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礼俗文化视野中,晚清士人婚姻中的妻和妾是不同的.妻从“礼”,即以“六礼”程序迎娶进门,并在实际生活中恪守礼的规范;妾从俗,迎娶不尊“六礼”,地位低下,在婚姻生活中不完全遵守礼的规范.  相似文献   

2.
从敦煌《放妻书》看唐代婚姻中的和离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婚制中的和离制度,早在《周礼》中即有记载。关于和离的律条备载于《唐律疏议》,表明唐代婚制中和离制度已然确立。这种离婚形式在敦煌《放妻书》中表现得尤为明确:离婚原因,首先是“夫妻不和”;离婚形式是双方情愿,“请两家父母,六亲眷属,故勒手书”;立书契约称为《放妻书》或《夫妻相别书》等,并在书契中明确妻子可再嫁;离婚时的财产分割也有一定的规定,反映了唐代和离制度在敦煌实施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3.
婚姻和家庭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男女个人,以及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利益密切相连,而且还影响、制约着社会联系和社会活动。利用婚姻方式团结各氏族部落,是尧舜时期的立国之本,于是帝尧以二女妻舜。因舜孝,竟然遭其弟与父、继母谋害,欲分舜妻及其家产,这里也许有着政治纷争,但反映的却是中国古代婚俗。  相似文献   

4.
“妻”字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受麦克伦南人类古有掠夺婚习俗之说的影响,于语言文字等领域搜寻例证发明中国古有掠夺婚习俗之说。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承“新说”,认定“妻”字是中国古代掠夺婚习俗之反映。本文对此提出数点疑义;并简述中国古无掠夺婚习俗的原因,从根本上否定了《字典》等对“妻”字的解释。遂又参考汉儒之说,提出“妻”字本义是“与夫齐等的女主人”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符号,还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古代家庭女性群体中,存在着尊卑贵贱之分。处于最高层的女性无疑是丈夫的母亲,其次为丈夫的妻,再其次为丈夫的妾。这种尊卑差别从“妻、妾、威”的字形中就可以反映出来。妻妾的对立以及妾之低贱地位在妾称谓词中也能体现出来;“威”作为母亲之义隐含着一种拥有家族权力的意义在里面,也反映了在家庭里母亲受到尊重,有威信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刘婧 《考试周刊》2009,(31):34-35
“妻”字甲骨文作辨,或写作膀,从甲骨文字形看,“妻”字像女人总头发之形。 像女人的长头发,头发向上, 像人的手,字形表示女性的成人之礼。“妻”字正是用女子总头发之形这个具体的成年礼俗来表示男性配偶这个抽象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彝族历史上曾长时间存在过母权制,至今云南昙华山彝族仍然保留了大量的母权制残余,如双系家庭、从妻居、男不娶女不嫁、舅权等,妇女在生产生活乃至家庭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两宋时期,妇女买卖较为普遍。“卖女”与“卖妻”则成为宋朝妇女买卖中的焦点。它不仅是违 反人性的生动写照,更是两宋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同妻”作为男同性恋者与女异性恋者结合进入“同直婚姻”的产物,在中国社会的存在和延续,有着深刻的文化烙印。从同性恋者与同妻的不同视角,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挖掘“同妻”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助于明确“同妻”现象作为社会问题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在中国,同妻作为一种社会弱势群体,亟须得到社会的救助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以藏缅、侗台、苗瑶等汉语的亲属语言为参照背景 ,运用历史比较法 ,结合民俗学 ,旨在探讨出现在古典文献中的具有“舅父、妻之父、夫之父”含义的亲属称谓的来源及流变 ,结果发现 :上古的“舅”与“尚”同源 ,前者为商人语言 ,后者为周人语言 ,后者发展为后来的“章”“丈”;商人的 * g- l-与周人的 * d- j-存在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亲属关系及其称谓的研究,是探讨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个典型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亲属关系的起点和纽带的婚姻制度,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尔雅·释亲》详细而完备地记录了我国早期社会的亲属称谓,同时通过亲属关系和称谓也反映了当时特殊的婚姻形态。而《释亲》中“妻党”子目更反映了明显带有母系社会残余的婚姻制度,本文拟从“妻党”的经文条目对其记录的亲属称谓予以考释,说明来源,并对其所体现出来的婚姻制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继承法》第3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遗产作为继承权的客体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和《继承法》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财产权益。根据这一规定:遗产是公民遗留的财产,具有财产性、总体性。作为继承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财产、财产所有权、债权和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义务等。被继承人的人身权,如姓名权、肖像权、署名权、监护权不能作为遗产。遗产是公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焦仲卿妻》一诗中“儿已薄禄相”中的“薄”意思是“微薄”、“稀少”。笔者认为:这里的“薄”应当理解为“缺少”之义,“薄”的这一义项还出现在由它组成的一些复合词中。但一些辞书“薄”条的释义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以《汉语大词典》为例,对“薄”条的释义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夫二妻”大团圆模式在通俗文学中并不少见,《薛仁贵荣归故里》构建了“一夫二妻”式大团圆结局。作品具有反映时代特征、体现编选者文化心态与揭示观众审美倾向等特点。但是,由于封建礼教深度影响下男权意识的作祟,导致编选者无视女性意识的存在,一厢情愿地编织出“一夫二妻”大团圆模式,这不仅反映了编选者自身的局限,也透示出中国文化深层次的悲哀。  相似文献   

