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武之人讲究“站”“坐”“行”要有“型”、有“范”,有习武之人的“精气神”,即“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这里不妨借来说说科研的事。一、“站如松”。说的是习武之人要有站桩的功夫,立地要有根基,如青松一样挺拔、不动摇。对科研来说,站得住是要有根基的,倘无根基,“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势必站不稳、立不牢。这个根基就是科研的基本功。它包括知识根基、材料根基、经验根基、思想根基。搞科研不是玩“空手道”,必须要有知识奠基。  相似文献   

2.
本来,“遣言”是为了“表意”。但是,常言道:“意在言外”。苏东坡有句有名的话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言”和“意”又相统一、又相矛盾的一种辩证关系。“言”和“意”的矛盾,还表现为:相反相成。  相似文献   

3.
老子的“道”是指宇宙的本体,万物化生之源,是“气”的总汇.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和宇宙热大爆炸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阴阳二气和“有”生于“无”是“道”的理论的核心.“天人合一”的正确含义和理论依据,正确理解人和宇宙的关系,按照“道”的规律认识宇宙和自我,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从必然中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4.
“原来”和“本来”都是副词和形容词的兼类词,为论述方便,我们把作为副词的“原来”和“本来”分别记作原来1,本来1,把作为形容词的“原来”和“本来”分别记作原来2和本来2。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上蹿下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到处蹿蹦”。例如:“小松鼠上蹿下跳,寻找食物。”另一个意思是“比喻人到处活动(含贬义)”。例如:“他上蹿下跳,煽风点火。”有的词典写作“上窜下跳”。这种写法不妥。从表示动作来说,“蹿”是“向上或向前跳”的意思,“窜”是“乱跑、逃亡”的意思。所以,“上蹿”跟“下跳”是对应的;“上窜”不仅意思不明确,也跟“下跳”不对应。而且,“蹿”跟“跳”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窜”却是贬义的。因此,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写法,写作“上蹿下跳”比较妥当。是“上蹿下跳”还是“上…  相似文献   

6.
对“尚左”、“尚右”的解释,历来说法纷纭.中学教材中,《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句中“虚左”的解释是;“左,左边的位子,是上位.”而《陈涉世家》“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句中“闾n左”的解释是:“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闾左就是用来指贫苦人民”《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句中“右”的解释是:“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汉魏以后称世家大族为“右姓”,古时称重要职位为“右职”、称有声望的大族为“右族”.“右望”、也是以右为尊.看来,对“左”、“右”孰为上,解释确乎不一.那么,“尚左”“尚右”究竟如何分辨呢?.  相似文献   

7.
运动训练中的“技艺”、“明智”与“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运动训练从操作角度看是“技艺”,而“技艺”又是“专项化”和“个体化”的;运动训练实践的智慧包含着“非理论的智慧”和“理论的智慧”;“非理论的智慧”即属于“明智”,唯“明智”达“技艺”,竞争和协作促进专业“明智”的发展,“理论的智慧”则达于“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翻译中“真”与“美”是密不可分的,“美”以“真”为基础,“真”应该上升为“美”。本文首先谈了“真”的重要性,强调译文对原文的准确把握,接下来,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实现“美”的必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杨灏 《阅读》2015,(Z3):63
小朋友们,“go od”和“we ll”是两个表示“好”的英语常用词。它们的“好”分别体现在哪里呢?一起来看看哦!一、good是形容词,它的“好”多体现在对名词的修饰。如:1.Tom is a good boy.汤姆是个好孩子。2.She speaks good French.她的法语说得很好。3.Can you take a good picture?你拍照拍得好吗?  相似文献   

10.
美籍华裔作家於梨华,人称“留学生文学的鼻祖”、“无根一代的代言人”。其实上述说法.既不足以概括其创作全貌,又无法解释深层创作动机。“家族婚恋”题材的小说发展方向有二:一是越写越“窄”的“人性小说”;一个是越写越“宽”的“时代小说”。於氏则二者兼而有之,找到了个人感受与时代风尚的最佳结合点,以“家族史”的形式反映几代海外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夷”“齐”“鲁”与“齐鲁”是山东的古称。研究者认为,“夷”取象于蹲踞,此说值得进一步探讨。对“齐”与“鲁”则有多种诠释,相比之下,“齐”为“弓矢说”最为有据;“鲁”为将鱼放在礼器中献祭神灵之意。“齐鲁”的内涵主要是指礼义之邦、儒学兴盛。  相似文献   

