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徐鲁 《出版科学》2005,(6):75-77
歌德说过,有一些书,不仅是世界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它们本身就是一个"小世界".作为歌德的同胞和晚辈的本雅明,在<柏林纪事>里进一步解释这个观点说:面对这样一些书,你不是在阅读它,倒像是"重新居住和生活在它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
伪书, 让我们的"精神方舟"千疮百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因了它是承载知识、传播文化的载体,它守护人类最本质的美丽天性,可在读者心中唤起崭新的意象,提升人类精神,因而人们视书为自己的"精神方舟".  相似文献   

3.
日历书出版热于近年兴起,但消费者的需求与满足情况尚待明晰。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对华东师范大学10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管窥使用者对日历书的消费动机、使用行为、认知态度与评价。研究发现,消费动机主要有兴趣爱好、审美体验、生活仪式感、获取信息知识、送礼;认为日历书更像文创产品,基于送礼的购买意愿较强;对日历书的选择和使用与个人兴趣和生活场景较为相关;认知与评价则受实际使用体验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历书是按一定历法排列年、月、日并提供有关知识的出版物。据资料记载,在我国,历书的出版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旧中国的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历书的出版,其目的首先是为了表明统治的正统性,在它的  相似文献   

5.
论先秦史官与古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史官与图书馆的产生 对于史官,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观堂集抄·释史>中指出:"史为掌书之官,自古为要职".又称:"掌文书者,谓之史,其字从又从中,又者,右手以持簿书也……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由此可见,在先秦各代史官是从事执笔、记事和撰述书籍、掌管典策之人.  相似文献   

6.
曹之 《出版史料》2007,(3):83-86
历书是排列月、日、节气等以供查考的书,历书又叫历日、历本,清代避乾隆皇帝弘历讳,又叫时宪书。《隋书&#183;经籍志》云:“历数者,所以揆天道,察昏明,以定时日,以处百事,以辨三统,以知陋会,吉隆终始,穷理尽性,而至于命者也。”可见历书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历书的使用范围很广,上至天子,下至平民,  相似文献   

7.
朱莉 《档案管理》2000,(1):16-17
一、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以及三者的比较 Internet是全人类最大的信息宝库.它面向全球,是一系列互相连接的网络,包括局域网、区域网和国家骨干网,因此又称"网中网".  相似文献   

8.
5月20日,大佳网"书客"社区上线及首批名家入驻仪式在本届文博会上举办.尹昌龙、胡洪侠、止庵、刘苏里、熊培云、雪珥、赫连勃勃大王、戴旭、王绍培、邓康廷、胡野秋、张清、钟二毛等30位知名作家、文化评论家首先入驻"书客"社区.据悉,"书客"为国内第一家针对书业、面向广大读书人提供服务的社交型阅读社区,它的宗旨是"一本书,一个社交网络".  相似文献   

9.
"给我讲一个故事,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让它有趣一点".这是<<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的关键句.趣味性作为衡量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成为当今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西方媒体认为趣味性是新闻的试金石,我国媒体也在平常人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境遇中努力挖掘新闻的"戏剧性"和"人情味".非语言在表达趣味性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不仅使新闻作品变得好看好听"有趣"起来,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的可信度,提高了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古典目录学在明代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目"是指篇卷的名称,"录"是关于书的内容、作者生平事迹、校勘经过、书的评价等的简要文字说明,又称叙录或书录.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很早就开始关注铁路问题,在1891年所撰<农功>一文中就提出"亟宜造.铁路"以守边的主张,其后在<上李鸿章书>中又称"铁路为命脉".然此后因政治革命无暇顾及,唯在1912年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专心致力于铁路建设.他四出考察讲演,宣传铁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范军 《编辑之友》2005,(1):77-78
"样本",又称"子样".新版<辞海>是这样界定的:按一定的抽样规则从一总体中取出的部分个体.样本中所含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或"样本大小".由简单抽样产生的样本称为"简单样本".  相似文献   

13.
"细者,典雅也".一部书目的质量是否上乘,评弹艺人的功底是否扎实,主要取决于"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没有"细",就没有"书".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在很多出版人看来是无可争议的"博客年".博客书经历了最初的新鲜、后来的出版热潮到现在媒体爆出的"博客书标签不灵"、"昙花一现"之说,在短期内完成了一个轮回.  相似文献   

15.
出版界的慢性时代病--"职称书"--出版发行怪现状之十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称书"是中外出版学辞书阙如的词条,但"职称书"现象在我国出版界却普遍存在.笔者信息闭塞,至今未见有关"职称书"的概念界定和对其研究的著述.现不揣浅陋,试对"职称书"现象稍作探析,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阎杰 《档案管理》2007,(4):71-71
去年,郑州市档案馆征集到一本微型《古兰经》,它是现今馆藏最小最珍贵的书.因其稀有又小巧玲珑,许多古兰经学者和收藏爱好者慕名而来,争相观赏,无不称奇,它被誉为"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报业集团发展概述 报业集团(newspaper group),又称"报团"、"报系",最早出现于美国.美国新闻学关于报业集团的定义是"一家报业公司在2个以上城市,拥有2种以上的日报". 报业集团的出现,表明了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这也是20世纪世界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它的出现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经营企业化运作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 无论公共图书馆或是学校图书馆,在借出书刊时,都要由借书人填写"取书条".有的图书馆对此很轻视,用空白废纸裁些小纸条应用,无论借到书,或是借不到书,过后即随便抛弃,毫不留存.届时遇到报表需要数字时,便毫无根据,只有临时估计个数目,与其实情况多有不符,仅是应付过关而已.其实"取书条"所起的作用很大,它是原始的凭证,可作日记帐用,可作填表用,可作稽核用.最显著的是图书馆间的评比,  相似文献   

19.
亦杰 《今传媒》2007,(9):17-17
百姓不愿听"反应平静" 每逢物价上涨,传媒在报道群众动态时,总爱说"消费者反应平静".最近,与民生相关的商品价格全面上涨,涨幅较大,媒体上又称消费者"反应平静",甚至还说什么"多数能够接受".  相似文献   

20.
艺术家徐冰的《地书》其实并不是"书". 《地书》是艺术家徐冰以"普天同文"这一普世理想为主题的艺术创作系列展示成果之一.该书整个出版行为成为徐冰有关"普天同文"主题艺术的一个有机过程.徐冰在出版该书的同时,还以装置、招贴、字库软件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同一艺术主题.在此,书的介质功能与其他形式的艺术展示处于同一的位置.作为书籍出版形式的《地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不是以展示书籍装帧设计的纯视觉形式表达,也不是以文字或图片阅读为目标的内容性承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