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说起孩子我们的反应应该是学前期咿呀学语的天真烂漫、家庭生活中的无忧无虑、学校里学习的认真面孔等,这些也许是我们眼中的当今孩子们的样子和生活状态。是啊,现代社会孩子的生活越来越优越,不是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了,孩子们生活条件优越,电影、电视,网络发达,已经不是我们那个年代为了一本小人书而争的面红而赤的时代了,孩子们见多识广,可以说让我们这些大人羡慕这些孩子赶上这样一个好时代。  相似文献   

2.
一、时代激励我们.我们热爱时代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当不少人在埋怨“生不逢辰”时,我们这些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却深感:生正逢时!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饱受创伤的一代青年需要我们,改革创新的时代需耍我们!  相似文献   

3.
一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必须首先要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小学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描写伟人和历史事件的.这些伟人是那个时代的英雄,这些事件是那个年代的重要事件,由于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这些人物和事件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显得遥远而陌生,甚至会因时代的不同而遭到学生的曲解.  相似文献   

4.
电影是综合性的艺术。它以特有的艺术手法揭示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实质,在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中,在对人们进行审美的、政治的、道德的教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电影是时代的形象记录者,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总能让观众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并被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所打动,甚至影响一生。所以,列宁早在1920年与卢那察尔斯基的一次谈话中就强调指出:“对于我们来说,一切艺术部门中最重要的便是电影……”。  相似文献   

5.
我在一个小镇上长大。在那儿,从我家到我就读的小学步行只有10分钟的路程。在那个时代—其实,距离现在并不是遥远—孩子们可以回家吃午饭,而每次回到家的时候,总能发现妈妈正在等待。但那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多么奢侈的享受,而到了今日,这肯定是一种奢求。可我当时还认  相似文献   

6.
学会享受     
一个时代的逝去,是另一个时代的诞生。我们祖辈、父辈生活过的那个年代在渐渐老去,随之老去的还有那个时代的荣耀———艰苦朴素。我们再也听不到“我要与贫穷为友,与朴素为伴”的声音,那个声音已经属于逝去的时光,它成为了一种美好的回忆。回忆是美丽的。无数青年曾经为了“艰苦朴素”而热血沸腾,那个时代,“上山下乡”与“艰苦朴素”是等同的,也许,如果生活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我们同样会义无反顾地追求“艰苦朴素”。然而,创新和竞争的时代是无法用“艰苦朴素”去诠释的,我们需要勤劳,更需要聪慧,我们需要朴素,却更需要及时地享受美好的青…  相似文献   

7.
校园的操场     
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特别是操场,平坦、洁净、美观,总能带给我们欢乐。走进操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个大舞台了,舞台的背后是一幅艺术墙,墙上画着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作家情书是中国文坛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它只属于那个特定的时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它以它独特的身姿,真实地反映着那个时代,反映着新旧文化交替时期中国文人沸腾的情感世界。这些情书,无论是对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学,还是那个时代狂飙猛进的人文思潮,都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鉴赏》2008,(7):29-29
一个挑水工有两个水罐,一个有一条裂缝,另一个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从远远的小溪运到主人家,而那个破损的水罐到家时只剩下半罐水了。  相似文献   

10.
概述生活就像万花筒,每天都有着不同的变化,上学放学的路上,星期天的公园或者商店里,就是那小小的菜市场都有着各种故事。而这些,总能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惊喜或者思考。从那一幢幢高楼大厦,我们赞叹时代的发展;从一件件小事,我们赞美生活的真、善、美,也批评那些不文明的现象……让我们做个有心人,拿起笔来,记下生活的点滴,用我们纯真的眼光去认识这个社会吧!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读到一个有趣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农夫住在山坡上,他一年四季都用两个罐子挑水,其中有一个水罐天生就有一条裂缝,而另一个则完好无损。好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回家,而有裂缝的水罐到家后,水就只剩下半罐了。因此,那个有裂缝的水罐总为自己天生的缺陷而感到惭愧。农夫知道后对它说:“不要难过,在我们回家的路边开满了美丽的鲜花,难道你没有注意到这些花只开在你这边吗?这是因为我知道你有裂缝就在你这边撒下花种。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从你的裂缝中渗出来的水就浇灌了这些花。这山上的小路很多,却没有第二条路像我们走…  相似文献   

