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柏坡精神作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许多年来一直成为各界研究探讨的热点之一。有人把西柏坡精神概括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实事求是、立国兴邦的创业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自律精神。也有人认为,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两个务必”;其基本内容是拼搏(敢于斗争,善于胜利)、创新(实事求是,敢于创造)、团结(同舟共济,军民一致)、自律(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我认为西柏坡精神还可以进一步简练概括为:两个善于和两个务必。“两个善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它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相似文献   

2.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具体体现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自强不息的精神;居安思危、处兴思亡的辩证理性精神;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进取精神;同舟共济、精诚团结的民主协商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创新精神等五方面,而每一方面都体现了革命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但西柏坡精神并不局限于此,在更宽广的意义上,它还包括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两个务必”思想,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升华和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大西柏坡文化精髓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4.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创举,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坚持与党中央的高度统一;坚持“两个务必”。  相似文献   

5.
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重要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安建萍  刘佳 《保定师专学报》2003,16(3):21-23,28
西柏坡精神集中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和“两个务必”的精神;西柏坡精神对解决我党本世纪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两个务必”体现了毛泽东一贯的建党思想,无论井冈山革命时期,还是延安革命时期,毛泽东始终要求我党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因此,党领导的革命才一步步走向胜利。“两个务必”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历史性总结,更是在党的任务发生历史性转折时期,毛泽东对全党提出的告诫和要求。毛泽东是实践“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的模范。  相似文献   

8.
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就要深刻领会蕴含在西柏坡精神内部的价值取向、实质和核心。西柏坡精神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以人民利益为重”;其实质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其精髓和核心是居安思危、艰苦奋斗。“两个务必”构成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贯穿西柏坡精神的主题和灵魂。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大学生乃国家民族前途所系,应该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养成教育以及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精神是在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凝聚着共产党人的智慧,是新时代思政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其内涵体现在两个敢于、两个一切、两个善于、两个务必的伟大革命精神中。西柏坡精神融入思政课具有必要性,从目标结果来看,弘扬西柏坡精神等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目标一致;从传承和发扬的途径看,思政课是传承发扬西柏坡精神的主渠道、主阵地;从思政课学科发展看,西柏坡精神等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思政课在新时代内容拓展、方法创新、效果提升的重要教育资源。拓宽西柏坡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需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历史逻辑,通过用故事讲,把西柏坡精神讲深;遵从理论逻辑,通过用数字讲,把西柏坡精神讲透;坚持实践逻辑,通过用现实讲,把西柏坡精神讲活。通过把西柏坡精神讲深、讲透、讲活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应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在全体社会成员中积极倡导西柏坡精神,让西柏坡精神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柏坡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内涵丰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是强化宗旨意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障;“严明纪律,团结统一”的西柏坡精神,是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推进科学发展的组织保证;“抓住机遇,敢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是加快科学发展、完成崇高使命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3.
党内和谐实质上是党内民主状况的良好反映,其表现为思想和谐、制度和谐、组织和谐、作风和谐等诸多方面。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内最和谐的历史时期之一。西柏坡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与党内和谐密不可分,党内思想和谐统一是铸就西柏坡精神大厦的基础,党内组织和谐一致是铸就西柏坡精冲大厦的支柱,党内作风和谐是铸就西柏坡精神大厦的灵魂。从党内和谐的角度总结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对于发展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历史启迪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七大上提出的“四个一定要”是对全党在风云变幻的世情国情中,化解各种风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具体要求,是新的历史时期对西柏坡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柏坡精神是我党在中国革命大转折时期所培育和形成的一种精神风尚。西柏坡精神,内容丰富,不仅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行动指南。新时期,弘扬西柏坡精神,对于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柏坡精神是历史和现实双重价值意蕴的结合。发掘这一精神在新时期的重要意义,充实和弘扬这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庄严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文化高速公路"旨在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发现代旅游资源,实现文化站点的连接和站点文化的高速传播,探索开放大学背景下文化建设模式。研究从学术层面和教学层面切入,挖掘西柏坡至北京沿线的历史文化,力图还原历史。学术层面旨在挖掘西柏坡及沿途红色资源的学术价值,提升学术品位。教学层面重在普及红色知识,传承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结合当年中共中央的实际行程设计选取"西柏坡—北京"路线图,途经五处红色基地,组织多种学习活动。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同时开展社会调查,注重搜集口述史料、组织图片展等。在方案实施中,充分发挥电大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虚拟路线图",以提高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的广度与时效。  相似文献   

18.
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深刻理解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创新校园文化主题;提高学生精神境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强化挫折教育,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升教师优良师德,培养学生优良学风;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  相似文献   

19.
艰苦奋斗是西柏坡精神的重要内涵,它不仅是我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全社会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节约型校园,转变观念是前提,制度建设是保证,节水、节电、节约办公是重点,技术创新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完成了两次"赶考":制度更替与体制转换。当前,"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则是一次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全民福祉的新"赶考"。在这条新的"赶考"路上,西柏坡精神无疑仍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石家庄作为西柏坡精神的发源地,更需将西柏坡精神内化为省会特有的城市精神,在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赶考"路上再谱华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