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知识经济所指的“知识”有其深刻的内涵,学生的知识内化为能力是指对知识的接受,消化和运用能力,高等院校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知识的内化为素质,素质又展现为能力的过程,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应该注重知识的内化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把它作为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在认知心理学中,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我们称之为“组块”(Cnunking),而把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称为“相似块”.也称为“图式”。人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单位、知识单元(相似块).这些相似块有各种不同的类别,  相似文献   

3.
<正>认知心理学提出将零散的信息单元组合在一起,能形成一个意义更大的信息单位,这样有助于记忆,信息能更方便地存储在大脑中,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组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学理论,将各种文本和学习板块组合起来,形成块阅读和类阅读,通过这种组块阅读的方式令学生组块学习相关语文知识,形成语言组块、情感组块、思维组块和语境组块,这样能构筑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令学生积累更多知识。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教学活动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认识对象得以理解和运用,并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在政治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归纳综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知识经济所指的"知识"有其深刻的内涵.学生的知识内化为能力是指对知识的接受、消化和运用能力.高等院校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知识内化为素质,素质又展现为能力的过程.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应该注重知识内化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把它作为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支架"既可以是一种教学策略或工具,也可以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手段。在教学中运用支架,可以促进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力的发展,还可将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新能力,其功能就是老师帮助学生加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引导—探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化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其学习水平也各不相同,并承担着各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对概念、原理及规律性教学内容的学习,它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学习过程,把感受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各种学习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及培养他们研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为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为教师提供适用于上述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本课题提出“引导一探究”模式,旨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体验成功.一.理论依据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英语词汇具有“组块”性的特点,学生流利表达的关键在于词汇块储存的多少,依赖于大脑对它们的快速提取,而不取决于学习大脑中储存的语法规则。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词汇块并加以有意注意,增强他们对词汇块的敏感性,提高其熟练运用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通过教学,努力使学生的知识、觉悟、行为有机地统一。这是由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任务所确定的,按这一教学要求,便要把知识迁移内化为学生的认识,进而外化为学生的行动。其实际也是贯彻思想政治课的根本原则,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具体途径。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年的探索,笔者是这样来引导学生实现知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相互作用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方法作用于学生,激发起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学内容才会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并外化为学生的能力和觉悟。作为教学手段的激励方法,可以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教学过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何谓激励?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宁有过精辟的解释:“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给以动力,唤起愿望”。由此我们认为,一个好的英语教师,要上…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解题教学时应强调“转化”的思想方法,要求学生学会这一思想方法。通过数学思想的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观念,成为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使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习能力是智力技能、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结合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很重要的一点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抓好把学生的智力活动内化为学生的智力技能的三个要素,变“被动式”的学习为“主动式”的学习。这三个要素是:  相似文献   

13.
反刍是指反刍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去。牛就是这样一种反刍动物。牛靠反刍,将草料细咀慢嚼,充分消化,化为养料。“反刍式教学法”就是将牛的这种“反刍”原理借鉴应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温故知新的反刍和不断触类旁通的迁移,让学生充分消化知识营养,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有学者指出,词汇组块和第二语言学习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写”是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据此认为词汇组块和写作之间也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以天祝藏族自治县初级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尝试将词块理论运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词块理论进行英语写作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藏区初中学生英语写作成绩,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教材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蓝本”.教材中的习题在数学教学中也承担着重要角色.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也可以成为发掘新知识、新技能的“生长点”,实现知识、技能的正迁移.在讲解教材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数学本质,厘清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不断提炼、深化方法,触类旁通.通过习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将知识和方法逐步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数学思维,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思想品德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社会的道德知识、道德要求、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个体自觉的道德需要,并外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这一“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就是实现知行统一的过程。从当前中学生道德发展的现状来看,其主要问题恰恰表现在知与行的严重脱节。因此,深入  相似文献   

17.
历史“立体教学”初探禄彦海"立体教学"是指教师所处理的教材能给学生一种"立体感",也就是在教学中能把教材里那些理论性强的抽象概念化为可视可感的具体形象。运用这种教法,可减弱知识难度,增强理解力,相对加快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8.
英语是一种国际语言。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英语也愈来愈重要。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加强英语知识的教学。加强学生对英语的认识以及重视词汇在英语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其增加了学生学习高中英语知识的负担,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探讨如何利用词块法在教学中的优势,把词块法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来加强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任务群教学”。《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课程划分为六大学习任务群,旨在提升课程知识的内部联系,引导教师展开单元化教学尝试。以此为背景,许多教师积极展开教学研究,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使之朝着《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靠拢。“组块教学”是教师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进行的一次全新教学尝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对课程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定相应的学习任务群,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指导,以期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低年级阶段,教师更应该落实“组块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础,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素养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要突出“职业”的特点,就应该把教学的重点从注重理论教学转移到注重实训教学,这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所谓实训教学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入实际,接触社会。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和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也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也是对学校教学水平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