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学工作在学校所有工作中占据核心与关键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主体,这是学校工作必须确立的一个前提。在这样的前提下,校长如何正确管理与领导教师,充分发挥教师各自的潜力与能动性,进而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就成为校长领导与管理中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任务。本文主要从校长——教师的角  相似文献   

2.
李希贵在《学生第二》上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说是在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一个情景性问题: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校长该批评老师,还是该批评学生?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老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这是一个毫不动摇的中心。当今天普遍强调学生是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时候,教育管理中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怎样的位置上?教师是具有自主权、主体地位、独立人格的人还是受人差遣、训导的附属品、雇工甚至工具?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与官员 学校之上,有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有校长,校长之下,有主任直至教研组长。这些,都属于权力者,俗称领导,管着教师。法理上讲,他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现实法则中,他们从来就是诸主体中最为强势者,因为他们掌控着几乎所有行业资源。  相似文献   

4.
校长寄语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要让教师为学校发展尽心尽力,学校必须给教师一个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感到工作是幸福的。校长必须敏锐地捕捉、开  相似文献   

5.
管理是一门科学,它的科学性就在于让人高效地工作;管理是一门艺术,它的艺术性就在于让人愉快地工作。学校是“人一人一人”的系统,它的管理主体、客体是人,目的是培养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都要求实行人本管理。所谓“人文化”,就是倡导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充分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关心教师、发展教师,努力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和开发潜能的机会,尽一切办法解决教师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园。现在不少学校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口号,这当然是对的。校长在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同时,应该对教师予以高度关注。有句话叫作“校长的生命在教师之中,教师的生命在学生之中”,所以,校长应以教师为本,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化历来片面强调个人为社会服务,片面强调为人类作贡献,似乎追求个人的幸福是耻辱的。  相似文献   

6.
蒋峰  刘海军  黄育云 《天中学刊》2003,18(6):105-106
教育也是一种服务,而学生则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是教育管理监督的主体,应对他们的权利进行明确划分,建立校长依法治校的制度,建立保I章教师权益的翻度,建立尊重学生权益的制度,从而完善中小学民主管理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好校长是一校之魂。“魂”,指校长的工作作风与思想道德,正是因为这个“魂”,学校方显生命的蓬勃生机。校长通过科学和民主的管理方法,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要转化为教师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自觉行动。教师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注重自己的才学声誉。校长对教师的心态精心呵护,就会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起教师不断追求卓越,完善自我,发挥创新精神,力求做一个受学生尊敬的好教师。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在教育教学中,是处于主体地位。校长、教师和学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体现着学校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通常说的文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有制度约束又有精神认同,有行为表现但又已形成习惯,有外在要求但又已内化为自身需要.所以,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应提倡文化管理,让教师愿意工作、舒心工作,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一、校长文化——校长是舵手 校长首先是学校教师、学生的服务员,是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我认为校长作为一校之长,除了服务职责外,还应承担另一个重任,那就是把舵.学校就像一条大船,教师是船员,学生就是乘客.要想保证大船朝育人方向航行,校长就要充当好舵手的责任.这个责任任重道远,因为它不仅仅是承载了这些学生的命运,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杨琼 《教书育人》2010,(7):74-75
校长,要为学校当前的教育服务,更要为学校、教师、学生的未来负责。一个做好眼前工作的校长是合格的校长,一个思考明天、谋划明天的校长才是优秀的校长。笔者认为,只有做好明天打算的校长,才有可能真正搞好今天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好坏。一位校长对学校工作有决策权、指挥权、协 调权、支配权、奖惩权、代表权等。校长有这些权力,在应用这些权力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用 好,这取决于校长的素质。为什么有些学校办的死气沉沉,人心焕散,学生厌学,教师不负 责任,而有的学校则制度规范,一进校门就感受到一种好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认真学 习,教师在这种环境中努力工作,使整个校园呈现出一派向上的气氛。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 校长的工作。在当前学校从应试教…  相似文献   

11.
赵勤 《现代教学》2005,(5):43-44
面对新课程,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都是实施课程的主体,而校长更是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应满怀热情地成为新课程理念的第一实践者,担负起帮助“教师进步”的责任。我确立了一个最执著的责任目标——实践。  相似文献   

12.
李源 《教书育人》2006,(7):54-54
校长除了要处理好学校的各种事务以外,大部分还是要与教师打交道,就像班主任与学生打交道一样。校长要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才能促进教师工作的责任心,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学校的发展服务。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大概有以下三种状态,处理好这三种状态下的教师关系才能稳定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与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课程领导力一直以来有一种狭隘的观点:课程领导力的主体就是校长。固然,校长是一所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者,但是,课程的领导力不应该也绝不是校长一个人可以全面完成的。基于学校的组织结构、育人点位的人力资源分配、课程领导力的主体多元多维,课程领导力应当相应分解出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三个维度,即校长的课程设计力、中层干部的管理评价力、教师的执行服务力,共同构成一所学校的课程领导力。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知识分子集聚的地方,是教师事业的摇篮,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因此,我们必须实行人本管理,施以人文关怀,以道德和情感为纽带,体现“管理就足服务”的工作理念,努力把学校办成人们满意的教育阵地。陶行知先生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  相似文献   

15.
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关系。在学校中,学校全体成员通过校长领导活动的各种交往相互影响,形成了种种人际关系,协调这种种人际关系,是校长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校长管理好学校的基础。而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如何协调校长与一般教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想要评论一所学校,先要评论校长。”由此可见校长在学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校长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对于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学校,校长是切实落实项目工程的第一责任人,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17.
学校内部的教师管理主体是校长。校长对教师的管理是教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提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其内涵在于校长参与教师管理之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用现代教师管理理念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参与到学校常规管理之中,并创造性地优化育人环境,继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针对农村学校目前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实际,我校调整内部改革方案,把建设新型教师队伍当作改革的重点内容,并在不断的思考中,分步开展了尝试。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各项工作必须靠全体教师辛苦努力去完成。教师的积极性要充分调动.校长必须基于“服务”意识.把握好铸其魂、尽其才、扬其优、暖其心、容其短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 ,校长在学校中具有一个核心的地位 ,在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校自身的发展和更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的人 ,校长的角色是多重的 :他不仅是一个领导者、管理者 ,更应是一个教育者 ;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 ,同样是教师的教育者。笔者认为 ,在校长的角色系统中 ,教师教育者应是校长的核心角色形象。一、作为教师教育者的校长的角色职责作为教师教育者 ,校长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师教育策略 ,来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在具体的学校情景中 ,校长最终采取何种策略取决于他所处背景和所拥有的条件。最佳的教师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0.
林誉 《广西教育》2014,(33):55-55
校长管理学校需要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笔者认为,校长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学校时关注学校的主体,如学生、教师、管理者,充分做好管理工作,促进学校的发展。一、以生为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的主体是学生,要做到"以生为本",校长必须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