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电脑》2007,(5):48-48
回忆一下,长这么大了和父母认真地谈过一次心吗?有没有给他们机会知道你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没有给自己机会让父母了解长大后的你?不敢?还是不会?QQ群里的同学们已经闹开了。  相似文献   

2.
部份学生为什么害怕作文?北京市第六中学吕世华老师在初三一些同学中作了次调查,请他们坦率地谈出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我们摘编了其中的部份意见。在您的学生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3.
伊一 《小学时代》2013,(Z2):52-54
漂浮在水面上看露天电影,这个想法听起来就很有创意吧?已经有人将这个很有创意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如此特别的影院究竟什么样?你想不想体验一下?  相似文献   

4.
提起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这些教育名人,那可都是重量级的人物。随手翻开他们写的文章、编写的书,就可以让我们徜徉在书海里几天几夜。当人们赞叹他们前卫的教育思想时,我曾经有一个想法,他们的神经细胞会不会比我们多一点,或者他们有与众不同的神经质组成?要不怎么那么聪慧,那么睿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经不认为他们的细胞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了,他们的日子那么有滋有味,上帝并没有多给他们时间啊……哦,我已经知道谜底了。因为有一种态度叫做享受。记得刚毕业时,我新接了一个班。开学初,要评选班干部,很多孩子都愿意当学习委员、体育委员…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初一学生,比较喜欢看一些像《女友》、《少男少女》之类的书刊,而我的父母却不允许我这样做,他们说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只有学好功课才是根本。我知道他们这是为我好,但他们这样做限制了我的思维,缩小了我的视野,使我觉得生活变得枯燥无味。我已经是大孩子了,我也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他们无权干涉我的生活。老师,您说面对这样的父母我该怎么办?难道看课外书一定会影响学习吗?———曹娟娟5月话题:看课外书一定会影响学习吗?  相似文献   

6.
高三,无论情愿与否都已经来临。刚刚步入高三的学生们感受到了怎样的家庭氛围?而家庭中的父母和其他家人有什么变化?相比高三之前的情况有没有感觉到不适应?高三生对父母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高三学生的真实想法吧。  相似文献   

7.
正亲爱的同学,当你看见别人手臂上的"三道杠"或"两道杠",当你看到这些人在履行职责时,是不是对他们产生过羡慕之感?也许你们以为他们很了不起,甚至觉得他们高高在上,但事实上,你们的这些想法是错误的。有时候,班干部连一名普通同学都不如,甚至会产生"罢官辞职"的想法。如果你认为我的说法不对,不合理,那下面就请听一名班干部的自述吧!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一直在班里担任班干部,现在已经五年了,对此,我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作为伴随他一起成长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他知道您每天在辛勤地忙碌些什么吗?对您的工作,他们了解多少?长大以后,他准备做什么呢?请让我们看看他们真实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强调要让幼儿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合作制作 沙雕,对于中班的孩了 ?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但同伴间相互 交流的方式为初步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一开始每个幼儿 都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制作不同的东西,经过相互交流想法之 后,大家很快确定了一个主题,达成了共识。当儿竜最有兴趣 时’并且在身心发展已经准备好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设置挑战’ 让幼儿思考他们是否充分描述了自己的想法。通过同伴之间 的交流’孩子之间相互学习,产生了更多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神行太保:哎呀呀,黄馨瑶说到大伙儿心里去了!大人们有没有考虑过,多站在我们小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呢?他们觉得能理解我们吗?太保好希望小记者们去采访采访,听听他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日记,是一种常见的练笔方式,也是一种常用的作业形式.为此,许多语文教师都钟爱它.但学生写日记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只要一碰到写日记,就愁眉苦脸、搜肠刮肚、无从下手.对于他们来说,写日记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担.面对这样的现状,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写日记呢?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2.
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采用有效的引导策略,才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逐步提高.什么是有效的课外阅读策略呢?下面谈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3.
未读<诗经>,已闻其名.当学生真的有一天面对<诗经>时,他们想得到些什么?我们又能帮助做些什么?何以引导他们走进这一文学世界,触摸这一中国文学的源头?现结合<关雎><蒹葭>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小读者,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郁兰侠是不是一位很有创造性的家长?请你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你的家长,看他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想法?来信告诉我们,好吗?  相似文献   

15.
易茗 《高中生》2013,(8):58-58
读心术虽然充满科幻色彩,但并非不可能。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便表示,他们已经找到一种读取人想法的方式,他们研发的一个电脑程序可以破译大脑活动并将其还原成词句。这项技术能够成为那些因中风或者退化性疾病导致语言功能受损患者的“救星”。不过,对于这项技术,更多的人还是产生担忧情绪,担心黑客入侵他们的大脑并窃取他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正你想知道孩子心中的画吗?你想知道孩子怎样评价同龄人的画吗?儿童画,应该要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我认为,在儿童画欣赏教学过程中,呵护童心,保护童趣,尊重孩子的想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说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不少儿童作品中,如果我们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根本无法体会他们的想法,也就读不懂他们的作品了。因此,我首先要了解孩子到底喜欢玩啥,不喜欢啥。  相似文献   

17.
吴庆华 《班主任》2020,(4):59-61
我们正处在“网红时代”,什么都能被冠以“网红”之名,就连老师也有被称为“网红老师”的,学生又怎能不受影响呢?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已经掌握的信息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已经成为他们思考、交往的一种方式。所以,学生想做“网红”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他们了解社会、向社会学习的一种方式。面对想做“网红”的学生,传统的说教早已苍白无力。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不要把网络与学生的成长对立起来,不要把“网红”视为洪水猛兽,更不能简单粗暴地扼杀学生想做“网红”的想法,而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适当参与,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帮助他们趋利避害,从中收获成长,这何尝不是一种对梦想的守护与引领呢?  相似文献   

18.
满18岁了吧?那么就一定能说,你已经真的成熟起来了吗?做一做下面的测试吧,也许你心里还是有些孩子气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在学习某科学知识之前,头脑里对此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已经有了先人为主的观念,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生的个人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这种看法和见解,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是孩子与同伴和成人交往的重要场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在与同伴交往时,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不懂得运用合适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对方,也不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想法。他们往往很想加入同伴的活动,却选择了错误的方法。那么,教师应如何帮助幼儿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共同生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