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投掷项目衔接阶段右腿工作方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背向滑步推铅球、助跑掷标枪、背向旋转掷铁饼技术衔接阶段右腿(以右手投掷为例)的工作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3个投掷项目右腿工作方式的区别:助跑速度不同,助跑方式不同,右脚着地方式不同,以供教学和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2.
田径投掷项目有铅球、手榴弹、铁饼、标枪和链球。这里我们以中学体育教材最基本项目之一的推铅球为例,进行扼要的肌肉工作分析。推铅球有侧向、半侧向和背向三种姿势,从技术分析来看,目前以背向姿势较为先进。因此我们又选择背向推铅球(以右脚为蹬地腿为例)姿势作为典型来进行分析。背向推铅球的动作分三个阶段来完成,下面我们就逐段加以说明。一、预备姿势阶段:练习者背向投掷方向站立,上体伸直,  相似文献   

3.
在投掷标枪的最后用力过程中,右腿动作是很重要的,有人称其为动力腿。所以,人们在谈论标枪技术时,往往把右腿动作作为主要内容之一。我想,在谈论这个问题时,应该首先明确一点:就是要把它同助跑速度联系起来,特别要把原地投掷同助跑投掷严格区别开来。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身体各部位(包括标枪)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投掷     
G824.12 背向滑步推铅球衔接技术[刊,中,I]/郑天野(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地体校),田志成(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体校)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3.16(2).-55-56表1(LF) 铅球//技术//滑步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座谈法,对背向滑步推铅球 衔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初步结论为:滑步技术的 好坏,直接影响衔接技术的效果:影响着速度的转换及 速度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后撤步推铅球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日本人发明创造,该技术是继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旋转推铅球技术之后的新型助跑技术。该项技术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同属直线性助跑技术类型,两者比较起来后撤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结构相对简单、实用,助跑效果明显。以个别投掷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后撤步推铅球技术教学和训练为实验对象,并在2006—2007年两轮体育专业铅球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两个年级四个班的滑步推铅球和撤步推铅球两种不同助跑技术类型的教学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同一类型的助跑形式,后撤步的助跑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比较能够充分发挥人体的移动速度,同时形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也比较到位,助跑效果显著。动作技能的形成较快,运动成绩的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投掷项目的教学,主要是以培养投掷兴趣、发展投掷能力、提高上肢力量,此阶段投掷项目各单元之间的衔接是否科学、有效,能否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投掷项目的兴趣,掌握好投掷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水平一到水平三对技能目标的要求,对小学水平一到水平三投掷项目的单元教学间的衔接有如下分析与安排。一、《课标》关于运动技能的描  相似文献   

7.
“弧形正面引枪”强化身体链状鞭打的“顺进式”教学方法,符合投掷标枪技术本身的内在规律,使标枪在助跑过程中容易控制,肌肉被预先拉长,避免了运动员在助跑(特别是在投掷步)阶段身体重心上下起伏过大和左右晃动的缺点,保持了较高的助跑速度,使助跑和最后用力衔接紧密,有利于学生掌握掷标枪技术。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利用助跑投掷与原地投掷成绩差的利用率,既助跑贡献率研究标枪技术,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衡量标枪技术水平好坏的重要手段。我国刘世华教授多次进行助跑贡献率的研究,为我国标枪技术的诊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助跑贡献率大,固然说明运动员的助跑与投掷技术的衔接较为合理,但助跑贡献率大并不能完全说明和代表专项水平高,如果运动员的原地投掷成绩较低,其助跑贡献率相对就大。以我国为代表的男子标枪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旧标枪的申毛毛、普布次仁,到新枪的张连标、王文忠、陈骏麟等国手,其助跑贡  相似文献   

9.
推铅球,学生普遍存在着后蹬不足,腿不能充分蹬直的现象。纠正方法:利用一个约50厘米高的木箱(或其他物件),学生作原地侧向或背向推铅球姿势(以右手推球为例),把左脚放在箱型物体上,身体重量完全集中在右腿上。当开始推掷时,右腿迅速蹬转正对投掷方向(图例)。这个练习强调  相似文献   

