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期刊管理与知识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无序的文献组织成一个有序的体系,这是期刊管理最基本的活动。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图书馆学研究者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文献组织的实质就是一种知识组织。知识的基本组成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具有“硬性”特点的,具有独立载体形态的知识组成(即文献单元);一是具有“软性”特点的,不具有独立载体形态的知识组成(即知识单元)。期刊管理其实就是对期刊载体所涵盖的文献与知识的管理。一、期刊管理要素1.文献单元《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与《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均将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具有知识内容、记录…  相似文献   

2.
也谈文献学     
文献,文献学,近年来谈之者日众,专著丛出,但观其名实,并不一致。“文献”一词由来已久,但现代所称文献与古代已有很大不同,宋代朱熹注《论语》时认为“文,典藉也,献,贤也。”近年来,做为“国家标准”颁发的《文献著录总则》中对文献的解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这与某些同志的解释是一致的,如严怡民在《情报学概论》中就认为:”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称为固化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但是与此相反,有权威性的辞典《辞海》中释“文献”则为:“专指有  相似文献   

3.
有话就说     
《上海档案》编辑部: 今年第2期李真、段荣婷的《论档案文献及其与档案、文献之间的关系》一文,讨论了档案、文献和档案文献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文中引用了国家标准局1985年出版的《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中文献定义“记录有信息的一切栽体”,经查,对手头的材料(1986年出版的《文献工作国家标准汇编》(二)),却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栽体”,引文有错,特别  相似文献   

4.
“文献”一词作为多种学科的基本概念,不同学科对其的解释有不同的侧重,从而形成种种不同的说法和争议。例如,情报学认为文献是“知识的结晶,情报的主要来源”;图书馆学则认为文献为”一切知识的载体”;资料工作者强调文献是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和劳动对象。至于“文献”的具体包括范围,更是众说纷纭;某些图书馆学者认为一切记载的知识都是“文献”2而某些学者则把特殊载体材料(磁带、磁盘、光盘等)、特殊记录手段(如声频、视频技术),记载的可读和可视信息排除在文献范围之外。凡此种种,莫衷一是。针对上述情况,张舜徽先生言…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文献转型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对文献的定义是:记录有一切知识的载体。从我国现存最早殷墟甲骨算起,我国文献发展历史至今已有3500多年。文献历来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保存文化遗产的最主要的手段。文献发展变化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三次文献转型?..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分析了文献概念的内涵,提出“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中的“知识”既包括客观知识也包括主观知识,因而事实上等同于“文化”;“文化是一种活动,而非一种既定的、现成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图书馆的使命和图书馆学的学科取向.从文化的角度理解文献所记录的知识,将导致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根本目标与具体内容的相应性改变:图书馆不仅要传递客观知识,更要传承文化;图书馆学不仅是客观知识意义上的逻辑体系和工具论意义上的操作技术,更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创造,主体移入和价值关涉应成为其基本学科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数字文献的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它是由实体形态的献载体和记录于载体之上的献信息内容两个部分组成。即一份献应该是载体和信息的统一体。所谓“寿命”,它是一个时间范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保存的年限,比喻使用的期限或存在的期限”。那么献寿命可以理解为献能够使用的期限,即献的有效使用期。  相似文献   

8.
地方文献简言之就是“有关地方的一切有价值的资料”,是记录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其内涵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之分。广义的地方文献指有关地域的史料、人物和地方版本的文献,即由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史料三部分构成;狭义的地方文献通常指地方史料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献是指:文献中记录,储存少数民族知识与信息的一切载体。具体的说,文献的内容、著者、文字有一要素与民族有关者均可称为民族文献。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都创造了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千古不朽的民族文献。民族文献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奇葩;是中华  相似文献   

10.
论科技图书的文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文献 谈到文献的定义,人们总喜欢引用宋人朱熹的话:“文,典籍也;献,贤也。”用现代语言解释,即是有价值的图书。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的外延有了极大的拓展,除了图书之外,还出现丁种类繁多和形式各异的其他知识载体,原来的定义已不适用。于是人们又提出,凡是将人类的知识和思想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物质形态的载体,都称做文献。 文献并不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众所周知,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是有思维和语言。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通过思维的语言交流,形成了对外界的认识,同时积累了经验。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即是知识。知识通过语言可以交流,但语言一经说出即成为过去,而且一般只能面对面地进行,有相当大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于是人类发明了文字,从而克服了用语言交流传递知识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文字将知识记录在甲骨、兽皮、纸莎草、贝叶、石头、陶器等器物上,产生了最原始的文献。文献使人类大脑的记忆功能得到了补充,人类的知识得以不断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发展并产生飞跃,由此人类文明不断前进。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因为没有文献,一切知识只能靠语言交流,虽然与有文字的民族经历了同样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文献”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录有知识的载体并不一定是文献,载体上记录有知识也不一定就是文献。判断文献的唯一依据是内容,而不是载体。只有记录状态的人类思维成果——知识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才称得上是文献,文献信息无论是记录在实体状态还是虚拟状态都是文献。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学”这一术语存在着两个悖论,悖论之一:定义。在定义“图书馆学”这一概念时,人们总避免不了地犯“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如“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进行文献信息交流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图书馆学是研究探讨图书馆处理知识载体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这些定义都重复了“图书馆”这一  相似文献   

