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中,汉语“缩略语/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语言浓缩现象。不同于英语“缩略语”主要产生和使用于书面形式,汉语“缩略语”既产生和使用于书面形式又产生和使用于口头表达,而且后者似乎更普遍。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缩略语”一般表现为双(偶)音节,尽管有时不乏有三音节等奇数音节词。由于是对事物名称进行简称,与其他语言一样,汉语“缩略语”也一般在名词中产生,但也有其他词性(如:数词、动词等)的,只不过其他词性的运用只对名词起辅助或陪衬作用。“缩略语”多为双(偶)音节词,这固然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主流趋势(据统计:在所…  相似文献   

2.
缩略语是人们对已有语言的再创造、再加工,因此它应该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和自然的节律属性。汉语中,双音节是韵律模型中的最佳单位,因此,人们在构造缩略语时,不管原式有几个音步,总是倾向于构造双音节音步,即使需要舍弃一些信息。单音节和三音节的出现条件是有限制的:单音节缩略语必须“组双”后才能出现,三音节缩略语则是在双音节不能满足表意要求下才出现,且有双音化的趋势;四音节构成复合韵律词,但不符合经济性原则,因此用例也较少。五音节以上为超复合韵律词,与四音节类似,也有悖经济性原则,用例较少。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的缩略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略语有三种类型“简称、非名词性缩略语、和数词略语”,缩略语产生的主要方式有“压缩、省略、统括”。缩略语产生的主要成因.即“语言的经济机制”和“汉语词汇的双音化趋势”,论述了缩略语的特点和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代汉语缩略语的特点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的角度看 ,“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缩略语 ,是特殊背景和特殊语境下的临时简化语言用法。“非典”一词的产生发展对人们认识缩略语很有帮助。我们知道 ,缩略语是压缩固定短语或事物名称而形成的语言结构 ,是与原来没有简化的语言结构相对而言的 ,其意义等于全称。但缩略语毕竟是良莠不齐的 ,有些缩略语表义不明 ,使用不规范 ,造成语言的混乱。为规范缩略语 ,研究当代汉语缩略语很有现实意义。从不同角度看 ,缩略语具有不同特点。第一 ,从形义看 ,缩略语具有简明性。缩略语形式简短 ,内容明确、丰富 ,压缩信息能力强 ,这是其最突…  相似文献   

5.
缩略语的词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缩略语与一般的词语在音节长度上的趋同使人们很自然地把缩略语当作一般的词语使用。缩略语的高频率使用促进了自身的词化。缩略语必须与原词语表达的概念形成稳定、确定的联系及各自具有自己的使用场合和语体适用范围是衡量缩略语是否词化的重要标准。应该区别对待缩略语是在多大范围或领域内的词化。在多高程度上的词化。  相似文献   

6.
黎语的“女人”一词是个双音节联合型近义复合词,前音节主要是阴性前加成分pai-或mu(i)-,后音节主要是-khau,三个音节在黎语方言中都有语音变体.pai-与m(m)-分别与汉语的“妇”与“母”存在对应关系,-khau则可能来自南岛语表达“女人”这一概念的词.黎语的“男人”一词是个双音节联合型近义复合词,在各方言中存在两个普遍性的音节:pha-和-ma:n,pha-与汉语的“父”对应,-ma:n也是源自南岛语“男人”的侗台语底层词.黎语的“人”分为通什型(代表性音节“(?)a:u”)和加茂型(代表性音节“lai”),通什型为南岛语借词,加茂型为黎族自称即汉语“黎民”一词的“黎”.  相似文献   

7.
汉语音节词是在殷商时期萌芽,周代大量产生,泰汉及唐宋持续发展,元明清时期渐踞汉语词汇的主导地位."五四"及建国后双音节词更大量涌现,至今已成为汉语词汇的绝大多数.汉语双音节词汇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增多的,并且成为汉语词汇的主流,代表着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有两方面: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与社会发展和语言本身发展密不可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习惯爱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着”是现代汉语中新出现的书面形式,目前,大部分字典辞书还未将其以词的身份收录。本文将通过对“本着”的形成溯源,来认识它的产生,并尝试着分析其成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汉语语法     
《小学语文教学》2007,(7):59-59
汉语语法,研究汉语结构规律的学科,包括词、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则。古汉语词 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词以双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中的单纯词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为合成词。合成词有多种构词方式:并列式,如“语言”;偏正式,如“四季”;动宾式,如“司令”;  相似文献   

