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走向"研究性学校变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研究性变革实践"的概念应运而生.[1]自此,学校层面上的教育实践与管理实践显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态势,成为一种"研究性学校变革实践".  相似文献   

2.
1999年5月,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作出了"全面引进华师大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做好素质教育下篇文章"的世纪性战略抉择。时至今日,"新基础教育"已在闵行走过了十三年艰辛而又辉煌的研究性变革实践历程。  相似文献   

3.
初任教师阶段是适应教师角色的重要时期,也是学习和掌握教学知识和教学基本技能的重要时期,对教师的职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迫切需要获得支持和帮助。但在教育变革背景下,传统的初任教师支持方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初任教师的成长面临着困境,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新基础教育”关于教师发展的“研究性变革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1999年5月,迎着新世纪的曙光,闵行教育作出了"全面引进华师大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所学校"的世纪性战略抉择。时至今日,"新基础教育"已在闵行走了十三年艰辛而又辉煌的研究性变革实践历程。这十三年,闵行教育不仅走出了一条区域行政、高校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09,(10):F0002-F0002,F0003
闵行区汽轮小学座落于上海西南角的一个老式居民区里,校园环境整洁美丽,流红溢绿。自2002年志愿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行列后,将学校改革的重心放在如何做好平民子女,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的学校教育探索上。在“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变革实践的日子里师生在参与了成型性阶段的“中期评估”、“全面普查”及“精品课开放式研讨”等研究性变革实践的“磨砺”,培养了一批“新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与教师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本)>,明确把"研究性学习"列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研究性学习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全新的课程领域,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它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2012,(6):21
近期,闵行区"新基础教育"扎根研究一‘学科教学变革和教师一发展"专场在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举行。专场活动中,七宝明强小学校长顾文秀和教师黄琳作了专题发言。顾文秀重点介绍了该校三年来校本化实践"新基础教育"扎根研究,成就新型教师的经验。黄琳则谈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变革实践”:教师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相互缠绕、相互建构的复杂关系。"研究性变革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教师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模仿操作性方法,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脱节阶段;理解教育变革内涵,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沟通阶段;渐入变革佳境,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创造性互动转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叶澜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是基于研究性变革的学校转型研究。在这项长达近18年的研究中,叶澜认为教育变革呼唤发展性的新型教师队伍,而教师的在职教育难以独立完成造就新型教师的艰巨任务。无论是脱产还是不脱产的在职教师都需要面向和回归到学校教育实践,造就新型教师的基本路径在于教师自觉参与学校的变革性研究。教师在变革学校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生命整体,在成就事业的同时让自身得以成长。  相似文献   

10.
"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开展区域性研究的过程中,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创建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型自主发展机制,从微观到宏观包括:教研组层面的梯队发展机制,日常性教研与专题式教研的互补机制和教师个体的研究性变革实践机制;学校层面的动力机制、行动机制、导向机制和动力更新机制,以及区域层面学校间的高端互动机制、核心辐射机制和网络互动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为教师营建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发展空间,放大了教师发展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具有经验性与体验性、自主性与探究性、过程性与实践性等特征。在教师职前教育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有助于积极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也符合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方式变革的需要。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师生共同探求知识的“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师范生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等多元化角色。在此前提下,教师职前教育的研究性学习中呈现出自主与合作、理解与协商以及共享与共识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新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研究性变革实践”的概念应运而生。自此,学校层面上的教育实践与管理实践显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态势,成为一种“研究性学校变革实践”。一、此“实践”非彼“实践”这一概念的提出,其意义首先在于凸显了与以往实践的不同。同样是一种“实践”活动,如今的学校实践是研究性的和变革性的。它的基本特质是:  相似文献   

13.
如果以新世纪之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可以说,新课程实施已经步入第十个年头了。这十年中,"研究性学习"作为基础教育课程领域一个颇具特色的课程形式,始终被各地高中所广泛重视,而对"研究性学习"的  相似文献   

14.
学校转型时期,"新基础教育"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实现教师自我更新。通过研究性变革实践,教师在亲历的各种活动或关系中与他人交互作用,这是自我更新的外部促进机制;教师在个人的教育理念与日常实践行为的双向建构中形成内在关联性体验,这是自我更新的内在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课题,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明确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陈至立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强调:"要努力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改变满堂灌、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的方式,大力提倡启发式教育,推行研究性学习。"这些论述为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政策依据。本文结合自己几年来在历史社会学科中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要培养这方面的师资,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在师范院校开设研究性课程,而师范院校得天独厚的师资、丰富的课程资源为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刘旭莹 《文教资料》2008,(6):183-184
教育部规定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性学习"课程对师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师教育只有转变观念,合理安排课程,加强研究性和实践性学习,强化考核,才能为基础教育培养出合格师资.  相似文献   

18.
在领悟当代基础教育转型性变革内涵的基础上,将教师教学之外的岗位建设定位为学校转型性变革的重要构成。这类岗位建设是基于学校日常生活,基于对不同发展状态教师成长内在机理的领悟,基于对教师"成事成人",生命价值实现的理解与尊重。岗位建设是促进教师主动健康充分发展的新路径,也是提升"教师领导力","把学校还给教师",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叙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内容和方法,论述了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提出让教学融入网络环境是教学变革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尝试,是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