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职业启蒙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认知、树立积极职业观具有深远意义。在“双减”背景下,职业启蒙教育是丰富学生多彩活动的重要抓手。但在现实中,职业启蒙教育各主体之间存在“教育鸿沟”,导致职业启蒙教育功能定位游离、实施路径偏离以及实践成效不足。“双减”政策要求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这为落实家校社多主体协同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了政策遵循。借助嵌入性理论的制度嵌入性、结构嵌入性以及关系嵌入性原理,能为家校社协同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营造适合的内外部环境。面向未来,家校社三方主体应构建协调共生的制度体系,设计资源共享的结构机制,最终形成命运共同的关系模式,为促进中小学生职业认知和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在迎来发展新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师资力量不足制约劳动教育的主体供给,课程设置碎片化影响劳动教育的普及,绩效保障不足制约劳动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是:立足劳动素养,引领“双减”落地;实现多元主体支持,凝聚“双减”合力;打造高品质劳动课程体系,提升“双减”实效;构建劳动教育绩效保障机制,突破“双减”落实之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对职业启蒙教育越来越重视,加强开展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文对在小学阶段引入“模拟体验式”职业启蒙教育教学的价值和必要性进行一定的讨论和分析,对小学“模拟体验式”职业启蒙课程的特点、设计思路、实施路径和评价方式进行着重探析和阐述,为建构适合儿童发展特点需求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职教通讯》2020,(2):F0002-F0002
国务院在2017年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并在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倡导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政策背景,《职业启蒙教育学》系统探究职业启蒙教育的相关问题,以期进一步丰富职业启蒙教育的理论成果,并为推进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方萃 《福建教育》2022,(36):12-13
<正>课程文化建设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其体现了学校的课程观和教育价值观,是学校的育人手段和育人导向,也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此背景下,福州实验小学以“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笃行五育并举兴人才”的全新视角,建构了指向师生未来胜任力的“植·无界”校本课程体系。该校本课程体系由三个维度构成,分别为“植知”: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6.
职业启蒙教育是引导中小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认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树立初步的职业理想,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活动。职业启蒙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根基,在国外大致经历了萌芽兴起期、发展关键期和成熟完善期三个阶段。当前,在构建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我国应广泛借鉴国际经验,构建立体多元的职业启蒙课程体系,通过教育立法构建统筹协调的职业启蒙教育制度体系,立足协同育人,构筑多维联动的职业启蒙教育保障体系,以期形成“三位一体”的本土化职业启蒙教育体系,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为学生将来的社会生存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2017年1月,国务院颁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要通过构建普职融通的职业启蒙教育体系推动中小学职业启蒙的纵深发展。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一次强调“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林莲慧 《考试周刊》2023,(13):23-27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让教育真正回归课堂。但“双减”政策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解读了“双减”政策的内涵,分析了“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从拓展教学思路、丰富学生学习活动、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改良课堂评价模式四个方面探讨了“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对策,提出了遵循“双减”政策要求开展语文教学、创设多元学习平台、巧设课后习题、指导多维探索四种教学策略,以期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辛涛  李刚 《人民教育》2022,(6):20-23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以来,“双减”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是仍存在诸多挑战。深入推进“双减”,可以基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深入理解“双减”的战略定位,明确其目标定位、关键任务与推进动力,从客观审视校外培训机构的价值、加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等方向加强探索。  相似文献   

10.
“双减”对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出了应有效赋能基础教育的强烈信号。面对时代号召,职业教育应抓住契机,作出发展战略,保证其有效赋能基础教育。PEST分析模型是一种专门制定战略性发展规划的科学分析模型,借助其分析发现,“双减”背景下,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为职教有效赋能基础教育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职教经费投资结构失衡,非学科类教育消费需求有望增加;职教社会观念有望重塑,“双减”及市场均需职教助推普职合理分流、协同发展,职教在乡村更加凸显资源优势、促进教育公平;中小学线上培训、师资信息化建设急需强化AI+职业教育,二者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有待搭建。因此,职业教育应强化类型定位与自身建设,凭借“有为双减”重塑职教观;重点关照乡村基础教育,提供职业规划指南,强化学生建设与激励制度;探索职业启蒙教育,开放多种职教机构以供学生参观、体验;强化劳育建设、丰富劳育形式,培育学生劳动技能和美德;与基础教育共享“资源库”学习账户,构建双方专门的资源云平台;优化自身投资结构,积极提供培训服务以吸引多方投资主体;有序协助非学科教培事业,强化教培队伍及教培课程建设;积极融入课后服务,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优化服务质量;发扬AI+职教优势,科学管理线上培训,强化基教教师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发展与“双减”政策的逻辑关联表现在教育一致性、政治互补性、文化相依性等方面,因此职业教育是推动“双减”改革的重要力量。而职业教育赋能“双减”具有多层意蕴,体现为观念层面增进职业教育功能认识、环境层面缓解普职分流社会焦虑、目标层面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技术层面凸显课后服务职教优势。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双减”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推进职业启蒙,改善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职普融通制度,缓解普职分流社会焦虑;三是提高职教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四是整合职教优势资源,助力普通学校课后服务。  相似文献   

12.
