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拳击运动是对抗最为激風的项目之一,且运动员双方是以击倒对方为目的,所以即便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大的概率出现运动损伤。所以为了避免拳击运动损伤的出现,需要针对拳击运动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恢复措施,从而有效提升拳击运动比赛和训练中的妥全性,为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比赛提供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拳击运动员与正常人脑电图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拳击运动的特点所决定,脑电图是拳击运动员医务监督的重要指标之一。检测分析其脑电波的变化,有助于对运动员大脑皮层机能状态的正确诊断,保护运动员训练比赛的正常进行。92年—93年对拳击运动员脑电图80例初步分析对比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辽宁男子拳击运动员,按年龄和专业训练时间分为两组。一组53人年龄15岁—19岁,训练时间1年以上。二  相似文献   

3.
黄春林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6):43-43,45
鼻及面三角区损伤是拳击运动中常见的损伤。本文根据鼻、面三角区的生理构造,结合拳击运动的特点,分析该部位的损伤机理,并提出临场处理的措施和注意事项,旨在为拳击运动员、教练员和医务监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拳击比赛中,常见运动损伤“鼻衄”医务监督的裁定尺度( 包括标准、原则及有关问题)进行总结回顾性的探讨;并提出了目前拳击医务监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医务监督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我国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参加2008年全国男子拳击锦标赛的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今年以来损伤发生部位、性质、地点、损伤严重程度、原因诊断等。结论: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率很高,急性损伤发生的部位主要是腰背部、手指和肩部,慢性损伤发生的部位与急性损伤基本一致;急性运动损伤以拉伤、挫伤和扭伤为主,引起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不规范、长期动作重复、准备活动不充分;慢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身体机能欠佳、长期动作重复和治疗不及时;急、慢性损伤的程度都不是很严重,运动员停训或停赛的很少,但运动员在伤后没有得到充分的休养。建议: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合理安排运动员伤后训练和休息时间,提高训练水平等。  相似文献   

6.
散打和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拳击和散打都属于格斗对抗性项目,均以击中对方有效部位而取胜,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损伤的发生较为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尤其是运动技术伤的发生与运动项目特点密切相关,类似职业病。通过对不同项目损伤的特点比较,探讨不同项目损伤发生的规律,能为指导损伤预防提供理论依据,进  相似文献   

7.
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后备人才缺乏、社会关注程度较低、选材不够科学、经费缺乏等是制约我国女子拳击水平提高的不利因素。但我国女子运动员所具有的吃苦耐劳品质 ,有利于我国女子拳击运动水平的提高。加强科学训练、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加强对运动员的医务监督和运动损伤的预防、增加女子拳击后备人才的储备等是提高中国女子拳击运动水平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运动损伤一直影响着田径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使科学系统的训练和比赛难以按计划正常进行,导致一批有前途的运动员过早地离开田径场,严重阻碍了田径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避免和减少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伤病发生,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提高训练质量。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3所高中业余田径运动员的常见损伤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其田径课余训练运动损伤的原因,具体区分男女运动员不同项目、不同层次运动损伤的特点,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将运动损伤率降低到最低,使我市业余田径运动员预防损伤的意识增强、整体水平提高、运动寿命延长。为该地区教练制定田径业余训练、考学安全预防措施、积极调整学生心理状态,提供依据;使得训练、比赛、考学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提高整个市的运动水平,为我国田径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切  李晓辉 《精武》2013,(21):139-140
运动员长期训练的系统性是确保运动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1]。运动员长期参与训练是为全年中的重大比赛做准备,以求在比赛时发挥出自己最佳的竞技能力。但是运动损伤的发生使运动员不能够按照原定的计划实施训练,运动损伤的发生和运动项目、专项技术特点和训练环境等有关。运动员能够正常参加训练和比赛的前提是身体健康,运动损伤的发生使训练和比赛不能够正常进行,必须通过治疗和康复的手段使运动员尽快恢复到受伤前状态。恢复期的时间往往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损伤严重的可能导致整个运动生涯的结束。因此运动损伤的预防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在运动康复领域的专家[2-3]在诊断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上发明了一套整体性的身体功能动作,称为功能性动作测试。  相似文献   

