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财政性经费投入是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越发显现,高等职业教育所需要的成本也将会越来越高,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却少于普通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因此,国家应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立法保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2.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主要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社会教育经费投入以及受教育者个人教育经费投入构成。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尤其是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后,我国总教育经费投入和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但后者较前者增长缓慢,同时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内部构成比例关系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所占比例体现为逐步下降后逐步上升趋势,社会教育经费投入所占比例呈现为稳定上升经跌降后缓慢下降趋势,受教育者个人教育经费投入所占比例表现为逐步上升趋势。通过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构成比例及其变化趋势的数据验证可以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体系的科学构建提出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主要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社会教育经费投入以及受教育者个人教育经费投入构成。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尤其是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后,我国总教育经费投入和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但后者较前者增长缓慢,同时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内部构成比例关系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所占比例体现为逐步下降后逐步上升趋势,社会教育经费投入所占比例呈现为稳定上升经跌降后缓慢下降趋势,受教育者个人教育经费投入所占比例表现为逐步上升趋势。通过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构成比例及其变化趋势的数据验证可以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体系的科学构建提出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来源大致形成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事业收入、民办学校举办人投入、社会捐赠及其他投入等多渠道并进的局面。然而,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投入地域间不均衡、多元化投入模式结构不合理、高职教育投入法规不健全等成为教育投入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建立健全我国高职教育投入体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赵先锐 《文教资料》2009,(34):161-162
本文从宏观层面,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展开研究.通过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财政性教育经费在不同教育层次间的分配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参考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做法,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资借鉴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未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的科学预测,对未来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结构的发展态势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合理地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未来五年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持续下降,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将起到主导作用;普通高等教育非财政性经费内部投入结构呈现不合理趋势,社会教育经费投入应成为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主体。  相似文献   

7.
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将首次达到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比例。在后4%时代,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应该从立法、行政、财政等方面建立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应该确定一个高于4%的新指标作为努力的方向;构建包含资本市场、教育捐赠、校产保值增值、民间资本办学等多元化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建立独立的教育经费审查和监督机制等。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方面,我国要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经费拨款机制,建立教育经费"问责性使用和督察制度",并改变经费使用思维,以切实保障和使用好教育经费,发挥教育经费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周大平 《教育》2012,(7):19-20
一个国家公共部门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在中国叫"财政性教育经费",国际上通称"公共教育经费"。早在1993年,中国政府就为财政性教育投入设定了一个目标,即200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GDP)的4%。然而迄今这个目标却从来没有达到过……  相似文献   

9.
周大平 《教育》2012,(3):18-20
一个国家公共部门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在中国叫“财政性教育经费”,国际上通称“公共教育经费”。早在1993年,中国政府就为财政性教育投入设定了一个目标,即7200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GDP)的4%。然而迄今这个目标却从来没有达到过……  相似文献   

10.
教育投入与保障:“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重大进展与主要特点1.全国教育投入总量几近翻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十一五期间,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各级政府都加大了教育投入,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使教育经费总投入从十五期末(2005年)的8418.8亿元增至2009年的16502.7亿元,增幅达96%,几近翻番。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偏低,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其主要原因:一是教育管理体制和分税制财政体制带来的教育经费负担责任的划分不合理;二是有关法律法规对教育投入的规定未能有效落实.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的对策:一是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构建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二是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建立省级政府统筹的教育经费分担机制;三是建立公平科学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种渠道。基于1992-2008年间教育投入分量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教育经费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是不同的。其中国家投入、个人投入和社会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分别为0.6277%、0.1503%和0.0386%。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具体投入领域不同。因此,今后应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逐步降低个人教育经费投入比重,继续鼓励社会资金办学,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对我国大陆地区2001-2010年特殊教育学校经费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在投入方面,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且是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收入来源的主体;特殊教育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不断增长,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数额与当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体接近;在支出方面,近两年基本建设支出比例大增,近三年公用经费增长趋势明显.建议:结合国情,借鉴国际经验,继续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落实对普通学校开展特殊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合理规划特殊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切实提高中部地区特殊教育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4.
数字     
●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为841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4%。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16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7%。2005年执行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政府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比上年有所增加,但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  相似文献   

15.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口径的不规范是影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重新界定财政性教育经费统计口径:不应将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纳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统计范围,应将事业收入纳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统计范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统计口径应和财政部门的预决算口径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比较了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增长与教育总投入增长、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财政支出增长、GDP增长的关系;分析了财政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财政教育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比例、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工》2011,(9):23-23
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确保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在增加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投入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近期发布的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28%,比上年的3.93%增加了0.35个百分点,我国教育投入水平首次“达标”,从此,中国教育投入进入后4%时代。  相似文献   

19.
涂皓 《教育》2013,(11):28-28
《教育》旬刊:中国当前的教育财政体系有哪些问题? 袁连生: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单一。我国教育经费筹措制度是以政府为主,2008年,在总计14501亿元的教育经费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占72%,非财政性经费占28%。  相似文献   

20.
刘天佐 《教育科学》2006,22(5):21-23
本文立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前后的比较,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与预算安排形式,论述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模式所带来的影响;从教育经费“法定增长”指标的考核办法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变化,论述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财政性教育经费评价体系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