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熹和陆九渊各自都分别建立了哲学思想体系。在哲学本体论上,以天理为本,这是朱陆双方的共同点。但是,朱熹以心外之理为最高本体,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而陆九渊则认为天地万物之理在我心中,强调以心为本体,心即是宇宙本原。在哲学方法论上,陆九渊以尊德性为宗,即“先立乎其大者”为宗旨,提倡简易工夫。而朱熹却是尊德性与道问学二者兼顾,同时并进。朱熹为学主格物穷理,陆九渊重发明本心。朱陆方法论上的认识差异,是由于他们哲学本体论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
陆九渊“心学”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历史命运(续)顾春(三)教育方法论的基本特质在教育方法论上,陆九渊将“以尊德性御道问学”作为其教育方法论的根本宗旨。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问题,是朱陆之争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朱熹认为,尊德性与道问学应并行不废,但又偏重于...  相似文献   

3.
关于陆九渊心学中"格物论"与"本心论"之间的关系,流行的见解认为,与朱熹"格物"向外寻求"物理"的方式不同,陆九渊的"格物"乃是向内"格心","格物"实质上是"格心"。这种化"格物"为"格心"的流行诠释模式虽然易于凸显陆九渊心学与朱熹理学在"格物"问题上的区别,但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缺憾:它不仅可能破坏作为"格物"说思想源头的《大学》中"八条目"的内在融贯性,而且在陆九渊的言论中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文本学依据。陆九渊的"格物论"应该置于一种"为学之道内外贯通"的理路上来把握:"发明本心"是向内,是为学的根本;"格物"是向外,是对"本心"的涵养和扩充,是为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从广义上来讲,王阳明"以心说理"的工夫仍然没有跳出理学的论域,但在具体的路径、内涵上他的"心即理"命题却有效地化解了程朱理学与陆九渊心学的内在矛盾,其心学成功地解决了儒家内圣与外王的紧张关系.本文拟从王阳明"心即理"命题的内涵入手,从内在逻辑上比较其与程朱理学以及与陆九渊心学的异同,并指出王阳明"心即理"命题的两重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康有为的视界中,朱熹、陆九渊的思想泾渭分明,学术地位相差悬殊。在讲“宋明学”时,康有为讲到了朱熹和陆九渊以及朱陆之争,并对两人的思想予以比较。康有为对朱熹与陆九渊的比较和评价秉持孔教立场,奠基于对宋明理学的整体审视之上,既呈现出康有为与同时代人迥异其趣的朱陆观,又提供了解读朱陆关系的另一种样式。  相似文献   

6.
陆九渊晚年所作的《荆国王文公祠堂记》,评述了北宋的熙宁变法以及王安石的学术失误之处.此文高度肯定王安石的人品操守和政治理想,但指出王安石拘泥于外在法度的做法是不明政治之本原,重末而轻本,从而导致了熙宁变法的失败.陆九渊关于王安石学术的评论与朱熹不同,这一差异反映出朱陆二人在学术思想上的根本分歧,由此也构成了朱陆之争的重要环节.《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中所反映的“心学政治观”,代表了陆九渊晚年思想的成熟境界.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7,(5):65-70
吴澄的学统与师承对其"和会朱陆"学术思想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其"和会朱陆"旨在解决朱熹、陆九渊末学之流弊。同时,在民族、国家遭受巨大历史变故之时,吴澄等儒者通过"和会朱陆",阐发儒学之精蕴,为保存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儒学道统尽心竭力,表现了士人所应该具有的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和担当意识。吴澄"和会朱陆"学术特征体现出元代儒学家们综合宋代诸儒的思想,也为后学理解宋明理学发展的理路、内在张力及历史嬗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陆九渊集》的分析讨论,可从学理层面上厘清陆九渊"易简"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结合对发明本心、优游读书与六经注我诸命题的阐释,可揭示"易简"教学法的涵义:强调随机启悟,教导受教育者自己向内心去体认"本心",以端正做人的动机,从而认知外在的道德规范而有所得;要求教育者主动宣讲教化,论事析理,以情动人,鞭策鼓励受教育者明辨义利,立定志向。在读书理论上,陆九渊主张平淡简易、优游厌饫;在治学立场上陆九渊则主张学者应善于利用儒家经书里的思想智慧,以张扬自己当下的生命意义。"易简"教学法是陆九渊心学教育区别于朱熹理学教育的一大标识,对中国教育史上宋明心学教育学派的产生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9.
陆九渊是南宋江西金溪人,是中国哲学天空中一颗和理学家朱熹互相辉映的明亮的星。同时陆九渊又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充分表现了一代心学大师的思想风采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0.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号象山,江西金溪县青田村人,1172年登进士第,官至荆门军(今湖北当阳)知军。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心学家。与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齐名。陆九渊的心学思想经过明代中期王阳明的发展,成为“陆王心学”,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陆九渊“心学”的当代价值为视点,作出自己的概括和论述。陆九渊“心学”内容深广,不仅对我国中世纪的历史发展产生过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多方面的借鉴价值和意义,主要是:道德建设论价值;教育思想论价值;心能开发论价值;学术独创论价值;环境保护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南宋时代的朱熹、陆九渊分别是道学中理学和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由于他们哲学观点存在根本性的不同,导致二人的思想在诸多方面存在分歧,因此产生了影响久远的朱陆之争。朱熹、陆九渊二人在读书方法上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二人在读书方法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江西陆学创始人三陆子的思想气象不尽相同。陆九韶倡导修齐治平的内圣外王之道,陆九龄就天赋之形色以求其所以然,具有性气合一论倾向,陆九渊以发明本心为主旨,提倡心本论。编纂者基于其心学立场,在论述朱陆本体论及修养工夫的论辩时持早异晚同说,并肯定了陆九渊的太极元气论与重视尊德性的修养工夫论,从先立本体的心学立场出发,强调了先立志,然后求本心(心即理),最后致知力行(知行合一)的学问路径,同时又力图调和朱陆异同。编纂者指出陆学虽源于江西,但其传承与发扬光大主要依靠四明陆学,其代表人物杨简、袁燮、舒璘、沈焕的思想不尽相同。黄宗羲批评杨简将陆九渊作为工夫入门的发明本心当作工夫之终极目的,从而将陆学禅学化了。  相似文献   