10.
于亮  尚久华  高航  王亮 《冰雪运动》2009,31(5):33-37
冰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是导致其不能出现好成绩,甚至过早结束运动生命的重要原因。对中国国家女子冰球队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显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腰部扭伤和腰肌劳损是主要运动损伤,比赛与训练中的致伤动作依次为身体阻截、球杆阻截、对方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等,疲劳、带伤训练、意外伤、身体局部负担过重等均是女子冰球运动员常见的致伤因素。建议应结合女子冰球运动的特点进行医务监督,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国排球运动员的损伤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排球运动是世界上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排球运动员的损伤率估计在二到五人每一千训练比赛小时,主要的损伤部位是在肩、腰、膝、踝等部位,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目前还不成体系,因为各研究的损伤标准不一。为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从内外两个方面综述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运动损伤一直困扰着运动员和教练员,如何防止运动损伤,一直是教练员和医务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文章对山西省自由跤队的56名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调查中发现,发生过运动损伤的患病率为100%,从损伤部位来看以膝关节和腰部损伤为主,其次为肩关节、肘关节、手腕关节、踝关节等。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慢性损伤为辅,急性转慢性的比重也很大。文章从摔跤运动员损伤的易发部位,常见损伤及损伤原因等方面探讨了运动员损伤对训练水平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和减少摔跤运动员运动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橄榄球运动损伤风险非常高,运动损伤是橄榄球运动员因伤缺赛和退役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回顾总结了橄榄球运动损伤种类、损伤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以及最新的预防性康复训练对策,以期为提高我国橄榄球运动的医务监督水平、降低运动损伤风险、保障运动员健康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无论训练还是比赛导致血清酶变化的论文甚多,但有关业余拳击运动员血清酶方面的研究甚少,基础状态下血清酶特点尚未见报道。血清酶活性是反映组织细胞膜通透性是否改变或细胞是否大量损伤,对于监控运动员对训练课是否适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拳击运动项目特点,分析运动员基础状态下血清酶特点,为我国拳击运动训练步入科学化轨道提供和积累必要的数据。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为沈阳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的15名业余拳击运动员。年龄为20.07±2.49岁,身高为175.24±9.69厘米,体重为71.45±16.65千克,训练年限为4.4…  相似文献   

15.
足球运动损伤一直困扰着足球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 ,影响了正常的比赛和训练 ,阻碍了运动水平的提高。因此 ,如何防治足球运动损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全国 1 79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 2 4 1例常见的损伤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 ,力求探索足球运动损伤的原因 ,寻找预防措施 ,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健美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及预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健美运动员运动运动损伤的特点分析,调查了健美运动员最易损伤的部位以及损伤的类型,并且在研究分析运动损伤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为预防运动损伤和处理运动损伤提供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路萍 《体育学刊》2006,13(1):72-74
对拳击、散手运动员手部的运动损伤类型进行统计分析,介绍了几种训练和比赛中预防手部运动损伤的绷带固定防护方法。  相似文献   

18.
橄榄球运动具有团体性项目中最为激烈的对抗性,这导致橄榄球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风险是显著的,因此如何针对橄榄球运动损伤进行有效预防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们所关注的内容。该研究主要基于英语文献,对橄榄球项目的运动损伤特征、影响因素及监控策略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研究表明(1)橄榄球运动员的损伤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橄榄球专项特征,依据橄榄球运动员主要损伤类型、部位及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球队的伤病风险;(2)橄榄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伤病史、比赛与训练负荷、竞技水平、年龄与性别、接触动作、球员位置以及疲劳,依据运动损伤影响因素对训练和比赛过程进行合理控制能够减少运动损伤对球队整体竞技能力的影响;(3)橄榄球运动员的损伤监控策略主要包括运动损伤预筛查、建立运动损伤监测系统以及进行多学科合作参与,通过对橄榄球运动损伤监控策略的应用和探索可以从根源上提高橄榄球队的运动损伤监控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排球运动员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排球运动的比赛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加强网上实力,运动员的弹跳高度不断增加;为接近球,运动员移动速度越来越快。因此,运动员运动器官的损伤率较高,这是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对省市排球队及体育院系接受临床损伤治疗的115名排球运动员的运动器官的损伤部位、类型和产生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在运动训练中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 1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20.
散打运动训练中常常会发生各种运动损伤,这些损伤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获得和提高,还使许多优秀散打运动员由于损伤不得不早早退出了散打竞技舞台,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窒碍了我国散打运动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引起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恢复手段与方法,旨在为散打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