15.
李佩 《文教资料》2013,(36):57-59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一代圣贤.中国人自古就有为圣人、贤者避讳的习惯,总觉得圣人就是完人,是没有过错的,即使有,也是与圣人自己无关的.关于“出妻”一说,学术界争论不休,有人认同,有人强烈否认.本文主要谈谈“孔门出妻传统”的真实性,试图还历史一个原貌.  相似文献   

16.
作为詈骂语的安徽阜阳方言[t(c)hi213t(s∫)]是一个文化词,也是一个方言特征词,它的词形是“妻侄”,这种用法广泛分布在中原官话区的许多片区,“妻侄”内在的文化因子是其成为詈骂语的基础所在,可以作为方言特征词作为划分方言区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7.
宋代商人的家庭生活与经商活动相互交织,家庭关系中常常家业难分。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是考察家庭关系的重要内容。宋代商人的家庭关系呈现出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根深蒂固的家观念既是家庭的捏合力,同时也成为宋代商业持续发展的一种内在制约。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的传说中,狐的形象被赋予了很多神秘的色彩,成为了一个人格化、神化的存在,在众多狐的传说中,流传广泛最打动人心的应该是有关狐妻的传说。日本传说中狐妻的形象既受到中国古代传说的影响,同时又具有日本文化的特色,本文就在日本广为人知的狐妻传说及其由来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与中国古代狐的传说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日本狐妻传说中所特有的形象特征和“别子主题”。  相似文献   

19.
美籍女作家谭恩美的华裔身份和中国文化知识掩护了她书写的非真确性.她的小说《灶神之妻》有着浓重的东方主义元素,成功再现了“西方拯救东方”的范式.从反东方主义视角解读《灶神之妻》,可以看到谭恩美所书写的中国是西方读者想象中的中国;儒家文化被描写成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中国男人不是被“阉割”的性无能就是满腹淫欲的“厌女狂”;而西方男人和西方文化则成了拯救东方女人和东方文化冠冕堂皇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秦国婚姻制度包括王室嫡庶妻等级婚制和庶民一夫一妻婚制。前者发轫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秦惠文君称王之后。特点有三:一是秦王室虽然实行嫡庶妻等级婚制,但继承君位的往往不是嫡长子;二是秦君庶妻之子一旦为王,其母即可尊为太后,不受出身贵贱,班次高低的影响;三是秦国太后生活淫乱,贞节观念淡薄。后者是商鞅运用国家政权和法律的强制力量,拆散大家庭而形成的。特点有四:其一,庶民婚制一般只能构建父母妻子型和夫妻子型两种家庭形态,而不能构建父母兄弟妻子型大家庭;其二,秦可能有婚姻缔结要经官府认可的规定;其三,秦有弃妻登记的法律规定;其四,秦律禁止夫妻关系淫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