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内蒙古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为调查对象.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方面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移民社会适应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不同收入水平移民在生活适应、生产适应有着显著性差异,贫困户适应水平低于富裕户,与中等户无差异。移民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都居于中上水平,贫困户与富裕户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有着显著差异,贫困户匆中等户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6所小学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89.9%小学教师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无忧,心理健康受损检出率为10.1%,其中在躯体化、敌对、强迫性、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从单项因子看,因子分大于2者所占百分数由低到高依次是恐怖、精神病性、焦虑、人际敏感、躯体化、抑郁、偏执、敌对,有33.3%的教师有强迫症状。男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教师;46岁以上的教师比其他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都要低;中专文凭的教师与大专文凭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当,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河北省上千名中小学教师,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因素的问卷进行测查并辅以个别访谈,结果显示: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项因子分均与全国常模有显性差异;不同性别教师在焦虑、恐怖两项因子分有显差异;不同年龄教师在躯体化、强迫因子分存在显差异;不同学历教师各因子分无差异;教师心理问题属于中度以上严重水平的检出率为9.31%。由此,河北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建议从生理、心理及社会行为三个层面予以干预及调适。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具有完整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情感特 征和意志特征: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 师身心健康的一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的生理健康有标准,心理健康也有标准,只是标准不同。生理健康的标准是可以量化 的、具体的,而人的心理健康却不一样。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如下五个方面:(一)正视现实,有较强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5.
本调查旨在了解敖鲁古雅和鄂伦春地区生态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两个地区共39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鄂温克、鄂伦眷移民在生理健康子量表、心理健康子量表和自评健康量表总分上与普通群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社会健康子量表的分数与普通群体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都与心理健康有相关,并且社会适应能够正向预测移民的心理健康。结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对山区农村中学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维护和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方法:随机抽取25所山区农村中学的400名教师,用“中学教师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测试,并将307份有效问卷结果作独立样本的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山区农村中学文理科教师自测健康差异较为显著,而担任语数英课程的教师与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师差异较小;担任班主任与否在生理健康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总分上也存在差异显著性,但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差异不显著;带与不带毕业班的教师之间在社会健康上差异极为显著,在生理健康上也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心理健康及自测健康总分上差异不显著。结论: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山区农村中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维护和促进山区农村中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应当考虑到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调查旨在了解敖鲁古雅和鄂伦春地区生态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两个地区共39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鄂温克、鄂伦春移民在生理健康子量表、心理健康子量表和自评健康量表总分上与普通群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社会健康子量表的分数与普通群体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都与心理健康有相关,并且社会适应能够正向预测移民的心理健康.结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运用SRHMS对佛山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SRHMS经过检验,可应用于佛山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调查;佛山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中等偏上;男性与女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评价上;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不明显;职业不同的老年人在健康状况上有显著性差异;佛山市婚姻状况不同的老年人在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两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有配偶的健康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安徽省三所高校5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的关系.男性和女性、文科和理科在职业价值观部分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目的性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其中成就实现因子与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各因子及总分存在显著相关,家庭维护因子与社会健康两因子及总分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上海中小学教师的问题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统计处理、分析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行为者占相当比例:其中12.22%有轻微程度问题行为,3.26%有一般程度问题行为,0.70%有较重程度问题行为;在有问题行为的教师中,男性教师的比例高于女性教师,中学教师的比例高于小学教师;但问题行为在不同的年龄层次上没有显著差异;有问题行为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  相似文献   

1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黄冈市87名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探讨其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原因。结果表明:黄冈市中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低于一般人群,部分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度的心理问题;男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女性教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教师的精神压力主要来自于经济收入、教学压力和子女教育等方面。最后提出了提高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抽样检测,结果发现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据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有关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达48%,其中12%有明显的心理问题,2%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是一份极具挑战性的高压力职业,学术从业者需要在复杂及不可预测的条件下通过长期投入和奉献追求卓越与创新.随着新管理主义重塑高校学术职业制度环境,高校教师职业负荷日益膨胀,教师队伍身心健康危机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与医学研究的跨学科视阈,采用混合研究路径,基于案例高校的教师健康体检数据、教师年度工作业绩信息数据及质性访谈资料,综合分析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对其生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本文发现:高校教师总体生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且呈现逐年严重趋势;教学、科研、院系职业负荷的不断膨胀对高校教师生理疾病检出率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其中职业负荷对教师健康的负面冲击集中凸显于41岁以上的教师群体与女性教师群体,高校教师生理健康的"中年危机"现象与女性教师的健康问题亟需关注.鉴于此,院校组织需优化学术生态环境,建立教师队伍身心健康支持体系,以保障学术人才创造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年来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94年-2005年间国内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状况的分析可见,以往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存在诸如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工具单一以及研究水平低等问题。比较而言,高校教师心理不健康检出率最高,与幼儿教师和中小学教师间有显著差异;随着时代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检出率递增,且特别是21世纪后,增长很快;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比城镇教师差;40岁以上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其他年龄段,但30岁以下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普通人群,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差于男教师。故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着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水平,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严密的实验研究和高质量的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活动中的安徽省监测资料为依据,探讨了20~59岁居民的血压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血压与体质内在的联系。结果表明:安徽省成年人血压偏高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且男性高于女性,男女血压偏高比率变化趋势有显著差异;男性不同工作种类在血压不同水平上的比率没有显著差异,女性不同工作种类在此比率上有显著差异,农民的中重度高血压检出率比城镇劳动者要高,特别是女性农民40岁以后此比率变化更为明显;身体形态指标特别是BMI与腰围与血压显著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男性BMI指标对血压影响更强一些,女性腰围对血压影响更大一些;不同血压水平在机能与身体素质均值上有显著差异,血压对身体机能的影响要比对身体素质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问卷进行调查,并采用访谈、查阅相关文献等方式,对陕南地区178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检出率为34.8%,与全国政党成年人常模相比较各因子得分较高且差异极为显著。年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994年到2005年国内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状况的分析发现,高校教师心理不健康检出率最高,与幼儿教师和中小学教师间有显著差异;随着时代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检出率递增,最近几年递增很快: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比城镇教师差;40岁以上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其他年龄段;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差于男教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惠州市大、中、小学6所学校478教师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分析,发现惠州市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78.03%的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进一步的研究从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类型4个方面分析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学历、职业类型会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著影响,而年龄和性别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差异不显著.针对调查结果,提出若干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这一研究结果对推动惠州市教师健康水平评估工作、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评价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321名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8%的高职生心理症状较为严重。出现较为严重的主要症状因子是强迫、恐怖、人际关系、敌时。在任一因子≥2和≥3分的检出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老生显著高于新生。不同专业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明显。方差分析表明,男女生在恐怖、精神病症、其它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高于男生,新生与老生在大多数因子得分上都具显著性差异。老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新生。  相似文献   

20.
为调查与分析合肥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合肥市某小学1096名7~11岁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分检出率为3.65%,各分量表阳性总检出率为总人数的62.5%,其中学习焦虑因子检出率为43.3%,各项检出率依次排序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中动倾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2)除恐怖倾向外,其他各因子分男生与女生没有显著性差异。(3)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与年级的相关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其中恐怖倾向与年级呈现负相关。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与年级的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中孤独倾向与年级呈现负相关。研究得出:合肥市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学习焦虑明显,应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