12.
早期《学生杂志》刊发了大量的学生习作,这些课艺真实地展示了那个时代青年学子"救亡图存"的意识、强烈的批判精神、奋发进取之愿望,以及热爱西方自然科学的集体性格与精神世界。学生课艺作为那个时代社会发展变革的一份生动、别致的历史档案,成为我们解读民国初期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媒介。同时杂志传播的新思想和观念通过杂志的发行而逐渐融入到了学生群体当中,新媒体与一代学生新式人格的塑造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接。  相似文献   

13.
靳华 《课外生活》2009,(1):36-37
印度一个挑水工有两个水罐,一个水罐有一条裂缝,而另一个水罐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从远远的小溪运到主人的家,而那个破损的水罐到达目的地时,里面就只剩下半罐水了。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闰土、杨二嫂、祥林嫂、柳妈、华老栓、阿Q等都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他们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的经典人物,以其独特的人生与卑微的命运,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代特有的典型形象。而正是这些形象,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那个时代,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缩影;看到被侮辱、被扭曲的无数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5.
剑!剑!剑!     
鲜血与利剑,似乎正是中古时代的标志。一次又一次,我们在电影、书籍中看到有关那个野蛮而荣耀的时代战场,身披铁甲的骑士呐喊着荣誉的战歌,挥舞着光耀的长剑,那是一个金属的时代,利刃正是它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有两个水罐,一个买来时就有一条裂缝,而另一个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从小溪边满满地运到家,而那个破损的小罐走到家里时,水就只剩下半罐了,另外一半都漏在路上了。这样一天天过去了,过了两年。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更为自己的完美而感到骄傲。但那个可怜的有  相似文献   

17.
反向的爱     
在古老的印度,有位农夫住在山坡上。他一年四季都用两个罐子挑水,其中有一个水罐买来时就有一条裂缝,而另一个则完好无损。好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回家,而有裂缝的水罐回到家时,水就只剩下半罐了。因此,那时,水就只剩下半罐了。因此,那个可怜的有裂缝的水罐总为自己的天生缺陷而感到惭愧。农夫知道后,就对它说:“不要难过,在我们回家的路边开满了美丽的鲜花,难道你没有注意到这些花只长在你这边,并没有长在另一个水罐那边吗?这是因为我知道你有裂缝,就在你这边撒下了花种。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从你的裂缝中渗出来的水就浇灌了这些花…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2006,(3)
一个随意的姿势,有时看起来并不显眼,却可能见证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刘翔,这个名字一段时间内竟成了黄种人的代名词。可让我关注的,并不是他越过终点线时的一吼,而是登上领奖台时身披国旗,挺胸抬头,一跃而上的那个姿势,一个让无数中国人心潮澎湃的姿势,引起了我们的共鸣。中华民族,永远是一个自信的民族,尽管我们曾经自暴自弃了一百年,但在骨子里我们是自信的。在刘翔登上领奖台的这个姿势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的自信。微笑,总能给人勇气,陈忠和的微笑,给了中国女排极大的勇气。陈忠和那个抱着胸,在落后时仍然微笑着为女排姑娘布置战术的姿…  相似文献   

19.
文学鉴赏中的共鸣 ,一是指不同的鉴赏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对同一作品产生大致相同、相近的情感体验 ;二是指文学鉴赏中主体与客体 (作品 )之间产生的情感共通 ,交流。比如我们在欣赏安徒生的《白雪公主》时 ,无论欣赏者属于那个时代、那个民族、那个阶段、那个阶级 ,都无一例外地被白雪公主的美而感染 ,为白雪公主的不幸遭遇而担忧甚至落泪 ,也为白雪公主与王子的结合而拍手称快。这就是说 ,我们在鉴赏《白雪公主》这一文学作品时 ,产生了大致相同的、相近的感情体验——共鸣。再如 ,我们在鉴赏朱自清的《背影》时 ,当读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相似文献   

20.
对于文学史的研究一直是整个文学研究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富有学术意义的话题。本文是一篇史料述评性的文章,主要集中评述1985-1988年间关于当代文学史研究的诸种观点。那既是一个对当代文学史讨论相对集中的年代,又是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参照价值的观点的时代。将这些观点在这里集中评述,可以使我们重回那个时代的语境,或许会激起我们关于文学史写作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