10.
所谓叠音就是重叠音节,冈汉语音节和汉字是一一对应关系,故又可称为叠字。汉语叠音基本有三种情况: 1、叠音构词 2、叠音构形 3、叠音组词本文只讨论叠音构词。叠音构词就是重叠音节构成新词,是汉语构词的一种重要形式。任学良《汉语构词法》称叠音构词为“重叠词素造成新词”。欠妥。汉语叠音构词有些是重叠词素,如“爸爸”“妈妈”“馍馍”“花花绿绿”,有些却不属重叠词素,如“寥寥”“赳赳”“翩翩”“黑乎乎”。所以,叫重叠音节似  相似文献   

11.
汉语有表音的假借用字法和纯表音的连绵词,这使得外来词直接以音的形式进入汉语既有理据,也有现实可能,尤其是双音节外来词。双音节是现代汉语词汇构成的主要形式,它对外来词进入汉语产生了很大影响,双音节外来词也因此显现了其进入汉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异体词的名称、概念和范围,是异体词研究整理工作中的基本问题。异体词的本质属性可以概括为现代汉语书面语的“一词多形”或“同词异体”现象,应该根据此点确定异体词的范围。凡是用几个不同的书面形式来记录同一语词的现象,不管它们的读音是全同还是微异,都属于异体词的范围。存在着读音微异的异体词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不可否认的事实。所谓“条件异体词”以义项为观察对象,几个书面形式所记录的不是同一个词,因而不属于异体词的范围。比较而言,异体词这个名称更符合汉语语言学概念系统的简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形容词+双音节名词”构成的“1+2偏正形式”在汉语中很常见。文章运用“词汇的完整性”原则。通过区分“句法词”和“词汇词”得出结论:汉语的词具有“多维性”,“1+2偏正形式’’的是以短语的生成方式所造的词,既有词汇特征。又有短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汉语双音节、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三个方面阐释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的局面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以求对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词语拆析     
《扁鹊见蔡桓公》一课中,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时说:“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第二次见蔡桓公时又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在古代汉语中,“疾”和“病”是两个意义不同的单音节词,现在却演变成了一个双音节词“疾病”。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大多都是由古代两个单音节词演变组合而成的。对现代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双音节词拆开进行辨析比较,对我们理解这些词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唐五代佛典音义有36条梵汉对音材料和3条汉语注音材料标示“楚夏”。前者涉及语音的历时演变、对音源词的不同、梵词音节切分标准的参差、清音浊音的对立和文字的形体讹变等内容;语音的历时演变和切分梵词音节标准的参差是其核心。后者喻指汉语语音的方俗分歧。术语“楚夏”标示的是所谓正梵音之外的种种对音形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词汇中由后一个音节读作轻声而产生的双音节同形异义词数量可观、特征鲜明,有其独特的规律。基于轻声的双音节同形异义词可以分为概念义相关和无关两类。对于前者,轻声是在原词词义基础上产生新义、固定新义的常用手段。  相似文献   

18.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指的是字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长短等性质。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单音节词,比如“人”()、“手”()、“天”()、“地”()自不必说,多音节的每一个语素(字)也都有固定的声调,如“火车”()、“跳舞()”等。异读词的每一个读法也都有它固定的声调,如“美好”的“好”是上声,“爱好”的“好”是去声。凡是声韵和调拼成的音节,如果不带上声调,  相似文献   

19.
翻开报刊,打开电视,发现“零”的构词能力在与日俱增,许多《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收录的以“零”作为语素的词(语组)正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且不少还都是三音节的。其中最活跃的是“零距离”。我们无法考证“零距离”产生有多长时间了,反正《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20.
汉语是一种富有音乐美和感情色彩的语言。“汉语的音节构结中元音占优势,而且基本是开音节的,加上双音节词的大量发展和双声、迭韵、迭音词的存在,这就为语音形式的选择、配合、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刘焕辉《言语交际学》)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