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考理科综合题是以初中的理、化等知识为载体,将每个学科内部各章节的知识或两个学科的知识渗透、交叉、综合而成的一种试题。它强调能力立意,以综合能力涵盖学科能力,多以科技问题、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这些试题着眼于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全面模拟和再现实际问  相似文献   

2.
理化生综合     
姜信东 《中学理科》2006,(5):13-19,45-46
理科综合题是把几个学科(主要为理、化、生)的知识合理地综合成一定问题情境的知识网络题,强调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和融合,具有知识面广和学科综合性强等特点。此类综合题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以能力立意”和“以现实生活立意”。重点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与综合,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寅 《考试周刊》2011,(39):9-10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已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我们发现文科综合考试突出能力立意,淡化了知识的覆盖面,立足于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突出了人文地理、重大地理事件、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更突出了学生地理理性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教材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考理科综合题是以初中的理、化等知识为载体,将每个学科内部各章节的知识或两个学科的知识渗透、交叉、综合而成的一种试题.它强凋能力立意,以综合能力涵盖学科能力,多以科技问题、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这些试题着眼于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全面模拟和冉现实际问题的真实场景,要求学生注意对事物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过程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问题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强调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符合当前的中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陈方 《化学教学》2002,(10):35-38
高考已从“3+2”模式逐渐过渡到“3+综合”模式。所谓综合,首先是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学科间综合所占的比例很小。而高考命题思想也在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特别是应用能力立意的转变。而对应用型综合题,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内综合的方法,着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化学高考总复习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一、试题特点2006年文科综合(卷Ⅰ)政治试题以知识和能力立意,其中以能力立意为主,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引导考生将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强调运用基础知识和学科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突出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学科素养和价值观念。试题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高中政治科高考命题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尤其在综合科目考试中,考查学科能力同时,注意考查学科的综合能力。因此,要搞好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提高政治学科教学质量,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全面性,系统性,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综合和多元化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1999年2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学科命题要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下面就2003年上海市高考生物学科试题中所涉及的跨学科能力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正>"3+X"高考数学科的命题思想已经转向了以能力立意为主导,重点考查学生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说明》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提出具体要求: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全面又突出重点,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含义上立意,注意通性通法。对能力的考查,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考查各种能力,强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高中政治科高考命题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尤其在综合科目考试中,考查学科能力同时,注意考查学科的综合能力。从操作层面上来说:“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提倡对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更加重视思维方法和逻辑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结论或一些表面的东西;加强学生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所学的政治学科知识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因此,要搞好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提高政治学科教学质量,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全面性、系统性,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综合和多元化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育》2012,(Z2):91-94
第一部分:能力立意认识观点1:能力立意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灵魂,其含义是以考查能力为目的命制试题。能力立意的出发点是从考查能力出发命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以实际问题立意,设置问题情境,根据问题需要,确定考查的主干知识体系,不忌讳知识的重复,不追求知识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考3 X的推行,试题设计将更注意增加应用性和能力性。命题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这就给我们中学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加强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事实上,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学难点常常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得以简捷快速地解决和突破。  相似文献   

13.
<正>道德与法治试题命制立意应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变为核心素养立意(简称素养立意)。以素养立意命制试题,坚持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考查对象,考查学生能否综合运用学科相关内容解决道德实践问题,重点关注能否坚持正确价值观念、是否展现符合当代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要求的核心素养。命题实现素养立意,可以从两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现在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单一学科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国家顺应时代发展,实行中考科目改革,设置"综合科目"考试。文理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同时命题从学科整体意义的高度考虑问题,注重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便于检验考生是否形成了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纵观今年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主干知识仍重点考查,体现出既考知识又考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分析2000年、2001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不难发现学科间综合试题的编制者有以下三个思路:一、以知识立意命题。以知识立意命题就是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及其系统出发取材编题.这类试题知识联系紧密,结合点巧妙,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组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 ,以实行“3+X”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高考改革 ,命题不再强调知识的覆盖率 ,考查的目标不再是以知识立意 ,而是以能力立意。与单科考试不同 ,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的把握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呈现形式是以学科内知识综合为主 ,与单科考试测试目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都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专门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本文试从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对 2 0 0 1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的能力考查作一浅析 ,供同行参考。一、记忆能力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的原理及大…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笔者从7个方面谈谈在化学学科的复习教学中,如何适应高考科目设置及高考命题立意的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的中考,内容更注重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设计增加了与实际贴近的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命题也开始从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开始突破,注重考察学科的综合能力。这一变化和趋向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历史命题指导思想先后经历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问题立意,到素养立意的发展。新课程高考实施后,就提出素养立意的口号,考试大纲明确写上“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所谓历史学科素养,是一种比知识掌握、能力培养、问题解决更加宽泛、更高屋次的学科修养。即在教学实施和高考命题上,突破教材观的局限,体现历史课程观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