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深和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商标平行进口已经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在国际公约没有作出统一规定、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商标平行进口行为的合法与否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我国对商标平行进口的模糊态度,既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将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我国有必要在对各方利益作出衡量后,结合相关法律,尽快对平行进口是否具有合法性问题做出应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相同商标商品平行进口是商标权的地域性特点和国际贸易的跨国性特点相冲突而产生的新问题。与相同商标商品平行进口相关的是商标权穷竭理论,在国际贸易中能否适用这一原则,是一个尚存争议的问题,这已成为相同商标商品平行进口合法性争议的焦点。由于对商标权穷竭问题的态度不同,各国对相同商标商品的平行进口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认定存在看较大的差异。我国对相同商标商品的平行进口原则上应当允许,但也要规定例外情况。  相似文献   

3.
商标平行进口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未经进口国(A国)商标权人许可,进口商进口带有相同商标的商品到该国(A国)销售的行为。由于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包括世界贸易组织Trip协定对平行进口没有规定,因此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机关态度不尽相同,甚至同一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机关在不同时期的态度也有很多矛盾。欧洲共同体和美国是世界上的贸易大“国”,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研究其对平行进口问题的态度和规则,对于增进我国与欧洲共同体的了解和贸易促进,对于我国平行进口法制的建立和完善,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对商标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平行进口行为在国际上争论较大,各国对此问题的立法态度迥异,但目前趋向于原则上认可其合法性。文章分别从商标法、竞争法和国际贸易法的法律视角出发,对商标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进行剖析,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就我国的立法对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国与欧洲都以维护商标功能为目的,区分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的质量、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和商标与包装有无受到破坏,认定平行进口是否合法。中国目前无论在立法还是司法实践中都没有给商标平行进口以明确定性。中国立法可以学习美国与欧洲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在商标产品平行进口领域采用"国际用尽原则"是我国的最优选择。以此原则为基础,文章分别从商标法、海关法和反垄断法三个领域对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了实证考察,整理归纳出"国际用尽原则"的适用方法以及适用中的具体问题;最后对我国如何对商标产品的平行进口进行法律规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平行进口引起的法律纠纷日益增多。随着我国发明专利科技含量的提升,专利权方面应对平行进口进行限制,以保护权利人获得最大利益,保护创作的源泉;商标权领域有条件地允许平行进口,以促进商标商品自由贸易,打破贸易壁垒从而更好地维护各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版权方面可以采取灵活方式保护权利人利益。  相似文献   

8.
平行进口: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冲突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的一个重大问题,各个国家、各个不同的利益群体,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对平行进口提出了不同主张,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笔者通过对两种对立观点的分析,认为我国对专利权应坚持禁止平行进口政策,而对于版权和商标的平行进口政策则应顺应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对药品平行进口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从我国的经济情况和所执行的经济政策出发,提出在知识产权领域应采用权利用尽原则,允许药品平行进口,并通过相应的合同法予以调整,海关法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0.
1993年修正的我国《商标法》虽然对商标权保护制度做了规定,但在保护集体商标和驰名商标、注册商标的撤销、商标权的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等方面与《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为了适应完善商标保护制度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我国于2001年10月27日对《商标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完善了商标权保护制度,从而使我国的商标权保护制度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对商标权的限制、商标权的穷竭和平行进口的性质未做规定。  相似文献   

11.
从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国际贸易法调整对象范围的内涵和外延、国际贸易法法律渊源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国际贸易法在WTO体系下范围的扩展,即国际贸易法作为规范国际贸易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仅涵盖了国际货物、技术与服务三大领域,而且既包括国际法规则,又包括国内法;既有公法规范,又有私法规范;既有实证性规范,又有国际贸易惯例这样的“软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电子商务正以迅猛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和普及,对国际贸易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主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为国际贸易法的国际统一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并将促进国际贸易法的国际统一。  相似文献   

13.
商标权边境保护中平行进口存在诸多问题。海关需要通过立法和执法程序的完善放开限制,确保商品安全质量保证、防止消费者混淆,妥善解决商标权边境执法的平行进口问题,以突破我国商标权海关保护制度中的执法瓶颈,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经济法和国际商法在概念、历史渊源、法律性质、调整范围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新形势下,国际经济法和国际商法应当分别构成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  相似文献   

15.
王花  李珂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3):126-129
欧美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反映着国际贸易法制的社会化治理发展趋势,是一种链接国际贸易法和国际人权法的社会表象.通过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案的法律成因分析,可以看出贸易权与人权问题在国际法领域内即分立又沟通、即存在冲突也存在协调的可能.面对转基因食品贸易问题在我国的普遍化和复杂化,我国必须平衡好遵守国际义务与维护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区域贸易协定和WTO协定的实体规范及程序规范的竞合类型着手,结合协调法律竞合的国际法原则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区域贸易协定和WTO协定法律竞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晚近以来,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成为人类的"对一切"的义务。从国际海洋法庭审理智利"关于东南太平洋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剑鱼案"而言,由于智利的环保贸易措施同时涉及WTO和国际海洋法庭两个争端解决领域,依据不同的法律规范受到审查,因而属于平行诉讼的情形。其实,在国际法发展到"共进国际法"的阶段,通过贸易保护海洋环境,以国家管辖内外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进一步促进贸易发展,应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的法治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中国与中亚五国开展经贸合作的法治"壁垒"主要是:法制不健全、执法不规范,贸易和投资壁垒、发展环境较差、企业税负较重、外国劳动力准入受限制、中国企业与员工面临人身与财产安全风险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经贸合作,完善争端解决机制,应重视加强中亚国家经贸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加强双边或多边国家立法机关之间的沟通,积极提升为经贸合作服务的意识与能力;不断创新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积极完善争端协调与规范机制;重视对国际经贸合作相关法律协调机制的效果分析,坚持从实际出发选择科学的方式方法,科学规范经贸合作行为,积极推进保护境外中国企业与员工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工作走法治化之路,促进国际经贸合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空间广阔的大国的经济法律制度的设计往往与小国大相径庭.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大规模发展难题”,往往就是由于大国空间效应所造成的.中国法学要专注于一种“有容乃大”的性格,而经济法学的研究尤其应该如此.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将国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割裂开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两者脉脉相通,息息相关.在中国,地区保护主义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这两者均是竞争法所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地方保护主义有政府的身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亦不例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国家政府的一种行动,政府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助一臂之力.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经济法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绿色贸易壁垒非正当性法律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在国际贸易中采取的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这种隐蔽性强、透明度低、不易预测的绿色贸易壁垒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本文对绿色贸易壁垒的非正当性进行了法律层面解读,并根据我国的现状提出了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