12.
大凡一件很坏的东西,在需要它的人看来,甚至会被视为“无价之宝”,王阳明的哲学之对于蒋介石就是一例。早在一九三三年,蒋介石就吹捧王阳明是“中国革命的导师”。把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说成是“很优美的哲学”,“中国学术史上最有价值的学派”,甚至说它是“东方文化精神”。蒋介石自称他“最初就很得益于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的心传”,王阳明的《传习录》是他“最喜欢读的书之一”,说这本书“阐明致良知的道理”,“奠定了”他“求学作事的根本”。在被中国人民赶到一群海岛上之后,蒋帮集团中还有人凄厉地呼叫。值此“存亡绝续的紧急关头,提倡王学实有其时代的需要与价值”。究竟为什么王阳明在蒋介石的眼里,有这么高的“价值”,为什么蒋介石要把王阳明的反动哲学作为自己的“根本”?那我们就得先看看王阳明乃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是新时期我党的建党主针,“以德治国”是我党的治国方略。二者是统一的,建党为了治国,治国必先治党。实践“三个代表”就是执政、治国。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党执政、治国的主要任务,为了人民的利益是党执政、治国的目的。实践“三个代表”,执政、治国必须以“德”作为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传统教育认为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两者都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 ,不然就难以胜任其职 ,乃至会误人子弟。前者重在“给” ,而后者重在“引”。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 ,必须树立新的育人观 ,研究育人的新途径。过去 ,教师把“传道、授业、解惑” ,看作是天经地义的本分之事 ,而当今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 ,而是要开发人类的智力资源。托尔斯泰说…  相似文献   

15.
同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一样,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立志亦即“争先”是前提,“协力”即内部同心同德,对外互相学习是保证,而“知行合一”既是方法,也是标准。  相似文献   

16.
龚海平 《阅读》2009,(12):38-39
一、“would do”是情态动词结构.而“want to do”是动词不定式结构。 1.“would”是情态动词。则“would do”是情态动词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三视图”的画法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机械制图”中的重要内容,对“三视图”教学中的“做中教”与“做中学”的具体做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摘要: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也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典型代表之一的中国武术,我们也更应该站在“文化自信”的立场重新思考和发现制约其“发展繁荣”的问题以及实现其“大力弘扬”的战略谋划。正是基于这样崭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提出了中国武术的“再出发”研究命题。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在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方法论对中国武术“再出发”理路进行了研究。认为:“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武术“再出发”的行动指南、实践依据;恪守“文化自信”的立场,是保障中国武术“再出发”健康前行的基石;深思“文化自信”的意涵,是创设中国武术“再出发”巨大空间的保障;践行“文化自信”的实现,中国武术“再出发”必须从“再发现”起航。研究提出了,践行“文化自信”的实践,中国武术的“再出发”的战略构想。并强烈呼吁:以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的意义价值为引领,牢固树立保“根”护“魂”的中国武术发展决心和信念;通过强化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意识”,构筑起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之路;通过深挖中国武术的“源”,搭建好通往新时代中国武术责任担当的“梁和桥”。唯有如此,新时代的中国武术发展才会更有魅力,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德”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从伦理道德的内在原理来说,德”是一种伦理上的造诣。是对“伦”的分享与内化,是伦理精神自身的“坚定的正当的自我同一性”,其表现在儒家孝伦理中就是作为道德主体成为“孝子”。“德’’与“孝”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表现在:首先,“德”与“孝”是同源的;其次,二者具有相同的内容。二者的差异表现在:“孝”是与神祖之制的宗教相结合的,而“德”是与郊天之制的宗教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20.
“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以形写神”涉及到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审美评价标准等文艺理论问题,约略追溯“形似”与“神似”这对术语的产生和发展,探讨一下形神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对艺术的真实性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对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有更为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