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学生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已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同时还在前面学习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也是学生较为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针对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2.…  相似文献   

2.
1993年10月一个全国性委员会提出彻底改革美国公立学校的科学教育,认为现行教育大纲包含内容太多,却没有教给学生足够适用的科学知识,没有把科学课程和数学、技术相结合。经过四年调查研究写成的《科学知识标准》对二、五、八和十二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提出了一个广泛的标准。该《标准》认为,五岁的孩子应该学习一些真正的科学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搞一些验证雪花都是六角形之类的活动。科学知识课还应该和阅读  相似文献   

3.
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科学》过程与方法训练的重点。《心脏和血液循环》研究的主题——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都是在我们身体内部进行的,心脏、血管等内部器官无法直接观察,借助合适的模型,可以更好地展示其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教师的启发和诱导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高年级作文主要是通过命题来写的.我在长期带高年级语文课过程中感到命题作文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题目陈旧,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如《新学期的打算》、《寒(暑)假里的一件事》《一个熟悉的人》等题目,四年级写过五年级写.《新学期打算》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几乎每学期都要写.这些作文题目,学生一看就厌烦.《我为四化而学习》、《在文明礼貌月里》、《我的小学生活》、《我们的祖国多美丽》等题目范围大,学生无从下手.为了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除在命题方面下功夫而外,也可用学生自己命题的方式作文.听故事作文是我在作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教师提供的一些简单情况,让学生合理想象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题目学生自己定.  相似文献   

5.
《家长》2009,(11):4-4
2008年年底,教育部颁布了新《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青春期教育纳入小学教育。新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要知道“我从哪里来的”有关知识;三、四年级学生要了解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五、六年级学生要知道青春期生长发育特点和个人卫生知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标》指出高年段的识字和写字目标: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任务逐渐加重,难度也慢慢增加,作业量也是点滴地上升。很多学生在由中年级进入高年级的时间段里会有种种不适应。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同样一本《补充习题》,五年级的题目量要比四年级多很多,六年级比五年级也要更上升一个台阶。面对这样的现实,学生要速度,很多人就没质量了。有些学生通过把字写的小  相似文献   

7.
《植物的开花与结果》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第五节内容。本节有一个很重要的实验---观察、解剖并认识花的结构。花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识别花的结构,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果实的形成和了解植物生殖的基础,也是识别植物种类的重要依据。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存在一些困惑,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观察我们的身体》是教科版《科学》3年级上册教材《我们自己》单元的第一课。《我们自己》主要观察对象是人,它和前面的《植物》、《动物》单元一起,把自然界的生物世界初步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大树、蜗牛、蚂蚁、人体等活动,获取对生命体特征的体验和丰富的直接认识。在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中,认识什么是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上了《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研究土壤》一课后,对“做”科学又有了新的认识:《研究土壤》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是综合运用前几课的知识和方法,且实践性很强的课。“做”科学不仅要学生用自己的手去操作,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脑想,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它是探究学习的核心策略,是学生多种感觉器官有机结合的整体,并非简单的动手操作。现结合《研究土壤》一课,谈谈自己的感受。一、做中启动探究教《研究土壤》一课前,我要求学生三人一组动“手”到菜园里挖土壤,要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10.
再谈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级重点课题"在聋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在我校开展已有一年多了,笔者曾在《浅议研究性学习》一文(见《现代特殊教育》2004年12期)中,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过一些探究,但仍有部分课题组成员对"研究性学习"认识不到位,组外也有些老师认识模糊,不知道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量感,简单地说,就是对量的感受。具体而言,包括对物体大小、多少、轻重、厚薄、快慢等方面的感性认识。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这是老师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现结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千克”一课,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考。认识千克是学生认识质量单位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质量单位及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是培养量感的有效载体。如何针对学生特点,  相似文献   

12.
白玲 《黑河教育》2013,(3):17-17
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中《液体的热胀冷缩》。学习目标1.认识水热胀冷缩的性质。2.认识其他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流程一、情景引入。引出目标播放电水壶烧满满一壶水的录像,教师向学生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看录像,思考问题。教师追问什么是热胀冷缩呢?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3.
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一、说教材 这是小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启蒙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数量关系,字母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律,本课也是后续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一、对学生进行唯物论的教育 唯物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学习自然,获取知识是“反映”,受到思想教育也是“反映”。所以我在教学中总是重视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或实验,从中得出认识。 如在教三年级《植物的叶》一课时,我让学生先搜集一些不同形状的植物叶带到课堂上来,我也搜集一些。上课时先让学生看各种叶子像什么?并自己先给它们安一个名字。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这像手掌、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一至二年级学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对三至四年级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对五至六年级学段提出"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重,值得我们重视。练习写简单的想象作文有多种形式,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认识与做法。一、看图作文让学生看图写作文,或依据教师提供的一些图画进行创意绘画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形式。教学时,除了要教给  相似文献   

16.
正"认识整时"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一年级学生经过了大半个学期的小学数学学习,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我根据学习目标和学情,编制了如下一份预学案,在自己的两个班级进行了"预学后教"的教学尝试。【预学案】"认识时钟"预学案小朋友,我们将要认识新朋友时钟。请你仔  相似文献   

17.
在五年级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简单的图形,掌握了它们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周长、边长、高度、角度等。有的学生还学习了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例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等。但是,由于照顾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教材在安排这些基本知识学习和基础技能训练的时候,还停留在较为直观、简单、相对静止的阶段。这种情况,到了五年级上学期,有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缘起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真分数与假分数》一课,引入长方形直条,演变成数轴,通过数轴来认识假分数,将数轴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然而,课堂实施却不尽如人意。假分数认识,学生的认知起点究竟在何处?学生对数轴的了解有多少?为此,笔者从江苏省内8所小学五年级尚未学习五年级(下册)《认识分数》单元的学生中各随机选取一个班进行前测。  相似文献   

19.
我上了《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研究土壤》一课后,对“做”科学又有了新的认识:《研究土壤》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是综合运用前几课的知识和方法,且实践性很强的课。“做”科学不仅要学生用自己的手去操作,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脑想,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它是探究学习的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两年多的英语,学生对英语有了一些认识,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话题和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达的欲望。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首先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