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玉良作为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的东方第一人,其绘画成就可谓不言而喻。本文则主要就其油画造诣对现代绘画艺术、中国艺术观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以加深对其人其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傅抱石是推动中国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转型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以研究绘画史起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山水画作品,其中的《江山如此多娇》更令他享誉全国。他将绘画学术与绘画技术有机融合,开创了现代绘画研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李欣  纪春明 《兰台世界》2013,(24):150-151
石涛的绘画在艺术上注重生活的感受,强调情感的抒发,并创作出豪放、独具风采的画风,他吸收众绘画大家之精髓,并敢于突破陈法。同时,其绘画艺术还包含浓厚的美学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郎世宁绘画的"中西合璧"是在特殊背景下产生的,是出于传教目的面对中国传统审美观的一种妥协。他的创作虽然不乏精致的作品,但多数是生硬结合、充满匠气。他的绘画经历对于我们现在的美术创作仍然值得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彦涵是我国当代版画家,在新兴木刻艺术方面大有贡献。他生于1916年7月,江苏连云港人。1935年进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1938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木刻创作,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至1948年,先后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华北大学美术系教师。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摄影的构成中,自然风光摄影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这与中国传统美学,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国画的山水和花鸟绘画传统有着根深蒂固的关联。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衍生了中国的风光摄影。所以,在我们创作拍摄风光摄影作品时,就要依据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和观念,从研究中国绘画人手,去破解风光摄影的灵魂——“意境”。  相似文献   

7.
董运生 《大观周刊》2011,(17):49-49,2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和绘画可谓是两朵奇葩,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无论是英起源、创作方面,还是在追求和技法、借鉴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积淀、丰富的自然景观、迥异的风土人情,为油画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资源。随着人们保护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意识提高,绘画本土化和民族化的需要强烈,也为民俗题材油画创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当今出现了许多的油画创作者去表现黄土高原这一题材,黄土高原的文化得到了很大的传播。本文正是通过探索和实践,来拓展发扬民俗题材油画的表现风格,并引发油画题材内容对绘画语言表达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盛磊  闫郢 《兰台世界》2014,(12):58-59
恽寿平的没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在绘画中继承了北宋没骨画的精神理念,并在元明以来写意没骨画的创作手法影响下,将写生和写意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没骨画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研究《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J2绘画类目设置的基础上,对绘画理论、绘画技法、绘画作品等类目设置提出了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11.
杨万青 《大观周刊》2012,(8):147-147
90年代以来,现代国画水墨绘画来势汹涌,其特点除强调笔墨结构,符号形态,和绘画程式以外,还更多的关注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在作品中反映的个人精神和’体验,对于欣赏作品的人而言,强烈的视觉冲击,颠覆性的笔墨形态,夸张的语言结构,或激进或尖锐的绘画精神理念,都使得现代水墨绘画面临着“中国画不能全盘视觉化”“应该给中国画一个独立发展的空间”的善意劝慰和“西方现代艺术的简单移植”“西方殖民文化的产物”的指责。  相似文献   

12.
恽寿平的没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在绘画中继承了北宋没骨画的精神理念,并在元明以来写意没骨画的创作手法影响下,将写生和写意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没骨画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3.
梁馨予 《大观周刊》2010,(45):48-48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刘南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他的作品贴近生活。灵感源源不断。数十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至今势头依然健旺。  相似文献   

14.
尹斐斐 《大观周刊》2011,(33):95-95
现实主义一直在绘画史上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无论是国内国外,都造就了一批十分杰出的艺术家。本文通过对西方画家米勒和中国画家罗中立的代表作品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他们作品中的农民形象的表现,全面分析他们创作的风格特点,通过对他们的对比分析,让我们对现实主义绘画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15.
明宣宗对绘画的爱好和提倡,他对画院的管理,他和院画家的融洽关系,使当时的画院创作相当活跃。尤其反映宣宗审美特点的南宋马夏画风,在画院中盛行。所以,宣宗的绘画艺术对研究古代宫廷绘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曼  潘懿萱 《大观周刊》2011,(29):94-94,96
李可染作为20世纪的山水画大师,毕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改革。他以写生为基础,在多次的写生之后,作品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面貌。特别是桂林之行的写生,对他绘画风格的成熟起了一重要的影响,使他的作品更加生动、丰富和完整。无论是在构图上还是在绘画语言上,都突破于前人传统山水画的程式。桂林山水不仅构成了他山水画风格的主要来源,还成为他之后创作的重要题材。桂林之行之后李可染的创作表明他的绘画风格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相似文献   

17.
绘画发展的历史实质上也应该是绘画工具材料的发展历史.新的绘画艺术及视觉效果的全面推进必是在技法革新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技法革新又必然是由于出现了以往更先进的新型材料才能进行.研究中西绘画材料差异与演变不仅有助于完善美术史的研究,而且有利于掌握绘画材料技法的演变规律从而更容易探索出新材料技法开创绘画新风格,对绘画创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由中古转化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构建我国绘画的独特符号体系方面,还有助于完善我国绘画的审美规范。此外对于丰富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等也特别有益,这些对我国现在的影响也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9.
程三娃 《大观周刊》2012,(4):146-146
文章从个人绘画创作与认识心得作引,进一步道出了当今绘画变得越来越杂乱无序,似是而非的现状。通过正反举例,笔者认为艺术家应更多的回到自身本位,把画画的心态摆正,不为惊人,不为鸣世,只为表达自己个体的内心悲欢与精神诉求,远功利,近自然的艺术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20.
南亚丽 《兰台世界》2013,(11):153-154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由中古转化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构建我国绘画的独特符号体系方面,还有助于完善我国绘画的审美规范.此外对于丰富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等也特别有益,这些对我国现在的影响也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