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传统桩基承载力低的问题,基于差异沉降控制优化设计桩基。分析桩基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桩基支承刚度设定误差高、桩基差异沉降大、桩基结构设计不合理,通过设定桩基支承刚度,控制桩基差异沉降,采用桩基塌孔承桩断裂结构,实现对桩基的优化设计。设计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桩基承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能够解决传统桩基承载力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建筑行业加强了对“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其中灌注桩桩端后注浆作为其中一项新技术,能减少桩基沉降,大幅度提高单桩的承载力,节约工程成本,缩短工期,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应用前景。如今工业建筑中有大量大型构筑物和大型设备,对地基承载力和基础沉降量要求较高,使得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技术得以大量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浅谈桩端后注浆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地下水位下降会增大土体的有效应力,使其发生固结沉降,桩基础受到的负摩阻力也随之增加,进而引发桩基显著附加沉降,严重时可能超过高速铁路墩台基础工后沉降控制要求。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短桩且主要以数值模拟为主,试验研究较少,对长桩的研究更不充分。本文旨在通过联合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开展深入分析,揭示地下水位下降对长桩基础的影响。创新点:1.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重现地下水位下降过程中不同长度桩基的力学响应;2.获得了桩-土相互作用及桩轴力计算参数β随水位下降的发展规律;3.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提出了考虑地下水位下降的桩基设计方法。方法:1.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和自主研发的水位控制系统研究地下水位下降对不同长度桩基的影响;2.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桩基沉降、轴力、摩阻力、群桩效应、参数β等随水位下降的发展规律;3.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地下水位下降对高速铁路桩基沉降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考虑地下水位下降的桩基设计方法。结论:1.地下水位下降会增大桩-土差异沉降,引起摩阻力增长,从而造成桩基下沉。2.桩中性点位置对水位下降不敏感;当水位下降幅值相同时,桩长越长,桩身轴力越大,但轴力增长比呈下降趋势。3.在列车荷载下水位下降不仅会因固结效应增加桩基沉降,还通过增加桩摩阻力改变桩基沉降发展模式。4.在列车循环荷载下,为使桩基沉降发展收敛,桩基承载力须增大60.9%以抵抗地下水位下降2 m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洛阳城东某高层住宅工程为例,采用冲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进行了试桩试验.结果表明:桩端后注浆对提高桩基竖向承载力的效果显著,且桩长越短提高的幅度越大;对于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层的桩,后注浆提高的桩端阻力对竖向极限承载力增幅贡献较大.从经济效益分析可知,后注浆技术能够节约成本、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采用后注浆技术,明显增强单桩竖向承载力事实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把后注浆技术引用到桩基工程中,采取对桩端及桩侧实施压力注浆措施,解决桩底沉渣和桩侧泥膜影响桩基承载力的问题,从而达到增强桩基承载力、缩短工期、减少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土中群桩分析变分原理,结合桩间土荷载传递法,建立了实用群桩沉降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对称桩承路堤结构分析.采用该计算方法,分析了刚性、半刚性竖向加固体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在等应变条件下,桩土模量比相对较低时(Rm<10),桩土应力比与桩土模量比相近;在桩土模量比较高时(Rm>10),桩身模量提高对复合地基应力集中的影响减弱.垫层刚度直接影响桩土模量增加对应力集中的作用效果.水泥搅拌桩有效桩长为15~20m,采用小于15 m桩长的经济效益和加固效率更加.  相似文献   

7.
在桩基工程界,目前普遍存在着超长桩和大直径桩极限承载力利用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空间变刚度的群桩设计新方法:改变“等桩长、等桩距、等桩径”的传统设计方法,给出新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以三峡库区某架空直立式码头为例,采用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的Monte Carlo法,对架空直立式码头桩基进行了灵敏度分析、散点图分析,并讨论了桩基在各种工况组合作用下的可靠指标.结果表明船舶撞击力对码头桩基的可靠度计算起着决定性作用,码头桩基可靠度指标基本满足规范要求,可靠指标计算方法和结果可为类似码头桩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砖混住宅楼桩基工程施工中的漏桩事故,在综合对比了补桩、加大基础底面积、树根桩等方案后,决定采用锚杆静压桩进行桩基托换处理,并对锚杆静压桩进行了设计计算,提出了施工和沉降观测要点。工程实践表明,此方法成本低,可靠度高,且基本不影响工期,已竣工两年,处理部位未发现异常,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林坚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3):111-113
钻孔灌注桩存在固有的工艺缺陷--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问题,始终是制约单桩承载力和质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建筑科学院地基研究所开发出桩底及桩侧后注浆技术,并且在桩基工程应用中取得成功.为解决温州铁道大厦桩底沉渣及桩侧泥皮问题,提高桩端承载力,我们公司在浙江城建设计院的支持下,与中国建筑科学院地基所进行合作,大胆采用了桩端后注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