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罚不当罪”是处罚过轻还是处罚过重?笔者查看了一些工具书,其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说:“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商务印书馆出版、商务印书馆辞书中心  相似文献   

2.
论唐律中的“倍备”处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倍备”,即加倍赔偿的处罚原则,是唐律的重要原则。“倍备”不仅适用于对盗窃罪的处罚,也适用于严重侵犯公私财产罪的处罚。“倍备”的加倍赔偿金一般给予原主,但也可能作为对纠告盗罪有功人员的赏金。从司法实践看,唐代“倍备”原则基本上能得到准确执行。  相似文献   

3.
对国、地税机关之间可能出现的“一事二罚”行为进行了列举,并提出了避免措施:一是实施共同处罚。即首先按一定的规则确定一方为主要执法机关,经双方共同调查取证,以联合发的形式作出各自的处理决定,并且在法律规定的罚款幅度内共同对纳税人作出处罚。二是实行吸收处罚。即按照“重事”吸取“轻事”的原则,由“重事”一方的税务机关实施处罚。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大学生在毕业旅游期间,玩“炸金花”赌博游戏而被当地警方拘留并给予“顶格 处罚”。此事件经媒体曝光后,社会舆论反响强烈。有人认为,赌博腐蚀人心危害社会,此次处罚有法 可依;尽管处罚的是大学毕业生,但大学生已经是成人,公民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对大学生处罚是“治病救人”,也是毕业前的法制教育。也有人认为,此次处罚确实合法理,但有 些不合情理,处罚不是执法的目的,对大学生应以批评教育为主。还有人认为,要区别赌博和娱乐活 动,大学生玩“炸金花”是娱乐,不能按赌博论处,更不能挥舞道德大棒……翻看百度上大量的有关 议论,参与者主要是网民、记者以及一些法律界人士,唯独不该缺席的大学,不仅缺席也没有任何态 度。事实上,大学有值得反思的教育问题:大学要正视学生打牌问题,大学生的放松不等于放纵,大 学生更应有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5.
新版初二思想政治教材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2年1 2月第2版)第1 0 9页,对防卫过当的处罚原则表述为:“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此处的“可以”应为“应当”。“应当”和“可以”含义大为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部分不少条文中都有“应当”或者“可以”的字眼。这两种规定含义不同,前者是肯定的、绝对的,人民法院量刑时,必须严格地、无条件地执行,否则即属违法;后者则是不肯定的、相对的,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酌情予以抉择。防卫过当为什么不是“可以”而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相似文献   

6.
开学一个月了,不少家长向我诉苦:孩子在家不服管,连处罚都没用。听了几个家长的反映,我认为他们处罚孩子的方式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向家长提几个建议:“先礼后兵”什么事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父母需要事先向孩子讲清楚,在孩子知道该怎么做而不这样做时才处罚孩子。一贯性对孩子的要求得有一贯性,不能因为昨天心情舒畅,孩子做错了事可以不批评、不处罚;而今天因为心情不舒畅,尽管孩子干的是和昨天完全一样的错事,父母却大发雷霆。没有规章的管理就像没有相应规定的交通信号灯一样危险,今天“红灯”是“停”,明天“绿灯”是“停”,…  相似文献   

7.
虞舜时期,是我国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已经初步形成,此时,“法律”统一创制,处罚习惯得到法律上的确认,处罚原则形成,设置“士”职及“监狱”的创立,开了中国法制社会的先河,对后世立法起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行政处罚决定公开能满足社会公众对行政权力监督以及风险社会下公众知情权的需要。但实践中,处罚决定的积极公开存在异化为声誉制裁工具以及与个人隐私权相龃龉等问题,《行政处罚法》三易其稿,体现出处罚决定公开从积极到审慎的态度转变。行政处罚决定审慎公开因兼顾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体现比例原则的准确适用以及降低异化为声誉制裁风险的功能成为处罚决定公开的必然选择。该法中“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逻辑当为处罚决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而应当公开,其中“社会影响”的内涵为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关注,“一定”的程度考量当为“社会影响”的正向效益与个体利益减损之间的价值衡量。因此,将“社会影响”与“一定”结合是构建行政处罚决定审慎公开的具体运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交通肇事现场逃逸行为已构成了独立的犯罪。它在犯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同交通肇事罪都存在着质的区别,是一种独特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因此,对现场逃逸者的处罚原则应是“数罪并罚”而不是目前司法实践中的“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10.
《云南教育》2007,(10X):1-1
“在操场、公寓楼前搂抱,在校园牵手要受到开除学籍、留校察看、记过处分等处罚。”日前,一个“晒”青岛滨海学院处罚通报的帖子引起网友的争论。  相似文献   

