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茂德 《江苏教育》2015,(11):15-18
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有一种力量弥散在校园中,这就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中最关键的就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这也是学校教育哲学。学校教育哲学回答了"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应该如何做",学校教育哲学的建设应该有古典的心态,有坚韧的坚持。基于学校的教育哲学,学校教育要关注核心课程与核心素养,要追求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艳梅 《江苏教育》2012,(26):45-47
学校特色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质与核心。在谋求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不能仅是"只见树木"式的师德要求和学科培训,而是要有"还见森林"式的全面建构,倡导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新型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就是教师的价值追求、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以及行为方式的统一体,直接决定着学校特色文化的结构与水平。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教师文化的内涵应当是完整的,它应包含观念系统、知识系统与伦理和心理人格系统几个主要方面,具体地讲,也就是应形成与学校特色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的  相似文献   

3.
学校特色建设其根本旨归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本质。学校特色建设理所当然地要高扬人性教育的旗帜,体现人性教育的特质。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我们要努力构建让学生生命律动的多彩特色课程,让课程真正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展示台"。  相似文献   

4.
丁雯 《辽宁教育》2021,(4):31-34
教育要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学校课程是最重要的"养料"。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在确定了"融教育"办学特色之后,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变革和特色发展的核心要素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学校遵循"让孩子们经历100个世界"的课程理念,构建"融+"课程体系,以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思路,用课程建设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来明确要求:"各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随着学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际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的"千校一面"的发展状况与办学模式很难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呼之欲出的教育个性化和办学特色化已经成为我们所追求的阳光教育的必然选择。由此,推进学校的特色建设,推出学校的品牌亮点,在寓乐寓教中寻求学校的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  相似文献   

6.
王浩 《教书育人》2012,(2):17-18
一、制订特色学校建设的规划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学校应当通过系统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深入挖掘学校资源,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确立学校特色目标,科学规划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一要深入分析学校现状。在规划制订过程中,首先要摸清自己的"家底"。分析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状,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明确特色学  相似文献   

7.
正学校要"办出特色",是近年来强调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一个思路。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在内涵上有许多一致的地方。内涵发展指向的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特色发展指向的也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但强调(或使用)内涵发展概念时,容易误解为"放弃"或"失  相似文献   

8.
"读式文化"是一种崇尚"读",尊重差异、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开放合作、和谐发展的文化,其核心价值取向是"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学校教育,让师生享受真实幸福的教育生活"。当前,创建学校特色文化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关于如何创建学校特色文化,争鸣的观点很多,不一一赘述。本文主要从实践的层面,谈谈对创建学校特色文化的几点思考:一、在发掘学校传统中,培植特色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并为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行为规  相似文献   

9.
在中小学校的培养规格上,以往的提法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理念的确立,现在更多的提法是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若此,则学校首先必须有特色,如果学校千校一面、同质化办学,都是一个模子烙出来的,又如何能够让学生有个性?学校要实现特色办学,打造特色文化,首要之举是要找准抓手,也就是统领学校一切工作的"魂"。有了这个"魂",学校教育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学校要"办出特色",是近年来强调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一个思路。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在内涵上有许多一致的地方。内涵发展指向的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特色发展指向的也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但强调(或使用)内涵发展概念时,容易误解为"放弃"或"失去"外面的支持和帮助(依赖);而强调(或使用)特色发展概念时,容易误解为短时间内搞  相似文献   

11.
学校只有办出特色,办出个性,才能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实小南湖校区立足校情,确立"传承行知思想,践行真爱教育,滋养幸福成长"的特色办学主题,并借助环境濡染、制度营造、课程设置、课堂改革、活动助推等路径开展创建工作,有效促进了学校的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昌华 《今日教育》2006,(1S):20-20
一、坚持全面发展,促进特色建设。全面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共性,特色建设促进学校发展的个性化。学校全面发展与学校特色建设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学校的特色建设必须建立在学校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而学校的特色建设又会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应加强科学教育、人文发展、心理健康、育德育能等方面的特色建设。这不仅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且会给学校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为学校实现办学理想,提高办学质量创设有利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姚小萍 《教书育人》2011,(11):54-55
校长的领导力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前提校长是学校发展的"领航人",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特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校长具有一些独特的领导力。一是自主规划学校特色发展的能力。校长的规划能力对学校特色发展的准确定位和发展层次具有决定性作用。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在发挥本校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李颖 《现代教育科学》2013,(2):20-21,174
一所优质学校的发展,大多经历成熟、特色、卓越三个重要阶段。将学校建设和成长过程中有价值导向的经验加以选择,构架生成,使之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并在其引领下确保学校工作整体升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发展必须在特色办学之路上找准定位,用特色改变学校的气质,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的"内涵式突围"。一、办学特色选择,以理念为引领什么是学校特色?古人云:"事物之独胜处曰特色",一所学校的整体办学思路或在各项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方面就是学校特色。它是一所学校发展进程的一个个性表现。在初创阶段,从显性层面上看,学校特色是指工作某一方面优于其它方面,也优于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更为宽广的时空背景。一些学校面对教育契机,从学校实际出发,进行教改实验,发展办学特色,增强了学校活力,提高了办学效益,走上了“特色”发展道路,这既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对这些学校创建特色的历程分析,有助于积累学校的办学经验,更有助于学校在自身发展中找准位置。由于学校特色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划定,这里初步归纳的学校特色形成的几种模式只是形成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稳定的几种。  相似文献   

16.
特色办学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发展追求,作为学校管理,要抓住办学特色展开实践活动,需要对特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拓宽特色视野,形成更多办学成长点,促进学校管理走上新台阶。书法教育、科技发明、发展银行、stem试点,让学校管理迎来快速发展契机,管理者要看到办学的优势条件,也要关注学校的发展潜力,将特色做到极致,才能打造教育品牌,塑造名校。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的时候,牡丹江市爱民区教育局就开始思索辖区内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同时也经历了去上海、北京、烟台等地参观、学习的过程,正是外出学习让局里的领导认识到,所谓的学校特色,是基于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别人的特色无法复制,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动力。黄石市广场路小学(以下简称“广小”)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力求抓住根本,以理念为核心,逐步彰显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9.
学校如何发展,学生如何培养,教师如何培育,这是校长面临的共同课题。在人人争创特色的大环境中,农村学校如何开辟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农村学校要学会“储值”,即立足当地实际,找准自身优势,全方位挖掘、储存发展潜能,如此才能让学校走上特色之路,学生成为特长之才,教师成为特色之师。  相似文献   

20.
学校特色文化是学校特有、师生共同认可的一套价值体系。我校在"合·团"特色文化建设时采取了一系列建设性措施,包括:扎根校情,使之有"根";有效渗透,使之向思想层面、制度层面、教学层面、活动层面等全面渗透。基于我校的实践,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在策略上应当注重这样几点,即学校特色文化的构建要结合校情;要尊重"人",切忌目中无人;要注重特色文化渗透的全面性和层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