13.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心学大家,关于其心学思想的渊源,有来自二程说,亦有来自禅宗说,但陆九渊自认"读《孟子》而自得之"。研判陆九渊生平及思想,其"自得"说是成立的,一是因为陆九渊生活的时期,孟子"升格"运动已经基本完成,孟子的地位显著上升,社会尊孟风气浓厚;二是陆九渊家学渊源深厚,且自己善于独立思考,读《孟》研《孟》而思有所得;三是孟子心性思想初步构建了心学基本框架,为陆九渊心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陆九渊不仅继承、发展了孟子心性思想,而且又兼取程颢和佛教禅宗关于心性的论述,从而又大大超越了孟子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心学思想体系。之后的王阳明则进一步完善了心学体系,而与程朱理学并行,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七百余年。  相似文献   

14.
朱熹集理学大成,陆九渊乃心学鼻祖,时代相同,双峰对峙,都深远地影响着尔后历史的进步。然无论是朱熹以“理”为本体,“理”派生世界,还是陆九渊以“心”为本体,“心”幻化宇宙,在哲学上说,二者都是头脚颠倒的唯心主义。所不同的,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在他看来,识“理”先得接触事物,说“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朱子语  相似文献   

15.
朱熹理学把理解的目标规定为"穷理",而"格物"和"读书"这两种外求的方式,"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理解方法成为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知先行后"说更是把理解限定在知识论范围.朱熹理解理论的视野是属于知识论诠释学的;陆九渊心学则转向了"发明本心"以"穷理"的思路,内求成为"明理"的关键,"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的理解方法成为达成"明理"这一理解目标的重要保证,"知行合一"说凸显了理解中的实践智慧.陆九渊意义上的"明理"具有了实践论的意味,其理解理论的视野是实践论诠释学的.  相似文献   

16.
爬着回来     
《教育》2011,(30):60
陆九渊和朱熹都是南宋的理学家,两人议论不合,彼此的观点针锋相对。陆九渊的学生固执之对老师的观点坚信不疑,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当作信条严格遵守。有一天,固执之对老师说,他要到朱熹那里去听一次讲,应当采取什么态度。陆九渊告诉他:"对他讲的每一句话都认真听着,但做起来要和他所说的完全相反。"固执之带着这条训谕到朱熹那里去听讲。他不是那种头脑通达的人,对朱熹那一套"宏旨奥义"不能理解,听  相似文献   

17.
明代心学     
《现代语文》2007,(10):127-127
宋陆九渊开创了心学学派,明王守仁继承发扬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完成了心学体系,后人合称“陆王心学”。明中期以后,“心学”几乎取代程朱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颇大。王守仁(1472—1529),明代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早期奉朱熹理学,转而出入佛老,后转向心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朱熹与陆九渊生于同时代,两人各自授徒讲学,学术虽有异,难得的两次面对面的学问交流和商讨却情谊多于龃龉。学术之不同,并不妨碍两家同时并存,诚如清代学者章学诚所言,朱陆“千古不可合之同异,亦千古不可无之同异”,于是,哲学史上便有了理学分派的描述。表面上看,朱陆的学术分歧在于对“理”的不同认识,后者的认识在明代理学中发展为“陆王心学”一派,且影响到清代。究其实,从宋至清,朱子哲学的形式和内容时或小有变化,但朱熹所建立的理学体系的框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在历史的沿替中仅仅发生了朱子学范型的流变。  相似文献   

19.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与朱熹齐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认为读书的目的是"学做人",读书的前提是要立志,读书过程中要采取优游涵泳、与人切磋、大胆质疑、熟读精思的方法,遵循循序渐进、化繁为简的原则,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宋著名的思想家陆九渊开创了宋明理学的"心学"流派,经过明代的王阳明发挥和补充逐渐成为很有影响力的哲学流派。作为"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首先是一个以"心"为出发点的心论者,其次在其关于宇宙和"心"的基本关系的导引下,着重强调"六经注我"的治学观和道德践履观。由于解释学已经越来越成为哲学研究最受关注的领域,因此回避"六经注我"的解释学意蕴已经不可能。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陆九渊的论断不是一个纯解释学出发的论断,因此必须在其"心学"的基本立场上来体会其解释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