11.
对于“惩罚”的词义,《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通过处罚来警戒。”而对“处罚”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加以惩治。”那么。对犯有错误的学生,老师能不能惩罚,该不该惩罚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白衣领职”是流行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独特的官吏处罚制度,它主要适用于中央中、高级官员的轻微职务犯罪,重点处罚官员的失职行为,是强化皇权和整饬吏治的一种手段,同时还有激励罪吏“戴罪立功”的积极作用。但在操作过程中,该制度也有一定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3.
陈亦权 《教书育人》2009,(11):65-65
在如今这个异常重视和提倡“文明教学”的社会里,“老师该不该处罚犯错误的学生,该怎么样处罚”成为了一个倍受争议的话题。但在我的班级里,却赫然贴着一张《处罚条例》,只是制定这张条例的不是校长、更不是教委,而是我们班的54名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我周围,很有几个“擅长”处罚孩子的年轻父母。只要孩子有了错误,动辄非打即骂,罚跪罚站、断水断食;甚至自己有了不顺心的事儿,孩子也会成为他们的“出气筒”和“替罪羊”。事后,你要是问问他们为哈这样做,他们不是跟你打哈哈,就是说不出个米麦豆子来。因为他们对孩子所实施的打骂之类的处罚,几乎无一打在理上,孩子在被打骂之后,也想不出自己的闪失在那里。其实,不少孩子的“胡作非为”,往往是无意识的或下意识的,因此,对这些孩子的‘处罚”,就应以疏导为主,惩戒为辅,而这种带有家庭惩戒性的处罚,也是一个很有讲究的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目前刑法学教材中关于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不同归纳 ,提出应根据立法原意予以明确统一。对教材中“只作有罪宣判 ,不给任何处罚”这一刑事责任承担方式未能确切指出立法根据提出了质疑。认为如果存在这一承担方式 ,就应有明确例证予以说明 ,应从立法原意上区分“免予刑事处罚”和“免除处罚”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流沙 《八小时以外》2013,(3):119-119
开车上路,大家从来没有把那盏黄灯当回事,黄灯就是绿灯。新年有“新法”,不能闯黄灯,结果黄灯就—下子“火”了,一直闹到“以暂不处罚”公告天下才算收尾。事实上,处罚闯黄灯并非中国独创,但中国却独创了对黄灯的千言万语,还有议论纷纷。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中国司机不适应。  相似文献   

17.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 有学者认为,在教育中,“惩戒是指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向葵花认为,“惩,即处罚;戒,即警戒。惩戒,即通过处罚来达到警戒的目的。惩只是手段,戒才是目的。作为同一过程的手段和目的。惩和戒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惩戒教育,作为一种正面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实施批评、处罚手段使受罚者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其身心健康,从而使其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8.
罚厨师吃肉     
迷糊先生成了一家大饭店的经理。大饭店真大,里面碗多盘多厨师多。可是,常常有厨师开小差,不是打破碗,就是打碎盘子,打得迷糊先生好不心疼呀。“再打破什么,我非狠狠地处罚不可啦!”迷糊先生对厨师们说。“砰——”迷糊先生的话音还没有落下,已经有一个大碗从一个厨师的手上掉到地板上,碎成了一堆。“好哇,看我怎么处罚你!”迷糊先生生气地对那个厨师说。“我错了,我错了!”那厨师吓得心惊胆战,连连认错。“我该怎么处罚呢?”迷糊先生心里并没有主意,就问身边的儿子,“小迷糊,你说怎么处罚最好?”“那好办,”小迷糊说,“就罚他吃肉吧!”“好…  相似文献   

19.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有学者认为,在教育中,“惩戒是指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向葵花认为,“惩,即处罚;戒,即警戒。惩戒,即通过处罚来达到警戒的目的。惩只是手段,戒才是目的。作为同一过程的手段和目的,惩和戒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惩戒教育,作为一种正面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实施批评、处罚手段使受罚者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其身心健康,从而使其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另有学者认为,目前对于惩罚本质内涵的理解存在两种向度,报应性惩罚观认为惩罚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广西河池市一所高级中学多名学生因没有参加学校例行的跑步训练,被学校政教处一名老师处罚,要求他们“爬行”。有学生愿意跑10圈来替代“爬行”,但遭到拒绝。教育学生的办法有很多,唯独不该有的是羞辱学生的人格尊严。这名政教处老师逼迫学生“爬行”,与其说是教育、惩戒,还不如说是为满足其自私狭隘、变态的权力欲。现在是文明社会,老师的教育乃至处罚更应该讲究科学方法,而不能凭着老师的好恶或一时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