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联系书法教学中学生写字能力较差的实际,围绕培养书法审美能力这一问题展开分析、论述,阐明了书法审美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书写能力、书法水平所起的决定作用,并提出了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宝 《学周刊C版》2019,(9):145-145
本文通过对小学毛笔书法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小学毛笔书法教学现状、小学毛笔书法教学中的审美要素、小学毛笔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以提升小学毛笔书法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鉴于当下书法教学中对于学生书法审美能力培养的欠缺,书法教师应结合现有的理论指向,通过夯实学生的书法知识基础,以及过程性培养,再到多层次的提升,以期使得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有法可循,逐渐培养起自己的审美方法和观念,使之成为一个心灵温润、品格高雅的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书法教学的审美内涵进行剖析,然后讨论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书法审美的主客观因素,进而分析如何进行书法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书法的审美能力作为美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鉴赏作品提升感知力,多样化的书法教学培育想象力,赏析训练提高理解力,创作书法作品培养表现力,从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受书法文化的艺术魅力,不断创作优秀的书法作品,以此传承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大学书法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书法技能的训练,还应包括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书法中的审美教育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书法作品的欣赏、具体实践,来陶冶、塑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四大瑰宝"之一,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和文化。在小学高年级教育中,开展书法课堂教育既能提高学生写字能力和水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书法课是培养传授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小学高年级书法课堂教学策略做出有效性实践探索,希望提供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书法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在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实施。结构教学覆盖书法教学的整个过程,以此为切入点能最大限度地落实美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沈滢兴 《成才之路》2024,(11):73-76
书法艺术以其线条美、字形美、墨色美、布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素养以及审美判断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实践与欣赏的结合,同时开展个性化教学,进行创意引导,实施多样化评价方式。文章在分析书法教育中的审美要素、加强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究相应策略,以此发挥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积极作用,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正>书法本身极具美的因素。它蕴含着点画质地美、线条姿态美、字形组合美、章法布白美、神采气韵美、节奏律动美、形式丰富美、风格独特美。可以说,书法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审美。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学生汉字书写实用能力的培养,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的书法教师教的仅仅是写字的技巧——只重视了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规范,而忽略了对学生书法审美能力的培养。浙江大学的陈  相似文献   

11.
郭红霞 《快乐阅读》2013,(11):125-125
书法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从创造力、想象力、审美情感及审美兴趣等方面培养和提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74):142-144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塑造创新型的思维,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体审美观,让学生了解到语文课本中包含的文化知识等,这种教学方法是依照教育部门对现代化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标准之后才开始实行的。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书法是语文学科中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加强对学生书法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有助于学生提升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文学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基于美术的核心素养创新书法的教学策略,从多个方面寻找有利于培养学生书法能力的有效措施,并通过全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来改变学生对书法教学的观念,通过创新来丰富教学内容,采用风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喜爱书法教学,形成更优质的书法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3.
古代书法的审美理论从"工"到"拙"的演变经历了一定时期,也深刻影响了现代书法中的审美,致使现代书法中对"工"与"拙"形成了一些误区.认真分析这些误区形成的原因,有利于正确认识现代书法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艺瑰宝。中学书法教学以传授书法基本理论、培养训练学生基本技能为主要任务,同时书法教学又是艺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蕴涵着美育因素。中学书法教学过程应有意识地挖掘美育因素,渗透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书法教育不单单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书法的审美功能贯穿始终。在多年书法教学中总结了四点作为书法教学的主线:一、在知识的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二、在技能的训练中审美功能贯穿始终;三、在作品欣赏过程中审美得到提高;四、在创作过程中审美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一、在书法知识的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所谓书法知识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对象、历史、美学等一系列理论。它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更为重要的是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领略书法艺…  相似文献   

16.
幼儿书法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形式与途径,目前在开展过程中由于教育目标的模糊,出现了过于功利化以及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从幼儿书法教育的价值出发,立足于幼儿书法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幼儿书法教育应以激发与培养幼儿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表现力和创造性,同时渗透品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为目标,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书法教育不单单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书法的审美功能贯穿始终。在多年书法教学中总结了四点作为书法教学的主线:一、在知识的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二、在技能的训练中审美功能贯穿始终;三、在作品欣赏过程中审美得到提高;四、在创作过程中审美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对书法特长生的培养,是掌握一般技法、艺术欣赏、陶冶情操基础上的全方位的书法教育,对于学习者强调的不但是一种书法技法,审美能力的提高,更是一种艺术观的确立,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奋斗与登攀的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了解书法历史、汉字字体源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和书写能力十分必要.书法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书法文化意识的熏陶,多种方式激发兴趣,重视课堂练习和及时反馈这四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让书法浸润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书法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书法能力.  相似文献   

20.
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书法教学观念守旧,方式陈腐,收效甚微。书法教学应在感性与理性交融中进行,从而达成最佳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