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德法并举论     
在社会治理中,坚持德法并举,是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所决定的。德法并举是良好的社会治理的模式。坚持德法并举,不仅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的产生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四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从未单独而孤立地提出“以德治国”方略 ,而是将其作为“德法兼治”方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提出来的 ,因此也就不存在以德代法的问题。“法治”与“德治”是两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历史范畴。“法主德辅”是“德法兼治”及其法治本质的属性规定 ,明法分教是初级阶段“德法兼治”的现实规定 ;依法领导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司法独立”是“依法治国”的保障 ;官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关键 ,德政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德法共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显著特色。“德法共治”根植于中国传统礼法合治的治理实践,是对礼法合治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德法共治”形成于法治轨道上的德法合力:法治和德治在法治轨道上互动、互补、互融,共同发力并走向价值归一。“德法共治”作用于时代新人的培育进路:“思想道德和法治”课程应探索出以“德法共治”为内容的教学体系设计、引导大学生建构德法并存的行为模式、着力引领大学生开启德法并存的法治生活方式,为新时代治国理政输送德法兼备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以德治国”理论具有鲜明的思维特色,主要表现为:针对现实是其思维的切入点,德法兼治是其思维辩证性的集中体现,理论创新是其思维的新视。深入学习和理解“以德治国”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指把道德作为管理国家、调控社会的手段,来指导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创制、实施和执行。它的提出,是对历史上“德治”思想的总结与提升,并有其丰富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民主的道德性理论、政治社会化理论、治国方略理论和德法辩证关系等。当然,在实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营造舆论文化环境、加强道德教育和加强党的领导等。  相似文献   

6.
丁华 《重庆师专学报》2004,3(3):15-16,19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在与“人治”的搏斗中发展起来的,随后,它成为“德法”兼治的理论基础;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中心环节,引导具有不同层次道德水平的人们,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7.
历史视阈中的先秦"德刑之辩"及其现代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先秦时期,以周公“敬德保民”、孔子“德政”、孟子“民本”、荀子“隆礼重法”为代表的儒家德治理论和以管仲“法制”、子产“铸刑书”、商鞅“严刑峻法”、韩非子“重法轻德”为代表的法家法治理论相互辩诘。两学派在治国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上存在根本分歧,但在其“人治”本质上又是一致的。借鉴先秦“德刑之辩”的历史经验,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与西方法治的差距,我国推行法治任重道远,另一方面要坚持德法并举,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可以概括为刚健不息的理想信念、忠贞爱国的民族精神、尚合中庸的人生修养、崇仁尚礼的伦理道德、德法并辅的治理思维,其鲜明的"以文化人"特质与"思想修养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目标具有密切的契合性。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基础"课内容设计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切适性,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有必要挖掘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以加深其理论深度,增强历史厚重感与现实丰富性,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基因历时态转化发展与"基础课"共时态教学优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并将之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内容。从党的领导到党的全面领导,这不是简单的话语转换,而是基于党对自身建设历史经验作出的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具有牢固的思想基础、深厚的历史基础、坚实的现实基础,是党的建设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兼容性和互补性,决定了德法兼治,是治国方略的最佳选择.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自觉地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坚持德法并重、德法兼治的方针.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复合地基技术的发展概况,着重论述了一些相关的概念,如复合地基、地基处理、复合桩基、按沉降控制设计的疏桩桩基等。通过受力机理的分析,阐明了设置褥垫层与否及桩与基础连接与否并不是复合地基的必要条件,并提出了今后复合地基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公募基金会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企业、社会和个人社会责任感增强,给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发展呈“井喷”之势。非公募基金会募捐渠道狭小,对地区经济依赖性强,使东西部地区的非公募基金会发展不平衡;且非公募基金会较公募基金会专业化程度低,信息不透明,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公益需求。非公募基金会改革应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完善内容治理和信息公开制度,从而提高基金的社会公信力;提高专业化运作,改变保守求稳的理财观念,实现基金的增值。  相似文献   

13.
基金会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基金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不仅为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也推动了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本文以时间为序对基金会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两个出发点,也是其根本点。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从深层次上抓住这两个出发点和根本点,才能为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和运用这一理论提供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析了传统精英意识的构成要素,指出传统精英意识建立的基础在于三点:对自身的自信自豪、伦理正义感和理想主义情怀,并尝试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它在历史上兴盛的文化基础以及在当前由于基础动摇所导致的式微。  相似文献   

16.
法律文化同构性的产生具有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基础,这种社会基础集中体现在以全球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代表的物质基础,以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诉求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基础,以法律文明运动的统一性趋向为代表的法律事实基础,正是如此丰厚的社会基础才孕育出法律文化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17.
The platform with bucket foundations can penetrate and migrate by underpressure/positive pressure technique caused by pumping water out/in the bucket.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bucket foundations cannot be clearly observed and effectively controlled due to the special nature of sea environment. By using an advanced simulation development tool of Multigen Creator, the visual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program for the platform with bucket foundations was developed to set up the virtual reality system with interaction control and observation in every view angle based on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technology of Vega platform.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by simulating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for the platform with four bucket foundations.  相似文献   

18.
雷晓  张根勇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26-27,32
“法治”观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有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人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体验以及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塑造“法治”经济。经济发展的规律,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同时也呼唤着政治民主,进而产生对“法治行政”,对建立“法治国家”的“需求”。此外,自然法思想的确立、文化大众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和谐理念的提出也都为法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教师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所生活的团体及其文化是教师文化的主要根基,主要包括学校文化、年级组文化和科组文化,统称"单位文化"。"单位文化"孕育了教师文化,单位文化的重建则是教师及其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自国际法诞生以来,人类社会开始了趋向国际法治的漫长历程。国际法治要求各国善意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尊重他国领土和主权,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上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和其他二战胜利国共同倡导和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普遍性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奠定了推进国际法发展和国际法治构建的组织基础。美国在多方面曾经对国际法和国际法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其国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又在一些领域成为国际法和国际法治的破坏者。本文试图从宏观的、历史的、辩证的角度概览、总结和考量美国对国际法和国际法治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