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在刑事诉讼中,刑讯逼供时有发生,本文试以此现象的原因和对策进行剖析,为更全面地了解刑讯逼供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刑讯逼供是对法律尊严的玷污,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系统的程序公正性产生严重的怀疑.之所以在现今的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行为仍然存在,是由于我国相关立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检察机关对刑讯逼供行为查处机制不够完善、司法工作人员个人利益使然以及社会对公共利益的偏面追求等原因造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刑讯逼供不久将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刑讯逼供在我国屡禁不止,已成为法治社会进程的障碍,它的形成缘由和现状一直是学界讨论的话题。在我国,有无罪推定原则却甚少无罪裁判案件,"命案必破"之下命案侦破率颇高。究其缘由,乃是无罪推定的有名无实,行政与司法失衡所致。由此,以"无罪推定"和"命案必破"之较量为视角,探析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法》及“两高”司法解释中规定,严禁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一经查实,则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但在具体司法实务中并非所有欺骗、威胁、引诱的审讯方法都损害供述的正当性,也并非所有的欺骗、威胁、引诱的审讯方法都会导致虚假口供,即这些审讯策略也有一定的正当性和必要性。笔者通过比较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在审讯中刑讯逼供是绝对禁止,对通过刑讯逼供获取的口供也应当予以绝地排除,但在司法实务中的审讯不可避免地带有欺骗的成分,威胁、引诱的审讯方法,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应该具有一定的容许度。  相似文献   

5.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下文称《新刑诉法》)中关于刑讯逼供的一些规定引起了学界的再次讨论,对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后的论题的探讨涌现出不同的研究方法,但是对刑诉实践的效果不甚明显。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对刑诉规范本身有明确的认识,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本文拟从解释论的角度对《新刑诉法》中的刑讯逼供问题进行微观研究,探讨其具体认定标准及其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期冀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司法审判中,当事人的口供是法官定罪结案的最高决定性证据,这一诉讼传统使刑讯逼供成为司法领域内不可避免的现象.为防止因此而造成冤假错案,早在西周,就有刑讯立法,发展至唐朝渐趋完备,宋代又承前出新,确立了刑讯实施详备规范和非法刑讯法律责任,最终形成了完善的刑讯制度.但是,在实践中,宋代法官刑讯逼供,滥施刑讯,屡见不鲜,成为社会痼疾.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法在讯问制度的设计上过于侧重保障公权力查明真相的职权,使得犯罪嫌疑人沦为诉讼客体,刑讯逼供正是二者的权力权利失衡的必然产物。近年来多起因刑讯逼供造成的冤假错案的爆发使当权者正视这一立法顽疾,在今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刑诉修正案)对讯问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赞扬批判之声共存。本文将简单介绍我国现行的讯问制度,分析草案对讯问制度的修改内容,就草案引发的争议陈述自己的见解,并借域外讯问制度这块他山之石,提出进一步的改革构想以更好地预防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8.
沉默权作为一项保护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权利,已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是现代司法文明的重要制度。我国尚未明确确立沉默权,正是由于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这一权利保护不力,致使刑讯逼供现象屡禁不止。应积极将沉默权制度引入我国,从而促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国际化,推动我国司法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诉讼视角下的侦查模式研究探索,提出对侦查权的重新配置,把检察机关行使的侦查权剥离出来,建立新型的侦检关系,使检察机关的监督权得到有效的发挥,结合监察委员会的建立,对贪污腐败的案件进行有效打击。通过对非法证据的排除来约束侦查权,确保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从根本上改变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现状。增加嫌疑人和律师的诉讼权利,在注重打击犯罪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注重维护人权是推动侦查模式完善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审前羁押是拘留和逮捕措施的自然延续,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判决生效前被剥夺自由的状态。审前羁押并不是我国法律上的概念,而是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称谓。国际人权法基于保障人权的原则,对审前羁押的条件、程序、救济措施等提供了相应的标准,值得我国充分借鉴吸收。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强制措施一章的内容作了重大修改,在细化逮捕条件、防止刑讯逼供等方面值得肯定,而在司法救济、明确审前羁押期限、完善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等方面还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沉默权制度有默示沉默权制度和明示沉默权制度之分,其适用阶段也各有不同。本文认为,中国不宜实行明示沉默权制度,因为其既未体现真正的平等和公平,又不利于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也无法根除刑讯逼供这一司法顽症。中国现行法律既存的有关法律条文基本符合默示沉默权制度的构成要件,但还存在缺陷。为此,要确立自白任意性规则;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和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则,实施直接言词原则建立和完善监督保障机制;完善律师辩护制度。确保默示沉默权制度的落实。坚持“公正与效率”的司法工作主题,创建让世人耳目一新的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2.
近代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产生,一直是个没有确切定论的难题。没有产生的原因,也涉及到很多因素。一个事物的产生、发展或者相反,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从这一角度对此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审美直觉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本文认为,审美直觉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看,审美直觉是人类审美实践长期积淀的必然结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直觉产生的原因是审美主体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被某种情景“激活”的结果;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审美直觉是欣赏者长期的审美经验的积极反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当前社会用字混乱状况的原因,认为社会因素才是真正的病根所在。因此,只有从社会心理和社会环境方面找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汉字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城管执法遭遇的困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法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解困的办法。本文试图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分析城管陷入困境的深层次的原因,以求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认为,导致城管执法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是"官本位"的法律文化传统以及由此导致的城市管理模式的陈旧和落后。所以,培养法治精神和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是解决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诚信失范既有外在的制度缺陷的原因,更有内在的道德危机因素。从道德内因看,诚信失范的主要原因是道德自律意识的淡化,诚信失范的根本原因是道德责任的弱化,诚信失范的深层原因是道德信仰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成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是指重复使用网络所致的一种着迷状态。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是由于成瘾者本人的内在原因和他们所处社会环境的外在原因造成的。网络成瘾的实质则是网络异化。因此从心理学和生命意义的角度出发,大学生要健全自我防御机制,提高自我管理效能,驱除网络成瘾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的道德现状及存在问题,分别从社会原因、个人原因、社会矛盾三个方面剖析了其形成原因,提出通过社会道德、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途径来提高和改善大学生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和《奥赛罗》都是由于主人公性格上的原因造成的悲剧。该文从中西民族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不同解读悲剧产生的原因。兼及中西性格悲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医德教育效果不理想,既有医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医院和社会的原因.从医学生来讲,主要是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重技能,轻医德;自我约束能力差.从学校和医院来讲,主要是重技能教育;考核制度形式化;缺乏协调统一性;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榜样示范作用有待提高.从社会层面来讲,主要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