论已成了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注的又一个热门话题。不管我们喜欢与否,全球化都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已经以不同的形式渗入到了我们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研究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全球化究竟会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