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武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一直深入于人们的道德观念之中,并且随着时代变迁依然有着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发扬光大的必要性。以近现代知识人为视角,从他们笔中的武与侠及武侠精神窥探出武侠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及其所表达的文化信息,进而推及当代大武术观视域下传承大武侠精神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8,(3):216-218
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考察法等对《武林风》赛事文化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武林风》赛事是以武术搏击为主线、以《百姓擂台》、《武侠梦工厂》等色彩板块为补充和调节,积极倡导自信自强、拼搏进取的武术精神的武术赛事品牌栏目,其赛事文化背景、历史沿革、文化内涵与武术的文化积淀、文化自信、媒体创新、品牌意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我国武术发展的启示是,一要利用媒体优势;二要文化自信,紧扣时代不断创新;三要树立品牌意识,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3.
武侠精神是诸武侠在侠行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它在规范行为、培养品格、安抚心灵、协调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乃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能为现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奠定牢固的理论根基,贡献丰厚的文化因子,强化道德的调控机制。所以,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遵循批判继承的基本原则,拓宽传承渠道,丰富教育形式,让这些优秀文化精神在当今社会得以继承和弘扬,并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所用。  相似文献   

4.
武侠作为一种偶像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梦想。是什么让武侠这么具有魅力?不是别的,正是武侠精神。武侠精神表现有四:'不轨于正义'的非主流精神,'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成'的绝对诚信精神,'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谦虚(无名)精神。武侠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存在于它自己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基于黄飞鸿杯狮王争霸赛,考察南狮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认为:名人文化是赛事品牌建构的基础;名人文化与赛事品牌建构是南狮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突出了南狮文化传承发展的依赖性;赛事品牌建构是自然景观旅游目标实现的途径;赛事创新是吸引游客眼球的手段;南狮文化+名人文化+自然景观旅游+舞狮竞技比赛是黄飞鸿杯狮王争霸赛赛事品牌建构传承发展南狮文化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当代体育精神与武侠精神的概念与内涵,阐释了武侠精神正义特质的文化渊源,分析了武侠精神正义特质的社会功用,并从武侠精神观照当今体育人文精神中的正义,指出当代体育精神除了为己的个体正义外,更关注的是它的社会正义,即规则的执行范围、体育规则与体育权益分配的效率和公平问题。在当今体育界浮躁不正之风愈刮愈烈的形势下,重提中国古代武侠精神的正义,对于体育职业之风的转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武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起于正史记载,后入文学创作,与武术文化共生共融,经过两千多年的传续与传扬,已扎根于社会大众,成为中国文化深层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武侠文化的历史传承与中国武术、中华民族品格的形成具有关联性,历史悠久的中国武术与中国人推崇重然诺、讲信誉、临危不苟、舍生取义的品格共同创生了中国的武侠文化。与西方骑士有明确的社会阶层不同,中国武侠群体的社会面更为宽泛。步入新时代,武侠文化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推进中发挥积极作用。武侠文化可通过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民俗节日、国际交流等路径传续与传扬。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辩证地看待武侠及其精神,用全新的视角审视武侠及其精神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概念和内涵的演变,继承精华,摒弃糟粕,以利于我们对武侠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进而发挥其对习武者、群众和社会的价值功用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少林武术不仅拥有刚劲有力、变化无穷、立足实战、注重技击等特征,还蕴含着尚武精神、侠义风骨、慈悲谦让、刚健有为、谦和忍让的中华民族精神。显然,开展以少林武术为重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爱家的民族情怀。为此,要将少林武术训练、少林武术礼仪、少林武术竞赛等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完善少林武术传承机制、加强少林武术文化教育、举办少林武术赛事等方式,传承少林武术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武侠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影响巨大。武侠文化对于中国武术的影响是相互的,武侠伦理促使了武德的形成,武侠精神又促使了武术文化传播,武侠作品有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武术的发展空间。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武侠作品又在一定程度上误读了中国武术,媒体技术的进步戕害了真实的武术,使武术的呈现形式与修炼方式都遭到了曲解。  相似文献   

11.
说起”武侠”,中国玩家都不再陌生,《金庸群侠传》、《剑侠情缘》这些武侠游戏早已被中国玩家理解和接受。“武侠”文化是东方人的文化,江湖也是中国玩家耳熟能详的武侠世界。所以武侠游戏是中国玩家自己的游戏。  相似文献   