“双减”是国家教育治理的重要举措,具有明显的“规制性”特征: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实施过程相当严厉、全过程强力监督。实施近两年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给持续推动“双减”形成了较大的阻力。从供需关系视角剖析规制性“双减”遇阻原因主要在于:家庭优质教育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家庭教育需求没有获得积极引导、素质教育需求内生动力缺乏。未来,我们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大“规制”力度,另一方面需要遵循需求逻辑、干预逻辑和激励逻辑推动“双减”走向“自觉”,并实施结果驱动、资源驱动、理念驱动、方法驱动和制度驱动的五大驱动策略,从而促使“双减”进一步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13.
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行动,是提升国民职业素养和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我国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应以秉持适应性人才预备教育、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服务强国战略目标、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科学定位,遵循“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梯次具化的目标逻辑、“生产劳动—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启蒙教育课程—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有序转承的演绎逻辑、“学校集中—多向协同—虚实融合—泛在延展”互嵌运行的形态逻辑、“教材编排—组织方式选择—角色调适—行动自觉—价值内化”动态推进的实施逻辑,并以“坚持思想引领,举旗定向”“凸显技术素养,筑牢底蕴”“拓展概念谱系,搭建框架”“延伸课程网链,拓展空间”“强化数字赋能,重塑生态”和“完善保障措施,提供支持”为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4.
“双减”背景下,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与日俱增。建立“职教高考”可畅通职业教育上升渠道,缓解学生和家长对教育分流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获取的焦虑,使“双减”与高考相向而行,缩小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毕业生差距。基于以考促学的文化土壤,国外职业教育选拔的经验利弊和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环境,现阶段我国设立“职教高考”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十四五”时期是建成“职教高考”制度的关键节点,应结合试点经验,完善制度顶层设计;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推动职业本科教育建设;落实“双减”政策,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为思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指向和行动路径提供了制度依凭。“双减”为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有价值、有意义的理念视野和行动路径。“双减”政策奏效的关键是什么,其有效落地的可行条件是什么,“双减”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什么样的变革方向,其为基础教育教师的教研、家校共育等提出了什么样的发展诉求,教育系统推进落实“双减”需要担当何种作为等问题构成了“双减”视域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多维研究视域,相关研究与思考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双减”及其实践取向提供相应学理视野,也为基础教育学校落实“双减”进一步指明行动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多学科渗透式职业启蒙教育是将职业启蒙教育渗透到学科当中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新形态,不仅有利于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促进各学科的合作,而且有利于贯彻劳动教育方针、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使职业启蒙教育达到预期效果,应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方面出发构建多学科渗透式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框架。具体包括:明确各学科职业启蒙教育目标,深挖学科职业启蒙教育元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及学科特点,完善职业启蒙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各学科教学进行了诸多改革。基于“双减”政策进行体育学科教学,不是要减少学生的运动量,而是要创新学生运动训练的设计和组织。教师要有优化意识,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设计适合学生的运动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多运动训练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双减”聚焦新时代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和要求,努力适应国际人才竞争、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素质教育体系。“双减”是一项系统改革,涉及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政府等教育系统内部与教育系统外部相关主体和要素的价值需求、利益关联等。“双减”改革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家长的教育短视焦虑、教师的减负提质实效、学校的教育服务供给、社会的教育改革期望、政府的监管推进机制等客观存在实践困点,彰显出“双减”的艰巨性、必要性和长期性。深化“双减”改革应进一步统一认识,增强“双减”内动力;深化系统改革,营造“双减”大环境;强化家庭教育,凝聚家校协同合力;健全配套机制,保障学生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作业改革的与时俱进、信息化技术赋能成为诸多一线教育学者重点研究的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现作业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AI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作业改革进程的持续前行。基于此,在分析了“双减”下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优化中的应用价值后,探寻“双减”下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优化中的有效策略,旨在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进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性变革教育的作用,为推进“双减”的高效落地提出智慧解决方案,着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系统性构建的重要一环,形塑着学生的职业观、劳动观和价值观。职业世界正朝向智能化转变,但当前的职业启蒙教育范式难以追赶快速更迭的职业世界,致使职业启蒙教育普遍存在智能化程度不足、数据生态运作效能低、协同过滤推荐系统缺失、整体性治理系统观缺位等问题。人工智能具有赋能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技术条件,可从构建职业启蒙教育整体智治格局、职业启蒙内容算法推荐、职业启蒙教育的制度设计、嵌入职业启蒙教育全过程、建制多源数据整合平台等维度,重塑符合智能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职业启蒙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