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析语病”这一考点,不少考生常常有这样的感觉,“你不讲我还明白,你一讲我反而糊涂了”,这是不少老师搞“题海战术”带来的必然结果,因此,复习时要着力培养考生对语病的敏感能力,探求命题规律,归结出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下面以2004年高考全国及各省试卷为例具体阐述之。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作文难,语病层出不穷,一直是困扰教师的老大难问题。从本期起将刊发管建刚老师系列文章,对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语病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针对性的评析,希望为老师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每年必考的难点内容.在对这一考点的复习备考中.大多数老师都按照“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语病分别讲解、练习,但效果不明显。其实,我们可以在六种语病的讲解基础上。换个角度。让学生从审读句子中易致病部位——关键词或短语人手,更快更准地找到病因。让学生像孙悟空那样到太白金星的八卦炉里走一走.炼就火眼金睛。也像二郎神杨戬那样多生几只天眼,上可窥天,下可察地,使语病无藏身之处。以下是我为学生特意安上的十只眼睛.以便学生来诊断病句.  相似文献   

4.
陈丽 《语文天地》2011,(5):60-61
高考语文语病考查题型相对稳定,在复习时,老师对病句分析很详细,但是学生对病句这一题的得分率不高。  相似文献   

5.
写作要“求通”亦要“求好”──兼与陈军老师讨论江苏省芜湖一中饶永豹陈军老师信中指出中学生作文中所存在的毛病,诸如“语病多,运用语言文字生吞活剥,错别字多,套话多”等,都是属于语言不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陈军老师提出要重视叶圣陶先生的“工具说”,认为...  相似文献   

6.
高考语文语病考查题型相对稳定,在复习时,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试题的考查类型,题干的表述形式,都很清楚明白,但是对病句的区间和病点不甚注意,为了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类,缩短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现将语病试题该注意的几个方面总结出来,给老师和学生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7.
《陕西教育》2005,(4):41
"解读2005年第一期《陕西教 育》,我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那大 气而典雅的艺术装祯,新颖而美观的版 面设计,使我爱不释手;各种先进的教 育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更令我耳目 一新。读之思之,如饮醇醴,余香满 口。"这是宝鸡市的黎军老师给编辑部 的一封信。当然,这不是一封表扬信。 黎老师在信中接着说."有些作者由于 行文不够严谨,在遣词造句、语法修 辞、标点符号等方面出现了不少较明显 的语病"。"这些语病比较复杂,我把它 们大体分为七种类型,为便于查阅,每 种类型的每个病例后注明所在页码和 相关篇目,然后加以简要的评析,供作 者和编者参考"。黎老师把这些语病整  相似文献   

8.
赵晓 《语文天地》2011,(3):63-64
高考语文语病考查题型相对稳定,在复习时,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试题的考查类型,题干的表述形式,都很清楚明白,但是对病句的区间和病点不甚注意,为了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类,缩短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现将语病试题该注意的几个方面总结出来,给老师和学生一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各省市语文高考试题中,语病题是一类常见而且难度较大的题目。如何又快又准地诊断出句中语病是很多语文老师研究的课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句子语病常常出现在并列短语中。并列短语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用表示并列的连词"和"、"与"、"同"、"并"、"以及"、"及其"等等;二是用顿号表示的并列,这类并列短语出错  相似文献   

10.
《语学习》去年第7、8期合刊封底刊登了一则《走进经典》的广告,第一句是:“人类创造了几千年的明,单是见诸于字的书籍就浩如烟海,怎么读?穷毕生精力也难以做到。”《语教学之友》去年第11期刊登了周旭斌老师《“见诸于字”之类的表述无语病吗》一,认为“见诸于字”的说法有明显语病。该同时对“公诸于众”提出了异议,认为其表述也是不准确的。笔以为,周老师的观点失之偏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严景东 《学语文》2008,(3):32-32
一、客观题 安徽卷“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这两年共有4道客观题,07年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连贯(排序)”,06年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得体”。全国卷也是4道题,06年考的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连贯(衔接)”,05年考了“错别字、字音、成语、语病、词语辨析(实词)和语意明确(歧义)”(共3套卷子,安徽用的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语意明确[歧义]”)。  相似文献   

12.
子瑜 《教育文汇》2011,(12):11-11
报载,四川巴中市龙泉外国语学校一学生暑期实践报告有错别字和语病,老师不仅要求学生重写,写下承诺书,还让家长签字,交2000元保证金。学生和家长这样做了,老师仍说"光签字不行,还得签意见"。家长认为老师是故意刁难,于是双方发生抓扯。  相似文献   

13.
【高考真题】(2005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C“.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语病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读,以《考试大纲》规定的六种语病为切入点,逐一排查。B项“说服老师和你一…  相似文献   

14.
《记一辆纺车》的教学片段海口市第一中学胡绮霞从事民族班教学工作的老师总有一个同感,就是作文难改。主要表现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差,语句不连贯,语序混乱,语病多。如在《家乡赞》一文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些语句:A、家乡的月夜,是多么思念啊!B、他的知识记载太...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在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有人吐槽,这剧是给语文老师和高考学生看的。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台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台词的语病是个大问题。成分缀余、成分残缺、成语乱用、逻辑混乱、称呼不当、发音错误……还有过度文言化问题,都被淋漓尽致地展现。语文老师激动地表示,看完这部剧可以出一套语病训练题。比如:"手上的掌上明珠。""掌上明珠"本意就是"手上的明  相似文献   

16.
走进新课改的语文课堂,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学中,教师经常分析讲解课文眉飞色舞,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也津津有味。可是老师一提问,学生却或沉默不语,或张口结舌,或语病很多;让他们写起作  相似文献   

17.
杂糅语病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对杂糅语病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杂糅语病作为语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为句法上的错误,还体现为句意上的错误。通过对杂糅语病的类型进行分析,以举例的形式展示杂糅语病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君  侯名松 《湖北教育》2002,(17):27-27
案例老师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不少语病,于是摘抄在白纸上。师:今天,老师遇到了难题,想请大家帮忙,不知你们愿不愿意?师:这儿有个句子,不知怎样修改?请大家当一次老师吧。(出示备好的纸条)“老师组织我们到公园去春游,啊呀,不好!两个小朋友不约而同地掉到湖里去了。”  相似文献   

19.
“解读2005年第一期《陕西教育》.我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那大气而典雅的艺术装桢.新颖而美观的版面设计.使我爱不释手: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更令我耳目一新。读之思之.如饮醇醴.余香满口。”这是宝鸡市的黎军老师给编辑部的一封信。当然.这不是一封表扬信,黎老师在信中接着说.“有些作者由于行文不够严谨.在遣词造句.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出现了不少较明显的语病”,  相似文献   

20.
有关并列成分的语病江苏省如东县中学缪爱明并列成分常出现语病,这是因为它词语项目多,容易引起来分之间的顾此失彼,造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语病。现把这种语病的种种情况举例如下。1、带有并列成分的谓语与主语搭配不当。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