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正>一提教育科研,教师就有自卑心理,认为教科研很神秘,高不可攀,其实是人们给教科研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每个教师都有教科研的"基因",只是没有将潜力挖掘出来,这就需要教师进修学校与基层学校明确职责,通力合作,学校领导与教师共同努力,创新思维,大胆实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科研水平。一、教师进修学校教科所要发挥导向引领作用教科所要从科研管理、科研培训、活动开展、资源共享等方面加以指导和引导,并与督导评估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2002年2月20日至22日,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在石家庄市北方大厦召开了高中教科研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河北省高中教学研究的一次盛会,也是近年来全省召开的第一次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它标志着全省高中教科研工作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参加大会的有省教育厅韩清林副厅长、省教科所傅中和所长、省教科所高中教研室的全体成员、各市教研室(教科所)主任及各学科的高中教研员约130人。  相似文献   

3.
加强校本教研引领,构建高端教学发展研究平台 一是召开教代会,确立"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战略.以教科所为组织中心,从基本问题出发,对教育教学中若干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突出了对高效课堂模式、新时期学生发展水平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索.结合国家、省、市各级"十一五"教科研规划,申请立项研究,形成了学校新的教科研发展格局.同时,对"九五""十五"期间教科研成果进行了整理,加强教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落实和工作提高.  相似文献   

4.
务实化、校本化:提高教科研实效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不仅是提升职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改变自身劳动状态、释放教学智慧的必要过程.因此,从当前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际出发,实现教科研工作的务实化、教科研方案的校本化,关注教科研工作评价的合理化和教科研操作的微格化,才能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师的教学人生,提升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5.
作者当上了县科研室主任,第一次参与上海市教科所组织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一书的研究和编写工作,围绕这段经历,描述了当时市教育局分管领导、教科所专家、学校教师的思想、心态、个性和音容笑貌,书写了亲历上海普教科研方法的大普及的过程及感想。  相似文献   

6.
教科研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l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带动教师的成长,同时可以极大提升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成效。但就目前中小学课题研究的现状而言,研究的实效性不敢恭维,其实效性缺乏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前教育科研在中小学中还是处于劣势地位,遭受冷遇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实效不够。一方面教科研活动需要花费许多精力,另一方面教科研的收益不大。认为它充其量是学校应对各种检查评比的摆设和花瓶,或者是教师职称评定的砝码和跳板,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帮助并不大。‘应该说,这是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一种曲解,它不是真正的教育科研,而只是停留在功利层面上的畸形的教育科研。但是如何才能改变这种习惯观念,使我们的教科研成为学校教师乐于接受的自觉行为呢?笔者认为,只有让教科研走进课堂教学主阵地,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才是提升教育科研地位,实施有效教育科研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8.
著名特级教师的教科研经历,说明中小学教师从事教科研32作对教师的教育观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也是教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获得与形成的过程。所以,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教科研工作具有课程的功能。将中小学的教科研工作课程化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必要性。作为课程的教科研工作有情感、自主、发展、全员的特征和表现形态。将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课程化,必须确立相关的目标与标准、课程的类型,积极开发教科研课程的资源.促进教科研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背景 2005年4月,笔送教下乡到F镇实验小学。在那次一天的送教活动中,F实验小学崭新的校舍,校长开朗的性格和先进的办学理念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2006年3月,市教科所到农村学校进行教科研情况调研,其中一站是F小学。我欣然前往。想去看看这所农村学校教科研开展情况如何,他们有什么特点,与城市小学教科研有何差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国家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职业学校毕业生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适应市场需求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抓好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畅通的教科研网络是搞好教研工作的保障。本文从大兴区的实际出发,探索利用本区教师资源,形成市、区、校三级教科研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赵立新 《教育》2014,(29):44-45
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我们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就教师评价制度,做了大量而切实有效的工作,从师德建设到教师管理,从日常教学到教科研结合,从继续教育到教师成长等方面,修订和完善了相关的教师评价制度,新建了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做到评价常态化、多元化、综合化、实效化,实现了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评价的机制再造,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师综合评价体现多元性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根据新课改相关精神,全面修订并完善学校的相关制度,如《平遥中学教师师德要求》《平遥中学班主任工作条例》《平遥中学教学常规》等制度条例。其共同特点表现为: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门加强了各级教师培训平台建设,特别是县级教师培训平台建设。江苏省率先启动了县级教师培训中心的建设评估工作,通过整合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的职能和资源,建立四位一体的教师发展中心,以实现区域内教科研训一体化。教科研训一体化,必须在厘清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研究载体表现出来,使得教科研训各项职能的运转在空间上有并存性、时间上无起继性,才能达到真正的一体。鉴于县域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行现状,微课题研究是教科研训深度融合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今教科研工作在许多地区和学校都搞得轰轰烈烈,教科研的氛围似乎也已带动了很多教师,有些学校甚至已经拿出为数不少的"科研成果",表面看来可喜可贺。然而,农村初中的教科研真的已经走进新课程、走进学校工作的重点领域、走进每个教师的心中了吗?带着些许疑问,比较周边学校,我发现:教科研工作虽然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对于农村的初中来说,这项工作还是在很大程度上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学校和教师教科研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档次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不少的问题和弊端,课题研究"有形无神",形同虚设,如不加以改正,会滋生很多"后遗症",必然对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校长"真参与假研究""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作为校长,有着先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搞教科研对于一般教师来说,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难度,在实践层面上也是步履维艰.教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过犹不及,教科研对于教学工作来说,是锦上添花,而不应该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负担.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8,(9)
各省、市县(区)教育学会、教科所、教研室及学校(含幼儿园):为了及时总结当前课程与考试改革的经验,促进改革的深化,引导广大老师积极投入于改革,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要求,同时也为了服务于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现决定举办全国第七届"中小学课程与考试改革"论文评选。参评对象:1.全国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者及教科研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9月19-20日,来自长三角17城市的市、县(区)教科所所长及部分学校代表百余人,汇集上海市格致中学,总结探讨教科研信息平台工作发展措施策略。会议由上海教科院普教所、《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社、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及长三角17市教科所共同主办。会议第一阶段为教育信息平台工作会议,先后有上海教科院普教所所长胡兴宏、《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社主编张肇丰、副主编马联芳及部分市、县(区)教科所所长发言,总结过去几年信息平台方面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来稿编辑处理;刊出地区专集,专题征评比,及赴各市参观考察采访等。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大力推进教科研事业的发展,张家口市教科所结合本地教育实际与特点,努力创新教科研工作机制,丰富教科研工作的内涵,拓宽教科研工作的途径,致力于教师专业化和学校内涵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教科研实践中,因校长对教科研的重视不够和引领不力导致学校教科研工作出现诸多问题,教科研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进而影响了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及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农村学校校长可从树理念、增投入、建机制、强师训、重转化等方面强化对教师教科研的引领。  相似文献   

20.
周俊 《教书育人》2005,(6):49-52
C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教师工作勤奋、踏实,教学成绩在同类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不强,学校的教科研气氛不浓,为了促进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制定了《教育教学及科研成果奖励条例》,对发表、获奖的论文进行奖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