12.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中国武术的世界认知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文化元素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武侠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的普及与认知.但武侠电影中过度追求暴力的宣扬,不利于武术形象的塑造;武侠电影主题文化的异化,不利于武术的继承与传播.当代武侠电影的发展应该承担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责任,凸显中国武术文化主题精神,弘扬中国武术文化正能量,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鲜明与浓艳的文化精髓与特色。作为如今在全球大放异彩的中国武侠电影更是将武术的“武舞”之美与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利用炫目的视觉光影效果吸引了全世界观众的关注。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将武侠电影对于中国武术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析研究,试将武侠电影与武术发展融合起来,探寻二者最佳的切入点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校园体育赛事,被有些媒体评价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校园运动文化的传承;从消极的意义上理解,会认为少了几许新意和创造力。但近年来,随着校园联赛的不断推陈出新,以校园篮球赛事为代表的一批校园赛事开始让人们感受到校园篮球成长的力量,成为学校体育发展中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红色体育的产生及其发展进行研究,归纳红色体育精神内涵,分析红色体育当代价值意蕴,提出促进红色体育当代传承发展的路径。追溯早期中国共产党将革命精神与体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形式丰富多彩的红色体育文化。通过梳理红色体育发展历程,明晰红色体育是弥足珍贵的革命文化、绵延不绝的精神文化、因时而动的动态文化、兼蓄包容的开放文化、奋勇拼搏的进步文化。厘清红色体育具有民族精神价值、军事训练价值、体育事业建设价值。探索红色体育在学校、赛事、文化空间、纪念日、旅游等当代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王金玉 《围棋天地》2021,(1):110-111
棋王,是一座丰碑。贵州棋王赛历史悠久,已成为一项经典赛事,因为其中蕴含着坚持的定力。二十九届传承,二十九年风雨,仍然可以彰显出独特的魅力,依然可以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体现了贵州省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和高度的围棋文化自信。二十九届棋王赛,六十八位各地英豪云集贵阳溪山里踊跃参赛,是对赛事和文化的理解、认同与感悟,是向经典致敬。  相似文献   

17.
一个赛事,一个品牌,一种传承,这是最理想的赛事模式.威凯杯16年的历史,就是成就了一个赛事,打造出一个品牌,传承了象棋的历史. 自创办以来,共举办了十届“一级棋士赛”、三届“排名赛”、一届“精英赛”和三届“等级赛”.近几年协会对本赛事进行了调整,以适应象棋发展的趋势,扩大了赛事规模,使威凯杯的平台更为广阔,更具包容性.“威凯杯”的初衷,就是为象棋界有理想、有志向的年轻棋手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为积累象棋的后备力量和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机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是武术文化与武侠影视文化的共同文化根基,是两者共生的精神基础.武术文化自古就与武侠文化紧密结合,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一方面,武术文化自身开放包容的特性为其与武侠影视创作的结合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武侠影视创作通过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恰当诠释了武术文化的内涵,提升了武术文化的欣赏趣味,促进了武术文化的快速传播.当今,两者共生发展之路还需要深入思考,武侠影视创作需要理清思路,武术文化发展需要坚持自身独立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竞技武术赛事创新发展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进一步明确竞技武术赛事创新的价值与内涵,更好地促进武术的传承与推广。研究结论:我国竞技武术赛事将商业化与职业化有效结合不断对竞技武术赛事进行创新;赛事创新为我国多样拳种提供了展示平台,有效丰富了赛事的文化内涵,加速了武术的现代化发展与转型;竞技武术赛事创新更加注重赛事的包装与赛事品牌推广,通过修改竞技武术赛事比赛规则使赛事内容更贴近大众,更具有观赏性。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推理法,从历史学的角度,回顾了在晚清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武侠思想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研究认为,晚清社会动荡的时局,是武侠思想的发展、传播的社会基础;由于融入了反清抗暴的革命斗争,晚清武侠思想上升为民族气节的表达,因其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价值而广泛传播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通过研究来自民间社会大众文化的武侠思想,挖掘其中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素,将其中的宝贵养料吸收消化,发扬光大,可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文化革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