13.
拙作《文献分类学术语辩析》在《图书情报知识》连载之后,一些同志希望我能就一些名词术语整理发表。现就自己的一孔之见陈述如下,以求教于同仁。由于这些名词术语与过去的一些教科书、专著、工具书等可能有些不同,故称之为“新释”。 1.文献分类学:是研究知识载体的区分和类聚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就其研究内容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献分类理论研究;二是文献分类方法研究;三是文献分类法(即分类工具)研究。 2.文献分类:是指按照文献所反映的知识属性及形式特征的异同,对文献进行区分和类聚的一种方法。这一定义包含有三层意思:一是提出了文献的本质属性:知识属性;二是指出了文献的非本质属性:形式特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抽象符号:文献产生的标志图书者,书籍与图画之总称谓也。我们今天所说的图书,除作为知识载体外,还有交流思想、供人阅读、传播久远的含义。但是在探讨图书起源的时候,却无法沿用这样的图书概念。在鸿蒙初开的远古年代里,在那些跨在文明门槛上的先民们的眼中,书籍、图画、档案、文书、信函、诏盟等,统统都是“书”,是一个无法区別的整体。有些概念的区分,如图书与档案,乃是文字记录产生以后很久的事情了。实际上,我们也无法将远古时代的图书与其它知识载体区分清楚。这里,我们只能借用一下“文献”的概念。文献者何?最具有权威性的定义有二家:“文  相似文献   

15.
论科技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高鲁山  郑进保 《编辑学报》1992,4(3):166-170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科技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是作者为指明自己的论据、数据的出处,或为提供读者参阅、查找而直接引用的文献,并列表置于文后,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论文作者和科技期刊的编辑重视参考文献的引用和著录。然而,仍有很多作者和编辑对参考文献的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大量科学论文所引文献的  相似文献   

16.
梅尔文·门彻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文中说:“特稿已经被证明是一个讲述故事的有用的写作工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钢说:“如何讲一个好故事及讲好一个故事,是对特稿的最高要求”;高小康在《人与故事》一书中,对故事有这样的定义:“一切故事都是人对自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具有内在的价值。图书馆活动则是通过“记录有信息和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文献)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何谓价值?从哲学范畴上说,它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特定关系。本文试从文献管理工作的实践,和由此引起的某些相关思考,探述文献及其价值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①此后,对“文献”一词的具体所指,虽经历代专家学者的几番界定,但不外乎指载于各种载体的一切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资料。时至今日,载体的范围不断扩大,文献的内容日益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民族、语言、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外事、科技、医学、民俗、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人类文化知识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具体到医学科技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私人通信、内部讲义及未发表的著作,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表。但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页的地脚②。一、参考文献是现代医学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对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历来很多,我国科技期刊大多执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③中的方法,即“顺序编码制”。例:①徐大基.中医药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思路探讨犤J犦.中医药研究,2002,18(5):58~60。之所以对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标注如此重视,是因为它的收录与著录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建平 《群文论苑》2001,(3):19-20,24
社区文化与都市文明在内涵和外延上是完全一致的。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首先可把“文化”与“文明”作些比较。对“文化”这一概念,早在1871年,文化学家E&;#183;B&;#183;泰勒在他的代表性著作《原始文化》第二卷中就下过定义,即“知识、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  相似文献   

20.
韦伯斯特的《新大学辞典》称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管理的专门人员”而情报学则是“关于人类知识之搜集、分类、存贮、检索和管理的一门理论与应用科学”。关于情报学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也就是我们巳知道的图书馆的作用。因而,上述几种说法在我们看来都是不尽恰当的。而把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结合在一起加以研究也许更好一些。波特在他1933年发表的《图书馆学引论》中曾经指出:“图书馆学的基础是借助于结构式(可感知)记录而存在的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播过程”。这个定义不但可以充分表达关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