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韦公远 《早期教育》2000,(10):11-11
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一生下来就瘦弱多病,连吃奶都十分艰难。当别人对这个小生命失去了希望时,诺贝尔的母亲阿尔塞尔却坚信:一定能养活这个孩子。她成功了——爱,挽救了一个伟大的生命!阿尔塞尔出生于瑞典南部一个勤劳的农民家庭,她性格开朗,乐观自信,精力旺盛,并富有智慧和幽默感。这一切——特别是乐观自信,对诺贝尔影响极大。1873年,诺贝尔的父亲为生活所迫,只身远离家乡,到异地他乡艰苦创业。  相似文献   

2.
    
《家长》2004,(1)
如果世间还有真爱,那属于母爱。母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我可以从最平凡的生活中体验出母爱的伟大。是母亲给了我生命,让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是母亲扶着我走出第一步,是母亲教我说第一句话、识第一个字,而我生命中的第一次成功,又有哪个不是母亲的功劳呢?母亲是一位极普通的中年妇女,可是她却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她对我付出的、对父亲付出的、对这个家付出的早已超过了对她自己。生活的不富裕,使母亲不像别人那样穿高档的衣服、鞋子或是戴着首饰,也没有吃过普通的汉堡包,因为她总是说:“省点儿吧,将来你还要上学呢!”生活的辛劳、岁月…  相似文献   

3.
<正>看了莫言在诺贝尔奖颁奖晚会上的发言,我感受到莫言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莫言更是幸福的,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莫言的成功,与他母亲的教育息息相关,因为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可现实的家庭教育状况真的让人担忧:有几个孩子  相似文献   

4.
我的妈妈     
有一个人,她无私地给了我生命;有一个人,她无条件地向我倾注爱;有一个人,她永远地包容着我。这个人就是我的母亲,一个生了我,养育我,爱着我十二年的伟大的母亲。  相似文献   

5.
走下神坛的母亲——论张爱玲对传统母亲形象的颠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母亲的书写大多是从审美的角度,歌颂她的伟大、无私和圣洁,使得母亲成为一种概念化、模式化的单面形象。张爱玲以她对生活的客观认识和体验,对传统的母亲形象予以颠覆,她消解了母亲创造生命的伟大性,并对母亲作为儿女的精神家园的期待给予无情摧毁;最后母亲神圣、纯洁的象征意义也被彻底解构,从而还原了母亲作为人和女人的本来面目,多角度地折射出母亲自私、卑怯、扭曲的另一种真相。  相似文献   

6.
1833年10月21日,一个男孩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家庭降生。这个男孩日后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商人以及诺贝尔奖的创立人。他的父亲是艾马纽·诺贝尔,母亲是安德瑞特·阿尔塞尔·诺贝尔,他们为儿子取名阿尔弗雷德。艾马纽·诺贝尔是一位工程师和发明家。他修建桥梁和房屋,并试验各种岩体爆破的方法。阿尔弗雷德出生的那一年,父亲的企业因遭受损  相似文献   

7.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赐予我们生命,让我们感受亲情的美好;她给予我们关怀,让我们享受生活的快乐;她教导我们,让我们  相似文献   

8.
与你同行     
皮奥林 《高中生》2009,(19):12-12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不断有人离开和进入,正如生命中不断有得到和失去。但是,无论生命之途多么坎坷,她都坚定地告诉我:这一路,我与你同行!她,就是母亲,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母亲  相似文献   

9.
爱,这个令人陶醉的字眼,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她有着深刻的内涵,她赋予生命和万物以魅力。爱有许多种,母爱是最崇高、最伟大的一种爱。然而,母爱的真正伟大之处似乎并不在于母亲对婴儿的爱,而在于对成长中的孩子的爱。伦敦大学心理学家多萝西·埃诺博士,在谈到那些渴望成功并已经取得成功的人  相似文献   

10.
真爱     
上天安排我来到人世间,又安排我来到这个家庭.她在我的眼里不是一个伟大的母亲。而他也不是一个威严四射的父亲。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情怀     
说起母亲,每个人心中都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是家的感受……而母爱又是多么博大。我认为,一个女人在孕育另一个新的生命时是最伟大的,她们要承担很大重量,承受巨大的痛苦,抵抗临产时的畏惧,当她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时,她会倾注她所有的爱让孩子幸福。在重庆,有这么一位母亲:她十七岁时高位截瘫,本来是不可能怀孕的,但上天怜悯她,她开始孕育小生命了。但她毕竟与别人不同,她得剖腹将孩子取出,否则孩子会夭折,但假如她剖腹,也可能她与孩子只能存活一个。这时她毅然选择留下孩子,她说,她是多么希望亲手带大孩子,但她也许没这个机会。所以她每…  相似文献   

12.
正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给予了子女无私的爱。五月,阳光灿烂,暖风拂面,在这亲情融融的季节里,2014年的母亲节如约而至,为了让我们小三班的孩子们从小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和无私,体验到母亲的辛苦以及对孩子全身心的爱,从小在心里点燃热爱与奉献的火花,学会感谢母亲、感激生命、感恩生活,我们琥珀一幼小三班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  相似文献   