10.
助跑:肩上持枪,沿直线助跑逐渐加速,速度的快慢要与投掷技术的熟练程度相适应。投掷步:上体右转侧后倒,持枪臂后引,降低重心两腿向前赶的更紧。交叉步:右腿积极前摆要靠左腿屈着地快蹬。右腿的前摆要腿带髋、髋推腿。腾空动作中左腿要迅速向前赶超右腿。最后用力:在交叉步完成后,右脚落地髋推膝向前缓冲支撑,当身体重心超过右脚支撑点的垂直面后,立即里扣(膝部朝左腿方向“跪蹬“、脚跟外转)猛蹬,左腿“钢条”似的支撑(不大的弯曲弹性伸直),左侧制动,右腋窝向前急挺猛的转超左胸、腋窝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掷铁饼运动的起源、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论述。结果显示:掷铁饼运动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掷铁饼技术大致经历原地投掷、上步投掷、侧向旋转投掷以及背向旋转投掷几个阶段;将来掷铁饼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继续提高器械出手速度并保持良好的出手初始状态,加快和完善旋转技术,加强旋转与最后用力的衔接连贯,充分发挥基本技术原理与个人特点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推铅球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投掷石块、投掷炮弹和推铅球几个阶段。最初推铅球的规则比较简单,仅需要一条直线作为限制线,运动员可以随意采用助跑或者不助跑将球推出。后来对助跑限制了距离,规定在一个方形区域内推铅球。再后来,又进一步规定在直径7英尺(合2.135米)的投掷圈内投掷,并且要在铅球投掷弧的前半圆放置抵趾板。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有关理论知识对标枪项目助跑对远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助跑是投掷标枪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发挥可控适宜的助跑速度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成绩;保持和发挥助跑速度的关键时机是在交叉步用力阶段要尽量减少速度的损失率,尽快进入最后用力。  相似文献   

14.
投掷运动的速度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径中的投掷运动有铅球、铁饼、标枪和链球等项目。当前世界上优秀的投掷者都力图加快助跑来提高运动成绩,我国的标枪运动员申毛毛就是一例。但是初学投掷者(大学、中学的学生)和一部分教练员,也想利用加快助跑的方法来提高成绩,经过多次实践,不但没收到良好效果,反而使学生发展成仓促的投掷动作。原因就在于优秀的投掷者能将快速的助跑速度顺利地转换成器械的飞行速度,而初学者则没有这一能力。为了帮助理解助跑的水平速度怎样转换成器械飞行的线速度,下面根据自己看到的国内外有关资料,试述投掷运动的速度转换。  相似文献   

15.
投掷运动中各项目的技术动作过程均是由握持器械、助跑、最后用力、缓冲平衡等动作阶段所构成。在投掷过程中,运动员将身体各部分的作用力集中到投掷臂对器械施力,以最大的速度及最佳的初始条件将器械投出,为了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运动员必须进行成千上万次的投掷练习。近几年来,我国投掷运动发展很快,已达到世界水平,并在国际  相似文献   

16.
在投掷运动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初学者的原地投和利用助跑投,成绩相差很小,有时甚至助跑投还不如原地投的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投掷者没有很好的掌握助跑的技术。对于一般掌握助跑技术的运动员来说,原地投和助跑投的成绩相差如下:铅球1.5——2.5米,铁并6——12米,标枪15——25米,手榴弹20米左右,链球25米左右。助跑(包括滑步,旋转)是投掷者带着器械一同运动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器械在投掷以前具有一个速度 V_1,并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条件,以保证投掷者由助跑不停顿地进行投掷  相似文献   

17.
林立 《精武》2012,(3):20-20,2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传递,人们从物质文明阶段进入精神文明阶段,田径项目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尤其是投掷项目的发展和进步迫在眉睫。投掷项目在教育教学中的最后用力过程越发被重视,由于该项目的整体技术动作高度复杂。在运动员训练中,不少教师或教练往往只重视右臂和右腿肢体的重要作用,使运动员向右侧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忽视了身体左侧人体轴的潜在能量,这对教育教学、训练的效果带来了不良影响,使运妨者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己的潜能而导致各种不良情绪。为此,本文根据笔者自己多年来教学、训练的经验和体会,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科学理论知识和逻辑分析,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左倒轴在田径投掷项目中铅球、铁饼、标枪、链球等投掷运动中的最后用力左侧支撑应用技术。寻找这些不同投掷项目中技术的共同特性,为田径投掷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俄勒冈世锦赛女子标枪前八名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为研究对象,在观察2022年俄勒冈世锦赛标枪女子前八名运动员技术特征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结果表明:(1)2022年俄勒冈世锦赛标枪比赛前八名女子运动员持枪阶段持枪方式动作均是肩上持枪;(2)前三名女子运动员的助跑距离与第四名到第八名运动员的助跑距离相比呈缩短趋势;(3)前八名女子运动员在投掷步的第三步步时运用相对较长,而投掷步第四步的用时比较短;(4)第一名至第八名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标枪出手速度依次减小,整体出手速度与世界平均值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投掷运动属于运动持续时间短、技术性强、以绝对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爆发力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该项目的完整技术由握持器械、准备助跑、助跑和预先加速、最后用力和器械出手后的维持身体平衡几个不可分割的技术阶段组成,而且取得运动成绩除了具有良好的运动机能外,还需具有完美的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20.
汤龙 《体育教学》2008,(10):55-56
投掷运动属于运动持续时间短、技术性强、以绝对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爆发力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该项目的完整技术是由握持器械、准备助跑、助跑和预先加速、最后用力和器械出手后的维持身体平衡几个不可分割的技术阶段组成,而且取得运动成绩除了具有良好的运动机能外,还需具有完美的技术动作,其中器械出手的速度和角度在投掷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现介纽几种安全性可靠、投掷者不易受伤、掌握技术较快和练习密度又大的多种辅助练习方法,使之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且减少运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