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萍 《湖北档案》2001,(1):111-112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直隶南皮县(今属河北省)人.张之洞少年时期即博览全书,喜为词章,富于强记能力.十六岁那年举乡试第一,二十七岁即成为进士.那个时候.正是清廷势力陵夷,列强相继压迫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张珉 《山西档案》2005,(6):47-51
1882年正月,45岁的张之洞来到太原,出任山西巡抚。作为清流派的主要成员,张之洞此前大多担任诸如学政、侍讲学士之类并不重要的官职,在近代已经逐渐落伍于时代的山西,为锐意进取的张之洞提供了大展宏图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书目答问>(以下简称<答问>)是一部在学术史上很有影响的著作,可是其撰者问题一直是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多少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经归纳,关于<答问>的著者,主要有下面三种说法: 一、依据书坊旧本说.此说出自伦明的<答同>批校本,称依江阴某君记录旧本而成.后在所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中亦称:"张之洞<书目答问>,乃先生(案即缪荃孙)代作,据年谱(案即<艺风老人年谱>)则作于二十四岁时也.颇疑先生早岁从宦川滇,地既偏僻,又乏师承,何能博识若此?陈慈首云:‘是书盖江阴一老贡生所作,先生得其稿,又与张之洞共参酌成者.'慈首尝令江阴,所言或有据."从此遂成一说.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1837-1909)是晚清著名的封建官僚,洋务派首领之一,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五朝,有47年的仕宦生涯.有人评价他是一位不甘寂寞、既趋新又恋旧、颇能审时度势、堪称与时俱进的风云人物.毛泽东曾说“我们最不应该忘记一个近代人物,他就是张之洞.”  相似文献   

5.
梁鼎芬(1859--1920年),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曾任直隶州知州、武昌知府、湖北安襄郧荆道、湖北按察使、布政使等职。早年以科举入仕,授翰林院编修,中法战争期问入张之洞幕。作为张之洞幕府的得力干将,他参与了张之洞大部分政治活动,二人关系颇为密切。他们二人的关系是张之洞幕府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研究梁鼎芬与张之洞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盛宣怀,江苏武进县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九月生,因追随李鸿章、张之洞创办招商局,电报总局,汉冶萍煤铁公司,对清末国家经济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一作芗涛),别号壶公、抱冰,直隶(今河北省)南皮人.1863年中进士,慈禧特拔探花.1867年至1873年任湖北学政.1883年升任两广总督.1889年7月调任湖广总督,直到1906年(其间曾短暂调署两江).……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一作芗涛),别号壶公、抱冰,直隶(今河北省)南皮人.1863年中进士,慈禧特拔探花.1867年至1873年任湖北学政.1883年升任两广总督.1889年7月调任湖广总督,直到1906年(其间曾短暂调署两江).……  相似文献   

9.
光绪元年(1875年),四川省城尊经书院(以下简称尊经书院)在成都石犀寺正式落成。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时任四川学政张之洞是尊经书院的实际建议、造端、经营、规划者。1875年,为解决尊经阁藏书和生员学习用书的不足,张之洞用自己的俸禄,为尊经书院的生员购置大量图书,沿存至今,成为今日四川大学图书馆的重要馆藏——集档案、文物和文献于一体的"张之洞捐俸置书"。  相似文献   

10.
<正>张之洞是晚清重臣,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他在湖广总督任内开矿设厂,兴建了诸如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等大型近代工矿企业。他还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创办了众多新式学堂,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创立的农业专门教育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湖北农务学堂就是由张之洞一手创办的。一开设湖北农务学堂的前期准备张之洞对农业、农学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还在两广总督任上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相似文献   

12.
刘忠 《兰台内外》2006,(6):54-54
张之洞的薄礼有一年,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回老家探亲,正遇上他的一个本家姑姑谢世了。出殡那天,张之洞在灵棚前行了跪拜礼,马上便有人把他领进了账房。账房老先生问道:“张大人今日有多大赏赐呀?”张之洞不慌不忙从身上摸出四两银子,轻轻往桌上一放,说:“大家一看便知。”“怎么  相似文献   

13.
清朝末年,"废科举、开学堂"已经成为大势所趋.1901年张之洞奏请递减取士名额:1903年张百熙等奏请每年递减三分之一的取士名额,将"科举、学堂合而为一";1905年袁世凯奏请"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清政府诏准自丙午科(1906年)起停办科举.……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清末洋务派首领。字孝达,一字芗涛,又作香涛,号壶公,无兢居士,谥襄。生于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七年问(1837年),卒于清溥仪宣统元年(1909年)。直隶南皮(今河北宁津)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他乃父名镆,字又甫,号春潭,历任知县、知州。张之洞自幼读书,他父亲聘请有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又字香涛,直隶(河北)南皮人,曾是洋务运动的后期领袖,也是晚清政坛上的著名人物.他为官40多年,尽管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没有直接参与档案工作,但他对待档案及档案工作的态度却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6.
名人手迹     
黎元洪(1864-1928)湖北黄陂人.字宋卿.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应张之洞之召,随德国教官训练湖北新军,擢任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时,曾亲手杀害起义士兵,旋被迫出任军政府鄂军大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当选为副总统.……  相似文献   

17.
周小华 《出版科学》2005,(2):77-77,76
皮明庥先生著<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张之洞与武汉>(武汉出版社出版),系统地阐述了晚清一代名臣张之洞督鄂时的治绩,以及他对武汉城市近代化作出的奠基性贡献,并用大量事实揭示了武汉近代工商业的迅猛崛起、当时堪称一流的教育兴革和称雄江南的新军编练等与辛亥首义之间的深刻而复杂的联系,这为我们重新认识张之洞的历史作用,认识辛亥首义在武汉爆发的社会历史根源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王玉 《兰台世界》2014,(1):133-134
张之洞是近代洋务派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最早开展外语教育的思想家、教育理论家.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在近代社会中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对于发展近代外语教育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张之洞作为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尊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伦理,这种观念被其他清廷洋务大员主要践行为"师夷长技",即引进西式工业体系,而张之洞在为中国的工业化作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为中国封建科举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而为培养现代工业发  相似文献   

20.
陈垣(1880—1971)是当代名闻中外的史学大师,且对发展我国能源流长的目录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现略作介绍于下。一、对目录学的重视与全面理解:陈垣是个自学成材的历史学家,他只在十五岁之前读过几年学馆,十三岁时他看了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从此入门,按着目录实需要的书读,逐渐成功。所以他非常重视目录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