13.
两位母亲     
我有两位母亲,两位同样崇高而伟大的母亲,生母和后妈。然而,高考的一份档案表上只允许填一个。我必须选择,这是令人痛苦的。我不能放弃生母,她是我的生母,是她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做人的权利。而我,是她生命的延续。虽然她和爸爸离婚了,我跟着爸爸生活,但我经常去她那里小住一段日子,她自然也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虽然她没有生活来源,仅靠不定期地做些小生  相似文献   

14.
尹慧英 《辅导员》2011,(29):14-17
"悦读"例文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叶永烈研究炸药十分危险,因为炸药的脾气十分暴烈,研究者稍不留意,它就可能爆炸。有一个人却不怕这些,这个人就是诺贝尔。诺贝尔1833年生于瑞典,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博物学家。在父母的影响下,青少年时代的诺贝尔就醉心于发明创造。他曾到法  相似文献   

15.
鲁瑞——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她养育了成为现代著名作家的鲁迅,同时也以她母性巨大的力量决定了鲁迅大半生婚姻的不幸。1906年,正当鲁迅受“画片”刺激准备“弃医从文”时,母亲鲁瑞却连下几道“金牌”,召他回故里结婚。鲁迅爱慈祥伟大的母亲,母亲更爱早熟并谙于世事的长子。当她听谣传长子在日本私定“终身大事”,并且已带着妻、子在神田散步,“乐不思蜀”时,她着了急。因为丈夫早已过世,儿子的婚姻大事应由她来决定,天经地义,自古如此,她不能放弃这一“神圣”的权利。而鲁迅也深知母亲怕“看不见自己儿子”的内心痛苦,因为她在丧夫后,靠对儿子的希冀、期盼为精神支柱,艰难地支撑着早已困顿的家庭,并在世人白眼的凄惨境况下,挣扎着供三个儿子读书。如今长子已成人,她多么希望他能回到自己身边,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以减轻她多年含辛茹苦的负重。  相似文献   

16.
我什么都不在乎长大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在我认识到这个的时候,刚满16岁。我生活在一个半理想的家庭,从来不缺钱,父亲拥有一家贸易公司,规模不大,却年年赢利,市场对他慷慨,他对我也慷慨;母亲拥有自己的事业,她独立、精明、有主见,是标准的现代女性,放在生意上  相似文献   

17.
《卖火柴的小女孩》……“每一颗星星,都代表了一个人,当一个人死后,那颗代表他的星星就成了流星划过天空,消失在夜幕里……”——题记小时候,我是那么调皮、活泼、乐观,整天嘻嘻哈哈的,从来不知忧愁为何物。安徒生笔下的女孩,是那么的善良美丽,可她却像一颗流星一样滑过夜空。慢慢地,我变得多愁善感,认为一个人的生命在这个世界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对于别人完全是可有可无的,我也并不明白人为什么活着。有一次,我突发感触地对母亲说:“妈,人活着有什么意思?人生数十载,庸庸碌碌,可我们为什么还要活呢?如果我是居里夫人,是诺贝尔,是爱迪生,…  相似文献   

18.
一个孩子,在学校时的功课差极了,老师说他智力有问题,看上去,孩子的确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个人坐在屋前的花园里看着花草、小虫很长时间,他的父亲教训他:“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操心,将来会有辱你自己,也会有辱你的整个家庭。”他的姐妹也看不起这个学习成绩平平、行为怪异的兄弟。他在家庭中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但是他的母亲怜悯他,她想如果孩子没有那些乐趣,不知道他的生活还会有什么色彩。她对丈夫说:“你这样对他很不公平,让他慢慢学会改变吧。”丈夫说:“你这是怜悯,不是教育,你会毁了他的一生。”但他却固执已见。…  相似文献   

19.
一位同学的母亲患了肝癌,死神很快夺去了他母亲的生命。这位同学父母离异,父亲对他很冷漠。7岁开始,他就和母亲相依为命地生活。这个打击对他过于沉重了,母亲的丧事之后,他留下一纸遗嘱:“我承受不了这个打击,我去陪伴妈妈了。”  相似文献   

20.
正扎克是布鲁斯弟弟的孩子,出生在以色列。三岁的时候,全家搬回美国,临出发的时候,扎克的母亲突然变卦,拒绝回美国,她扔下了丈夫和三个孩子,一个人留在了以色列。这个决定给两个家庭带来伤害。随着孩子长大,伤害逐渐显现出来。回美国之后,扎克的父亲一个人无法照顾四个孩子,于是决定和哥哥布鲁斯一家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交给嫂子萨利负责。生命的神奇——厌学生扎克扎克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可是表现也最糟糕。不仅不做作业,还经常逃课。学校管理很严格,把他编入了学校的特殊班级,实施特殊管理。别的孩子有选修课,这个班没有。别的孩子放学之后就回家了,这个班的孩子得留下来,把家庭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