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举凡有三类诗人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社会和诗坛—— 一曰:有名有诗。这是一群被公众认可的定型诗人。他们因诗而名,读者知其诗亦知其名,知其名亦知其诗。诗人如日诗如月。日月同辉,人名共存。  相似文献   

2.
杨飞 《考试》2005,(10)
诗仙——李白,唐代诗人。其诗雄奇豪放,想像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贺知章赞其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故后世称他为“诗仙”。诗圣——杜甫,唐代诗人。其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典范尊,其为“诗圣”。诗佛——王维,唐代诗人。他以禅入诗,开拓了山水田园诗的表现领域,打造出山水田园诗空明净逸的境界,故有“诗佛”之称。诗魔——白居易,唐代诗人。其诗语言流畅,通俗  相似文献   

3.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诗人代表,其诗风与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诗风迥然不同。戴氏诗风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表现为沉哀,中期为寂寞,晚期为昂扬。其诗论和新月派代表性诗人闻一多的诗之“三美论”相反,主要宣扬诗的纯粹性,拒绝音乐、绘画入诗。  相似文献   

4.
傅满仓 《河西学院学报》2006,22(6):38-40,119
刘禹锡是中唐诗坛独具特色的诗人,其诗一个很重要的特色是具有理趣.而其诗理趣的形成与诗人的个性思想和人生遭遇密不可分;其诗的理趣主要表现在一些咏史怀古诗、咏物寓言诗具有民歌风味的短章之中;其诗的理趣又具有直、深、精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唐诗人卢仝所作的茶诗是后世熟知的千古佳作,其对宋代诗人的影响包括显性和隐性两大方面。显性影响主要由宋代诗人对卢仝茶诗的再创造情况体现出来,宋代茶诗大多出现了卢仝茶诗中经典诗句的回音。隐性影响则是表现在宋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自觉地向卢仝茶诗新颖的题材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两方面靠拢。在题材上以俗为雅,将诗人的情感注入生活琐事,做到生活日常情感化;内容上以故为新,讲究诗歌情趣与心灵隐逸,追求宋代诗人的一片新天地;在艺术风格上,卢仝茶诗中的以文为诗、以奇为诗、以思为诗的艺术特色对宋代诗人的创作风格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白的饮酒诗在其诗歌创作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时期的饮酒诗,思想内容是各不相同的。各个时期的饮酒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矛盾,总体上展示了诗人的心灵历程,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诗人思想发展线索,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一、了解诗人,解读诗题,理解诗句,勾画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诗人不同,诗风也不同,例如李白和杜甫,一个浪漫主义,一个  相似文献   

9.
历代诗人都解饮,自古以来,诗酒互不分家,南宋诗人陆游《剑南诗稿》中也有很多关于酒的诗篇。他嗜好酒,擅品酒,在数量颇为壮观的咏酒诗、饮酒诗、醉酒诗中,可以窥见诗人的人生观及当时的创作心态。作者借劲酒以助其诗兴和胆量,在醉酒的幻境中,诗歌和书法都表现出了迥异于平常的雄放与恣肆。诗人在沉醉中用诗歌抒发其对时间观和生死观的看法,或宣泄种种愁闷,尤其是有志不得中的抑塞愤懑,挥洒出迥于平常的豪兴与壮怀,凸显出其豪迈旷达的本真个性。  相似文献   

10.
诗人高启在其入明后的诗作中,写下了大量“梦”诗,这些诗“梦”意象寄托着诗人的自我情感与心志,成为诗人抒发性情的依凭之物。明初的社会政治环境、当时诗人自身的处境与其美学追求,是其梦诗生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月明归梦遂成迷"--高启笔下的诗梦意象及发生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人高启在其入明后的诗作中,写下了大量“梦”诗,这些诗“梦”意象寄托着诗人的自我情感与心志,成为诗人抒发性情的依凭之物。明初的社会政治环境、当时诗人自身的处境与其美学追求,是其梦诗生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茶的国度,诗的海洋,孕育出茶诗这一独特的文化载体。陆游一生嗜茶,精于茶艺,好赋茶诗,茶诗数量为历代诗人之冠。其茶诗并未辄止于高雅浪漫的品茗形式,而是寄托了诗人的人生感怀和哲学思考,以独特的艺术视角,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阅读主体的情感反应运动,来自于阅读对象(即文本)与读者内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碰撞,它是阅读情感反应过程的动态化表现。鲁迅先生曾经说:“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如诗人作诗,诗不为诗人独有,凡一读其诗,心即会解者,即无不自有诗人之诗。……惟有而未能言,诗人为之语,  相似文献   

14.
诗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生命意志的冲动。《诗大序》载:“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宋代大诗人陆游在《澹斋居士诗序》中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前人的诸多论述都说明了诗与诗人情感心志密切相关,这为我们读者解读和欣赏古诗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启示:不妨先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其心,解其志,而后吟其诗,悟其情。即在欣赏之前,先了解和理解诗的作者——诗人。首先诗是人作为社会之人…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拟古》其九是以著明诗人曹植为主人公的代拟体,是以曹植作品为底文的模拟之作。这首诗的独特叙述视角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主人公眼中的外部世界,而且是主人公内在的心灵世界。《拟古》其九是诗人对诗人的解读,是诗人对诗人的发现,是诗人对诗人的刻画,是诗人对诗人的揭示,是遥想中的遥想,是追忆中的追忆。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曹植的生存漂泊与心灵漂泊。这是一代诗神的精神诉求,是寻求真理的痛苦呻吟;这是屈原内审式的人生独语,是他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度开掘和庄严自问。这首诗具有拟古和咏史的双重诗学属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雄浑豪迈的边塞诗和委婉含蓄的宫怨诗,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人一生坎坷,忧伤感是其送别诗的基本格调.王昌龄的送别诗多方面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他的忧伤之情、真挚友情、高洁情操、归隐之情和诗人奋发向上的壮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他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17.
诗杰——王勃,初唐诗人,字子安。其诗构思新奇,流丽婉畅中蕴含着宏放浑厚的气象。他与同时代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后人誉称为“初唐四杰”。故后人称之为“诗杰”。诗狂——贺之章,初唐诗人,字季真。其诗清新通俗,常为人争相传阅。他秉性放达,自称“四明狂客”,故后人称之为“诗狂”。诗骨——陈子昂,初唐诗人,字伯玉。在创作上标举汉魏风骨,  相似文献   

18.
《百兰山馆诗》是丁日昌一生所写的诗的结集。丁氏是岭南知名诗人。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很强的人民性和岭南诗风。它不仅反映了诗人曲折的人生旅程,且表达了诗人优民爱国的思想感情,是研究丁氏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主要就是从诗集的内容和风格作点述评,以祈引起人们的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9.
宋代咏花诗非常繁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对梅花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在其现存4200百余首诗中有140首咏梅诗,这个数目在宋代、乃至历代诗人中都不多见。分析其原因,梅花不但契合了杨万里在诗中表达情志的需要,更与他个人的志趣、品节有关。通过考察杨万里咏梅诗,我们将不难发现,清新可爱的梅花是杨万里诗品和人格最好、最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20.
约翰·济慈是 19世纪与雪菜和拜伦齐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创作成就显著,诗歌创作理论也颇有见地.从济慈对诗及诗与自然、生活的关系的理解,把握其诗论内核,并体味诗人的审美追求及人生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