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伴关系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连芳 《体育科研》2007,28(1):94-95
根据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同伴关系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的锻炼同伴主要是同学朋友,在同伴进行体育锻炼时,大部分大学生会受到影响而参加锻炼;而在同伴不锻炼时,也有部分学生会受到影响放弃锻炼。大学生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比例较低,他们对同伴的影响不如没有体育锻炼习惯学生对同伴的影响大,同伴效应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抓紧、调整、补差、安全”这八个字可指导中学生的暑期锻炼。抓紧。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暑期是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大好时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就指出: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暑期的体育锻炼,每天就更应保证一小时了。有的学生认为暑期很长,锻炼从明天开始吧!结果,明天又推到明天,暑期一晃过去了,锻炼还没开始。因此,暑期锻炼必须有个计划,把每天锻炼的时间固定下来。每次锻炼必须让身体达到一定的生理负荷,一般四五天为一个锻炼周期,一个周期可出现一次或两次负荷高峰,锻炼要有张有弛,活动量要有大有小,负荷的安排要形成一条曲  相似文献   

3.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尹博 《体育学刊》2005,12(1):139-141
就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教育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是养成锻炼习惯的基础,教师是系统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首要因素,必要的学校体育锻炼规章制度是养成锻炼习惯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一、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是终身体育的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体力,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是教学的中心。体育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我锻炼能力,是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保障。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学生锻炼能力提高了,在校时,更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  相似文献   

5.
医学院校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许多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会占去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也就忽视了体育锻炼,所以学生普遍存在体能差、体质弱的问题。作者以本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科学制订锻炼计划及合理的安排锻炼时间,证实了只要科学的安排,能达到学习,锻炼两不误。  相似文献   

6.
章以赛 《体育师友》2011,34(1):64-65
文章就如何把身体锻炼的时机适当地延伸到课外,真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自主锻炼能力进行了探索,认为:适当地布置一些体育课外作业,可以使学生在假期和课余也能够参加体育锻炼,在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同时,掌握课堂中学不到的体育技能和课外体育常识,搭起校内外体育锻炼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体育人口概念的界定为依据,参照其它院校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的情况,对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探索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成因。结果表明:我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频度低,参与课外锻炼的人口少,活动中受伤的比例大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间、场地设施、锻炼习惯、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及锻炼氛围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建议学校体育场馆要尽量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供方便,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课外锻炼的安全防范教育。  相似文献   

8.
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宁夏大学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宁夏大学10级新生体育锻炼行为态度不明确,未能形成良好的锻炼行为习惯;学生对锻炼效果认识充分但锻炼行为的理解却较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体育锻炼目标态度、行为认知主观标准没有显著差异等基本状况和特点;建议加强对学生参加锻炼活动的引导;根据男女学生不同要求开设学生体育课;在学生群体内形成良好的锻炼氛围等。  相似文献   

9.
彭伟 《体育科技》2013,(6):95-98,106
课余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发展身体素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锻炼场所、锻炼项目、锻炼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强身健体、调节情绪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价值取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明显不足,这主要与学习任务繁重、缺乏兴趣、缺乏喜爱运动项目等因素有关.同时,在余暇时间安排方式、锻炼项目、锻炼场所、锻炼频度,锻炼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化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改革,提升高职学生人格及人际关系发展水平,利用自编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人格量表及人际关系量表对新疆1 659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探究课外体育锻炼对人格发展及人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疆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锻炼时长、锻炼频率、锻炼次数较为合理;高职学生的人格及人际关系水平存在性别及年级的差异性;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人格及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著;体育锻炼与人格发展呈现正相关,与人际关系呈现负相关。建议:新疆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及鼓励,通过积极的引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及人际关系水平的提高,推动高职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安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类专业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学生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达到专业培养要求。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大学体育课程不能够覆盖在校全过程,因此课外体育锻炼就成为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西警察学院公安专业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论证大学生在参加课外锻炼中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男生对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高于女生,锻炼的动机正确,锻炼的时间和频率男生均高于女生,锻炼的项目有性别的差异,锻炼的场地以学校免费场地为主;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场地器材的限制;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体育消费均低,体育消费主要是在购买体育服饰。文章旨在深入了解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并进行深入的了解,为体育锻炼在高校的全面展开和普及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立庆  李丹 《福建体育科技》2011,30(6):44-45,48
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南京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样本学生体育锻炼强度偏小,锻炼频率偏低,锻炼持续时间较短;锻炼项目以球类项目为主;锻炼目的方面,四成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强身健体";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没有时间"占据了主要地位;而学生希望的锻炼方式主要是"和同学自由地锻炼"。这些都表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揭示了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部分原因,为行政决策和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多,但许多学生锻炼时只凭兴趣和爱好,不知道练到什么程度合适。盲目地进行体育锻炼,不但没有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而且导致各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损害了健康。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简单的、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自我医务监督的好方法——写锻炼日记。学生每次体育锻炼后就以日记的形式对自己的健康和功能状况进行记录,以便通过对日记的检查对照了解自己在锻炼期间的健康状况和由于运动后所引起身体的种种变化。然后根据这些检  相似文献   

15.
陈碧清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5):580-581,598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浙江省高职学生体育锻炼阶段特征、锻炼行为执着性状况,初步揭示不同锻炼阶段学生在体育活动执着性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有锻炼习惯的学生比例不高,参加体育锻炼执着性不强,不同阶段上体育活动执着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封闭式学生体育锻炼长廊"及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向都不强,参加锻炼的积极性都不高,但经过坚持"长廊"锻炼后都有明显提高.经常性地参加"长廊"锻炼对男女生的锻炼行为习惯影响最为突出,"长廊"锻炼对男生锻炼态度的影响要大于女生.基于"长廊"的锻炼管理办法可有效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进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17.
《湖北体育科技》2018,(8):731-734
探索高职学生锻炼意识的现状与锻炼坚持行为的关系。采用自编《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对547名在校高职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高职学生的锻炼意识在性别、地域、年级上存在差异,高职学生锻炼意识与锻炼坚持行为显著相关,锻炼意识可以预测体育锻炼行为。其中,锻炼控制感是预测锻炼坚持行为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文献检索结果可知,当前我国各级学校体系尚未就学生体育锻炼安全创设相应机制,也未对学生课后自主锻炼安全保障策略进行探索。当前在学生体育安全问题上的法律法规属于缺失状态,部分学校出现弱化体育运动竞技性、对抗性要素的现象,并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该文从学校、家庭两大主要监管主体入手,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学生体育锻炼人身安全保险制度和体育锻炼安全机制,为学生体育锻炼安全保障机制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锻炼,要想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保证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是首当其冲的,没有足够的时间,加强体育锻炼这项工作也就很难全面落实。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有助于中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术、培养学生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激发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进而逐渐养成乐于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现代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以泉州师院附小四、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小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因缺乏自我锻炼的习惯而在具体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