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考察南朝文学,当然要从士入手。任防是南朝士人的典型代表。将任防的作品与相关史志的记载对照来细读,发掘任防与各文士集团的关系,是《任防与南朝士风》一书鲜明的特点。该书还从士风与文风的角度对任坊诗文的特点进行了概括,这种概括又是建立在对经典评价和阐释的基础上的,因而对研究南朝文学和士风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汉末、建安、正始、西晋四个大的历史时期,详细地论述了魏晋士风产生和变化的渊源、原因、分期、特点及其对文风的影响,特别注意揭示政治、文化与士风、文学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3.
王俭之“风流”表现在领袖士林与出任宰辅两个方面,是南齐士大夫与皇权相互需要、彼此结合的产物。王俭因时势而崇儒制礼,表明士大夫与皇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得到了融合.但这种融合是以士大夫回归儒家皇道意识为前提的。这成为南朝士风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三国归于晋,政治格局重新统一,真正的演绎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局面。魏晋士风在政治格局的分裂与统一间进行着残酷却又唯美的转变,儒家受到百般冷遇,新思潮在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激荡,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在士风转变的长途跋涉中进行着自由、真实而漂亮的交替。本文从魏晋时期的士风特点,及其对当时人们生活现状和思想影响的现状,从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存在意义的角度出发,进行魏晋时期士风转变时期新思潮的激荡背景和意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任昉年谱     
南朝学者任昉在齐梁间是一个重要人物,他与沈约齐名,同为文坛领袖。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六朝的重视,对任昉的关注和研究渐多。但对任昉的生平中一些重要事迹的系年多有讹误,本文对此进行了爬梳整理,以期有助于对任昉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前关于魏晋名士风范的论述,言及东晋士风,多以魏晋风度概之,视其所论,实重阐释西晋与正始士人所表现的风范,而忽略了东晋独有的士风以及士人的主体性。该文试杂撮史料,离析出谢安的个人形象,并从东晋"任自然而有节"士风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出发和谢安个人的历史功绩对"任自然而有节"士风的影响分析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儒、释、道之间几百年的激烈竞争出发,分析了南朝士风对三教思想的选择思路,论述了南朝士族家学对儒佛道文化的接受与创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任昉是中古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冷门。全面总结一千五百年来任昉研究的成果,弄清楚人们对任昉、任昉诗和任昉学问的看法,指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推动任昉研究、丰富和补充中古文学研究有较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士风与民风联系密切,而且士风往往对民风起到引领的作用.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不满南宋士风浇惰现状,对士人蹈虚谈玄、重私轻公等习气加以批评.净化士风宜始于正士,他认为,通过“致道成德”塑造士的理想人格,再借助道德实践,用士风来化导民俗,促进社会的开明进步.  相似文献   

10.
士风是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学术变迁的历史投影。魏晋是士风变化剧烈的历史时期。从政治文化说,魏晋承袭汉代而来。魏晋经学的国家意识形态化直接影响时代的学术变迁,而时代的学术变迁直接影响一代学术风气和士人价值选择,因此在观念上又深刻影响了一代士人的人生态度、人格精神和立身行事的基本作风,从而成为影响一代士风形成、变化的主要时代动因。然而,发端于汉末的士林主体意识的觉醒是魏晋士人思想、观念、行为所表现出的基本特点,而主体意识与集团依附意识的错综交织、儒家思想与玄释思想的错综交织,又使得魏晋士人主体意识觉醒的历史过程显得异常复杂而曲折。  相似文献   

11.
论宋初百年士风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理学的光环往往误导了人们对宋初百年士风的看法,宋初士风承袭晚唐五代余风,道德节义观念缺位。宋初百年士风演进的过程,是宋代儒学复兴的过程,是道德逐步振兴、士风由颓废消沉逐步走向高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赵翼诗编年全集>这个窗口,可以看出乾嘉时期诗歌创作的祈向以及诗学宗趣及其转变.通过诗风可以透视士风的变化,由士风又可管窥世风.反之亦然,乾嘉时期特殊的世风影响着士风的演变,而士风的转变直接影响着诗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宋仁宗朝是北宋士风重建的重要时期,民族边患、积贫积弱的政治现实激发了士大夫文人的济世情怀.与此同时,道教思想在仁宗朝也有长足的发展,成为士人摆脱现实困扰、慰藉心灵的重要依托,并深刻影响着仁宗朝的士风与文风走向.  相似文献   

14.
《晚唐士风与诗风》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唐诗嬗变发展的研究,可以说已经非常深入,硕果累累。但相对而言,对晚唐诗歌的研究,却是个薄弱环节,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发掘和考论。赵荣蔚博士的《晚唐士风与诗风》,正好弥补了前人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南朝学者任昉的诗歌创作受到钟嵘的推崇。作为当时和沈约齐名的文坛领袖,他的诗歌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公宴酬唱、奉和写景、朋友间送别等,再现了南朝时上层社会的文人生活。其诗歌表现为雍容雅正、用典恰当、风格多样、感情真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南朝随着寒人掌权的兴起,士族逐渐被排挤出政权的核心,仅自保家门而已。他们或寄情于山水,或沉溺于女色,总之从广阔的积极进取的社会人生退缩,其气质愈来愈纤弱。这种心态对整个南朝时期的辞赋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其烙上了明显不同于前代的的风格特征——“义取其纤”,本文从题材的选择到情感的抒发来分析这种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17.
情与礼之间的矛盾与紧张一直是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旋律,但礼缘于人情的根源与本质决定了这种变化的限度与方向。文章通过对中国礼文化内在发展理路的考察,讨论了魏晋时代士人风尚的转变,说明这种转变是中国礼文化辩证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一考察不仅对魏晋士风的转变作出了动态的把握与认识,而且一定程度上触及了情礼递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汉魏转捩之际相关社会诸因素发生剧变的情形下,建安士风相应地实现着自身的嬗变,具体表现出三大趋向:一、建安士人继承弘扬了汉末的党人精神,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基础上,追求自主自强、变革社会、重建天下以立不朽之功,形成了昂扬进取、慷慨激昂、意气风发的主流风尚;二、纵情任性之风在建安时代继续蔓延,给士人的生活情趣、生活方式以明显的影响;三、生逢乱世的社会现实引发了建安士人希企隐逸的箕山之志。后二者在魏晋士风中进一步膨胀,但此时还只是支流、潜流。建安士风嬗变的三大趋向,是促使建安时期诗歌风格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选》"序"类所录的任昉《王文宪集序》是别集序的代表作。别集序一般分为对文集本身的评论和文集作者的评价两个板块内容,以前者为主。《王文宪集序》却以评价文集作者为主,体现了王俭一生以立德立功为要、立言只是余事的抱负和任昉的评价。序描绘了王俭出身名门、参与易代、清简寡欲、奖掖后进的一生,堪称南朝名士的剪影。  相似文献   

20.
在黄河三角洲的历史上,南朝齐梁之际的任昉是与沈约齐名的一代辞宗巨匠。在任昉的思想体系中,典型地体现出中古时期最突出的儒释道三者结合的特征。他率性任己,尚接魏晋风神;同时恪守礼法,秉性淳孝;且接受世风的浸染,信奉佛教。任昉渊博能文,在齐梁文坛赢得了鼎盛的声名,又热衷于对后进的提携称赏。他历仕三朝,因此被世人所讥讽,但他又能严守古循吏的理想,治平安民不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